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悟浸润课堂的幸福味儿

2019-03-16陈广东顾琴任海燕胡清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幸福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

陈广东  顾琴  任海燕  胡清

【项目简介】淮安市实验小学自创建以来,一直倡导“儿童本位”教育,以“做幸福的人”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为办学目标。2011年,学校在“人本和谐”的基础上坚持把“幸福地做教育”作为学校生活的应然状态,把“做幸福教育”作为师生的行走方式。2017年,学校提出将儿童放在首位,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并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在幸福课堂文化内涵指引下,进行了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性研究,建构了新型幸福课堂文化内核、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幸福课堂评价体系。

摘要:基于师生生命成长、当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学校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淮安市实验小学在幸福课堂文化内涵指引下,围绕一种理念、两个目标、三育原则、四生课程、五味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性研究,建构了新型幸福课堂文化内核、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幸福课堂评价体系,形成以课前三分钟、课堂问中学、课后云作业为例的板块式课堂活动,着力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关键词:幸福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A-0033-06

淮安市实验小学从创办伊始,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即倡导“儿童本位”教育,强调“从事上磨炼”。近年来,学校追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做幸福的人”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为办学目标,一脉相承,学校始终将儿童放在首位,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2017年,学校提出将儿童放在首位,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着力当下幸福的教学点,着眼学生未来幸福的成长力。

一、“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提出的背景

1.师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课堂教学构成的课堂生活的性质与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長,决定着师生在校的基本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对于学生成长而言,在校生活主要是在课堂上与不同学科教师共同构成;对于教师发展而言,课堂教学是自我专业水平体现与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在“轻负担、高质量”的传统特色背景下进行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普适性的幸福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可以让师生在课堂教学领域获得完整的生命成长。

2.当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需要。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必须深入探索,积极改革。我校全体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钻研小学教学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等理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着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主体转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这是教学发展的基点。课堂的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正是基于师生的幸福成长,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需要。

3.学校转型发展提升质量的需要。学校转型升级是一项着眼于整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基于价值观的变革系统思考,需要从管理文化、课程研发、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等多领域展开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教学方式变革是课堂教学深度改革的抓手,也是有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质量提升的根本动力。

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历经三个阶段:自下而上的研讨,发现存在问题;由外及内的讨论,梳理项目要点;研究团队的建立,初步确定方案。我校基于学校现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让问题变成实践的项目,再邀请省内知名学者深入学校,和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座谈、讨论,梳理项目实践研究的要点,最终以分管教学的职能部门“教务处”为核心,以教科室、德育处组成研究团队,初步确定前瞻性项目的实践方案。

二、“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理论架构

在长期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幸福课堂文化内涵塔型图(见图1),即一种理念,两个目标,三育原则,四生课程,五味课堂。

1.一种理念。幸福课堂的理念是以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发展人、成就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教师“幸福地教”,促进学生“幸福地学”,培育学生健康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获得幸福能力,提升教师积极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2.两个目标。幸福课堂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的快乐,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

3.三育原则。幸福课堂的三育原则包括:全纳教育,即每个学生都很重要,做到“一个不能少”;差异教育,即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做到“成就每一个”;保底教育,即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做到“一个不掉队”。

4.四生课程。幸福课堂的课程具有生本性、生态性、生活性与生长型。其中,生本性是指课程的核心是学生,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生态性是指课程实施要有适切的情境,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师生自然成长;生活性是让课程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程中渗透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生长性表明课程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5.五味课堂。幸福课堂应具有儿童味、学科味、生活味、文化味、成长味。其中,儿童味是指适应成长需求,唤起主体意识,遵循认知规律,服务全面发展;学科味是指学科要遵循内在规律,体现学科自身特点,实现学科教育意义;文化味是指课堂要挖掘学习内容、方式文化内涵,赋其独特的育人功能,陶冶情感;生活味则注重体悟生活与知识的关联,实现“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成长味则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确立目标,激发兴趣,发展品质,提升素养。课堂教学实践建构一些操作性强、富有启发思考和示范引领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类、综合类、社科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持续生长的生动课堂,引领师生自觉、健康、幸福地成长。

