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46例临床观察

2019-03-20费长东刘宇鹏夏云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并发症临床疗效

费长东 刘宇鹏 夏云红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实施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 根据临床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术及剥除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5.2±6.4)min, 术中出血量为(21.2±5.1)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8.7±1.2)h, 住院时间为(6.3±0.9)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4±7.2)min, 术中出血量为(50.7±11.4)ml, 术后下床活動时间为(16.4±2.5)h, 住院时间为(10.3±1.5)d。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 术后发生皮下淤血1例、切口疼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患者中, 术后发生皮下淤血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疼痛3例、隐神经损伤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8/4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行高位结扎治疗的同时给予腔内激光术治疗, 临床效果更加理想,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使用。

【关键词】 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术;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47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大隐静脉是人体下肢中十分重要的血管, 从足部延伸至大腿根部, 静脉曲张的发生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并且从事长期站立工作及体力劳动者更易发生该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浅静脉延长、扩张和屈曲, 并伴有患肢疼痛、肿胀及沉重感, 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发黑、色素沉着等皮肤营养障碍性疾病[1-3]。严重者甚至出现下肢溃烂、溃疡等症状。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并且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对美观造成一定影响。以往在治疗中多单独采用保守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高位结扎术治疗或激光治疗等, 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单独使用效果均不甚理想。本院将高位结扎术与腔内激光术联合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中,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根据临床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中, 男19例, 女27例;年龄32~64岁, 平均年龄(50.8±5.4)岁;病程1~17年, 平均病程(6.4±4.3)年。观察组中, 男18例, 女28例;年龄30~64岁, 平均年龄(51.3±4.7)岁;病程2~18年, 平均病程(6.7±3.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存在深静脉阻塞、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及其他脏器严重病变者。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治疗,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脊椎麻醉, 于患者卵圆窝处作小切口, 在内踝处切开大隐静脉并离断, 使用一次性抽剥器将大隐静脉全程抽剥, 浅表处的迂曲分支进行点式抽剥, 最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感染和止痛治疗。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治疗, 麻醉成功后, 于患者小腿处扎止血带, 使用18G套管穿刺针穿刺内踝大隐静脉起始部位的主干, 随后将针芯拔出, 并置入超滑导丝。使用5F导丝鞘顺着导丝置入大隐静脉的主干中, 并拔出导丝。连接激光机, 置入专用激光光纤, 利用光纤尖端的共色灯进行引导, 慢慢进入到大隐静脉主干的高位结扎处, 退出导管并确保光纤头超出导管1 cm左右, 随后开启激光。设置脉冲为1 s, 功率为13 W, 间隔时间为1 s。治疗完成后退出光纤, 并对激光治疗处进行冷敷压迫。在分支曲张静脉的治疗中使用套管针穿刺置入光纤后进行分段治疗, 术后加压包扎并穿弹力袜3~6个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主要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皮下淤血、切口感染、切口疼痛、隐神经损伤。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5.2±6.4)min, 术中出血量为(21.2±5.1)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8.7±1.2)h, 住院时间为(6.3±0.9)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4±7.2)min, 术中出血量为(50.7±11.4)ml,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6.4±2.5)h, 住院时间为(10.3±1.5)d。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术后发生皮下淤血1例、切口疼痛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患者中, 术后发生皮下淤血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疼痛3例、隐神经损伤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8/4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导致大隐静脉曲张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静脉壁的弹性发育较差, 二是静脉血管内压力过高。而长期站立、从事重体力劳动、有家族史及长期高腹压和久坐不动等因素均会导致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高位结扎术治疗及激光治疗等, 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发现, 無论单独应用哪一种治疗方式, 均无法取得满意疗效, 并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使得血液反流发生是该病的主要病机, 基于此, 可采用腔内激光治疗, 该方法是一种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手段。采用光纤在静脉内输送激光, 通过激光产生的热效应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 同时可利用高温下沸腾的血液使静脉壁发生纤维化和闭锁, 从而逐步机化闭塞静脉, 达到消除静脉曲张的目的[4]。在激光治疗中选择的位置十分重要, 起始位置过高会导致股静脉损伤而发生深静脉血栓;起始位置过低, 则会使属支血管闭塞不全和复发率提高[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在先行高位结扎术后再行腔内激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其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 准确定位大隐静脉结扎点, 可防止静脉血液倒流导致再通复发;确切的激光治疗位置可避免损伤深静脉;对于已经存在血栓的患者, 可避免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术后继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抗凝治疗中不会发生大隐静脉再通[6-8]。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行高位结扎治疗的同时给予腔内激光术治疗, 临床效果更加理想,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元信, 叶子平. 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腔内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9例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 2017, 39(6):55-56.

[2] 岳在连, 李磊, 徐高升, 等.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分析.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2):46-47.

[3] 朱开成, 王建, 胡兴明, 等.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5例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4):141-142.

[4] 张锐, 李霄. 腔内激光治疗术与静脉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比较. 空军医学杂志, 2017, 33(4):242-245.

[5] 金一琦, 徐国雄, 黄剑, 等. 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6, 19(2):122-124.

[6] 朱龙柏. 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4):541-542.

[7] 丁峰, 余启松. 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0):175-176.

[8] 吴中华.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3):1875-1876.

[收稿日期:2018-11-20]

猜你喜欢

并发症临床疗效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