APP下载

初中数学优秀生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04-29薛正森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培养策略初中

薛正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部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之相应,在数学方面具有特殊知识技能或天赋的学生个体被称之为数学优秀生。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也给予此类优秀学生以高度关注与称赞,这说明在教育新时期下的确出现了一批这样的优秀学生。现如今,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更需要优秀人才的参与,这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培养数学优秀生的浪潮。本文就初中阶段组织数学培优班活动展开讨论,针对出现的各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教学改进建议,希望为以后多元化培养优秀生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秀生;存在问题;培养策略

数学优秀生的培养标准已经成为各教育界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重点培养数学天才的国际性研究项目之一。数学优秀生,又被称为数学特长生、数学小天才,香港或者台湾地区将其称为数学资优生,这充分说明了数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或者建设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优秀人才,比如在国际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中,初中阶段的学生连续获得优异成绩。中学阶段培养优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学生打造成为具有创新思想与高超数学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这同时也是中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跟进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培养初中数学优秀生的重要性

数学是初中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的数学认知度影响深刻。数学这一课程涵盖了空间思维、逻辑推理,以及运算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开发智力,而且能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很大帮助作用。因此,学好数学至关重要。培养数學优等生,以及培养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成绩提高,更能造就一大批人才,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因而学好数学需要培养优等生,切实抓好优等生培养工作,这对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有深远意义。

(一)实现人尽其材的目的

数学优等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往往会超过其他的同学。因此他们对于相对抽象和立体的问题,在理解和判断上都会更加迅速。他们与一般的同学更善于理解和解决问题。培养优等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特长,更有利于学校因材施教,以便于实现人尽其材的目的。

(二)借选拔培养更多的优秀生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一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等生个人习惯较好,对班级影响力度比较大,他们可以从侧面不断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促进班级学习风气的良好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优秀率。

(三)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

构建初中数学培优班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优秀生会主动向老师进行沟通,从而逐步拉进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此外,学生在教师的重要影响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程度和道德素质,长期下来会形成了一种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促进青年教师的学习和进步

优等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以及相关科教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在科教活动中的认知,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这有利于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涵养,使教学工作稳步发展。

二、培养初中数学优秀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忽略全面发展型人才

新课程教育标准实行以来,学校不断提倡全面培养综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优秀生的过程中要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学、自然以及社会科学等课程的认识,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说明数学优秀生不仅要在数学这一门学科出类拔萃,更要在学习过程中沉淀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培养全面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不要忽视后期潜力大的学生

人的智力发展会随着生长成熟期而发生明显改变,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在学科知识面前并没有表现出精湛的学习技能,学习成绩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但不可否认的是,该阶段的学生后期发展潜力不可忽视,教师不应仅凭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而埋没数学天才。

(三)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适合学生成长

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培养数学优秀生的过程中,不要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心理负担,要善于利用平常心来面对优秀生,学习成绩突出,可以适当鼓励和表扬,一旦成绩出现差错,也不应该失去信心,不能过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解决问题,适当加以指导。

(四)教师是培养优秀生的关键力量

教师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素养的主导者,优秀的数学教学需要对教师进行严格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现如今各中学都针对每一学科设立教研组,教师之间应当互帮互助,积极为构建优秀生数学班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除此之外,教师在培养优秀生时,学校可以设定适度的奖励机制,评优评先优先考虑这些教师,使教师在培养优秀生的教学中更积极和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初中数学优秀生的培养策略

在数学优等生培养方面,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有学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学生智力的问题,另一部分是学生的实践问题。智力因素仅是成才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个人素质、学习环境及学习态度。因此,只有把先天因素与个人因素及其他因素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学生走上成才的道路。使学生成才,有下列几种培养策略:

(一)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引发思维共振

成立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使学生热爱学习数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思路、情趣等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相同的知识盲区,他们会集思广益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使思维产生共鸣,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二)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用数学思维开阔眼界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要接触到教材资源,还要收获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教育资源。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旅游行程规划问题,参观景点购票优惠问题,收集资料等,这些问题均可以成为教学资源,用以培养优秀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实行分层教学

(1)教学分层:优秀生能够发现细节的问题,从而发挥出较为有意的数学天分,因此,教学过程中可选择性地设计提问观点,比如对于基础数学题,为培养学生的优异数学才能,教师可将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留给优秀生,鼓励他们发言,用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解答。

(2)作业分层:在保证同学们完成基础练习时,适当给优秀生留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循序渐进地开发优秀生的数学思维。

(3)课堂知识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主要用来向学生教授知识和经验,强调的是巩固基础,基础扎实才能能够实现深层次学习,才能实现学有特长。培养优秀生需要充分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外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研工作者应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精神,使其提高个性化发展技能,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相对独特的观点;其次,应该学生提供自由或放松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提供支持。我们也要注意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这样才能踊跃出更多的智优生。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积极帮助数学优秀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学习观,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郝银燕.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郑明良.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之我见[J].宁德师专学报,2005(2)

[3]章建跃.数学教育研究前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培养策略初中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