三、“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实施路径

1.借助校内外导师力量,明晰幸福课堂方向

学校外请导师更新理念,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指导,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补充、丰实、完善,提出进一步细化目标的建议,使项目方案更具可操作性,为教学方式变革研究提供指导性方向;内聘校内省特级教师,通过学科研究、教学研讨等形式,细化幸福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推进措施,设计本学科系统的学科研究方案,对学生学习力形成的幸福元素进行研磨提炼,通过讲座、工作室活动、示范课等演绎幸福课堂的样子,使得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悄然变化,教学行为更具特色,实现对幸福课堂教与学的常态指导。

2.完善机制,推进项目实施的长程、常态化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避开散点式的堆砌,以主题教学为点,通过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多维活动模式进行连续式、滚动式研究,对各科各类主题教学布点连线,为教与学架设教学研究结构。

如每周教研组采用“1+1”活动模式开展教研,即1节组内研究课,1次主题学习。每月项目组采用“1+1”模式开展专项研讨,即集中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及教研组长,开展1次项目的实施理念及理解项目价值内涵的讲座,1次本月教研组研讨汇报。每月学科中心采用“2+1”活动模式开展活动,即提供2节教学课例,开展1次教学研讨。每学期全校采用“1+1”活动模式进行展示,即1次幸福课堂展评,1次幸福课堂沙龙研讨。

每项活动前都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活动中有序组织,活动后反思总结。通过常态活动,推进教师们的理念更新,拓展教学思维的视野,以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度与深入度,让项目落地生根。

3.以儿童的视角,聚焦幸福课堂的个性与共性

学校积极组织“幸福课堂的样子”的讨论及问卷调查,通过全体师生的参与,对幸福课堂的特征进行初步梳理,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课堂幸福元素的观测。例如语文学科倡导从童心出发,保留孩子“玩”的兴趣,发展孩子“学”的动机,满足孩子“长”的需要,让课堂在灵动、充满诗意中指向孩子的幸福成长;数学课堂提出让探究学习、问题学习、抛锚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真正落到实处;英语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获得幸福体验……我们寻求课堂教学以儿童的方式展开,基于儿童的经验、儿童的感知方式、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寻求各学科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同时,借助“每月大秀场”展示不同学科的幸福课堂,在各个教研组聚焦提炼的基础上,开始互联研讨,一门学科上课,多门学科观测,发现幸福课堂的共性元素,从共性点中真实了解儿童学习需求,梳理幸福成长的课堂要素,观测发现“尊重、参与、自主、延伸、生长”是各学科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要素。

四、“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成果

经专家科学、反复论证与指导,各学科、各教研组学习相关文献,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我们完成了“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文献综述。面向学校师生,随机选择样本对象,设计并进行“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整理,撰写了调查报告,对幸福教与学“着力当下,着眼未来”的内涵有了统一认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的理论框架。

1.形成了幸福课堂的文化内核

学校建立了以基础课程为核心的“四生课程”——特定的学科场域中生长出来“生本课程”,从儿童校园生活中走出来“生态课程”,建立儿童自由选择的“生活课程”,儿童发展节点期的“生长课程”。以基础课程为核心的“四生课程”形成了一朵健康、完整、美丽的“幸福花”的样式(见图2),其文化内核是指以幸福的姿态,促进儿童自主、自然、自在、自由地成长,获得幸福体验和幸福能力。

2.提炼了幸福课堂的教学模式

立足于学校常态课堂,分学科、分年级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从中梳理、建构出具有普适意义的教学模式与课堂实践经典范例,初步形成了“情境中激趣——激趣中猜想——猜想中验证——验证中分享——分享中拓展”的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五环五味”螺旋教学模式(见图3),在普适性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变式研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系列化的样态,引领幸福课堂建设。

