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9-03-20李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李娟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8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观察组的17.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 P>0.05)。结论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 能够在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 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8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病症, 患者临床往往伴有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外器官受累, 倘若处理不当, 会引发功能丧失、关节畸形等严重症状,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 2]。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临床主要是以西药治疗方案为主, 具体药物包括激素、抗炎药、生物药剂以及抗风湿药, 然而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缺乏特效药, 西药治疗仅仅发挥缓解炎症、改善疼痛以及减缓关节破坏的作用, 整体疗效并不理想[3]。

针对上述情况, 本研究全面分析中药乌头汤联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的临床效果, 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肾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8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1例;年龄22~51岁, 平均年龄(38.6±8.7)岁;X线Ⅰ期19例, Ⅱ期9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0例;年龄23~52岁, 平均年龄(38.8±8.5)岁;X线Ⅰ期20例, Ⅱ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西药治疗。给予15 mg甲氨蝶呤, 1次/周, 口服, 同时给予0.2 g塞来昔布, 2次/d, 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乌头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剂:蜂蜜60 g、炙甘草15 g、麻黄10 g、白芍30 g、黄芪30 g、制川乌10 g、制草乌10 g、鸡血藤50 g;针对阴血不足的患者, 增加当归、生地以及熟地;针对阳气偏虚的患者, 增加鹿角片、党参;针对心率快、出汗多的患者, 将基础方剂中的麻黄去除;针对肿胀的患者, 增加茯苓、大腹皮;针对上肢疼痛的患者, 增加桑枝;先将草乌煎2 h后, 再煎余药, 煮沸后再煎0.5 h, 取300 ml兑入蜂蜜, 1剂/d, 每剂分2次服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综合参考患者前后症状、血沉结构以及体征进行评价[4]:治愈:晨僵时间<15 min, 疲乏感完全消失, 血沉为正常状态, 同时不存在压痛、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痛等症状;显效:患者血沉、压痛与关节痛、关节肿胀、握力以及晨僵等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50%;有效:显效当中有4项改善>50%;无效:患者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不良反应包括腹胀、皮肤瘙痒、转氨酶增高、口腔潰疡、白细胞下降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腹胀, 1例皮肤瘙痒, 1例转氨酶增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口腔溃疡, 1例白细胞下降, 2例转氨酶增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 P>0.05)。

3 讨论

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主要是由于关节病变所引发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病症, 患者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手足麻木以及疲乏无力等症状, 疾病发展进程中会发生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僵直等症状, 最后引发关节功能丧失、畸形。由于医学领域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仍旧不够明确, 当前临床仍旧缺乏特效药治疗, 甲氨蝶呤与塞来昔布均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 但临床疗效较为缓慢, 同时存在诸多不良反应, 整体效果并不理想[5, 6]。

中医学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 包括鹤膝风、历节风、古痹以及旭痹等方面, 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疼痛以及肿大为主, 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存在肢体关节僵硬变形[7, 8]。乌头汤中, 草乌、川乌具有除湿止痛、温经驱寒的作用;麻黄具有发汗、宣痹的功效;甘草、白芍具有止痛、舒筋、缓急的作用;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 能够进一步提升乌头、麻黄温筋、止痛的功效, 避免麻黄过散的情况[9, 10]。通过兑入蜂蜜, 能够发挥甘缓作用, 同时解除乌头的毒性。通过诸药联用, 同时辨证加减施治, 能够实现除湿止痛、温经驱寒的目标, 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而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能够在充分发挥西药缓解炎症、改善疼痛以及减缓关节破坏等作用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中药的临床疗效, 使得临床疗效得以有效巩固[11]。

本研究結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观察组的17.86%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 P>0.05)。

综上所述,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在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并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源, 张锟, 郭艳幸, 等. 四妙散合宣痹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6):800-803.

[2] 李世森. 用中药汤剂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9):35-36.

[3] 苏妍, 徐高四, 涂卫平, 等.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4(13):2142-2147.

[4] 周萍. 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4):784-789.

[5] 余冬冬. 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7(9):201-203, 229.

[6] 徐英. 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关节炎寒湿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18):54-55.

[7] 温小红, 王亮, 王星. 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20):71-72.

[8] 潘明柱, 荣兵, 贾峻, 等. 温经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Wnt-3α, β-catenin及BMP-2表达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24):175-179.

[9] 王艺苑.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6例. 生物技术世界, 2014(4):95.

[10] 于红权. 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光明中医, 2015(11):2339-2340.

[11] 饶莉, 沈春瑾, 石哲群,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 35(2):546-548.

[收稿日期:2018-08-21]

猜你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