3.细化了幸福课堂的评价体系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我们要充分地创设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获得这样直观的主观感受。但项目所推进的幸福成长绝不简单地等同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心和快乐,而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是“当下与目的”的交融,既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又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升华情感、获得“智趣”。简言之,“当下愉悦,持续发展”是幸福课堂的核心价值。在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我们生成了幸福課堂完整的评价体系(见表1)。

4.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关键突破

(1)课前三分钟,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幸福舞台

课前三分钟,是指在一节课开始的前三分钟,根据学科的特点,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或欣赏一篇唐诗宋词,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位数学家,或用英文朗诵一首儿歌……每节课由一名学生主讲,为了自己的三分钟,许多学生提早几天就积极准备,设计PPT,从以前每天被动听课到如今的主动“备课”,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不仅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学会学习,真正让“学会学习”由口号变为现实。

(2)课堂问中学,搭建基于儿童立场的学习场域

学贵能疑,学贵有疑。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思维品质的核心,是质疑,是思考,是探究,是学生在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而自由的学习呢?构建“问学课堂”,积极寻求新的教学策略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教学研究。课堂中的“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路径,有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而言,能让学习理解迈进一步,渐入佳境;对教师而言,可让教学效果因势利导,突破重点;对课堂本身而言,可以通过由点及面、螺旋上升式的推进,最终达成课堂目标。“问学课堂”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关注学生的真正成长,面对学生的“问学”,教师不打断,不指责,不呵斥,不敷衍,以激发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问学课堂中来,让学生心灵自由,为其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3)课后云作业,创建师生携手共进的翻转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们创新性使用“一起作业”平台,将自己设计的精品微课程放在平台上,让学生在课余反复观看,直到看懂为止。学生还可在线询问老师,增加互动,如此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能力。

項目组还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一部分教师尝试让班级学生师徒结对,并让师徒成为同桌,这种可以随时交流与互助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变得动态生成。学校社团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实行走班制,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提升了学习的幸福指数。

5.开展了多次、多形式的项目推进活动

依托项目开展,学校先后邀请多位专家来校讲学,积极实施“名师创名校,名校塑名师”战略,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开展幸福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研究以来,学校积极承办省市大型教研活动,与省内外名校开展教学交流,开阔教学视野,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以主题教学研究为引领,与共同体学校联动,开展集团大教研组活动,通过展示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课型,“同课异构”“同型异课”“同课重构”等形式,有效地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项目落户我校后,学校先后承办第五届“江苏省幸福教育论坛”“幸福学校建设——江苏省名校发展论坛”等省级活动,接待了近20个省份的校长、名师来校考察。学校进一步将“幸福教育乡村行”“幸福教育西部行”系列活动的触角延伸至甘肃、云南、贵州等地。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已组织名师志愿者深入全市乡镇小学送教研讨15次,努力做优“幸福教育”品牌。

六、后期项目推进的思考与展望

自2017年起,历经两年时间,经由专家引领、课堂实践、构建行动范式,该项目以切合学校内涵发展需求的姿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有的放矢地聚集师生融合发展的文化传承,积极践行课堂纵深延展的实践研究,让项目方案落地生根、扎实推进、循章而施。但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与方式仍未完全改变,教师素养虽然不断提升,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项目推进进行新一轮的整体规划建构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研究。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幸福课堂的教学文化建设,进一步成就师生享受于课堂、发展于课堂,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课堂“五味”灵动,动态生成,使学生的生命活动得到唤醒、创造潜能得到激活;继续探索课堂教学转型改革的有效路径,培植和研发教学方式的革新课程,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和学生的幸福成长;根本性地转变学校常态教研活动,改变学校研究生态,让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专业组织,教师成为项目研究、推进的主力军,使学校内在基质与课堂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进一步深化幸福课堂的评价体系研究并在实践中动态完善。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yles and Students Happy Growth

Chen Guangdong & Gu Qin & Ren Haiyan & Hu Qing

(Huai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uaian 22300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growth, current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choo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ur schoo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appy classroom, centers on one idea, two goals, three educational principles, four “sheng” curriculum, and five taste classroom to conduct research on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yles, trying to construct the cultural core, the teaching modes, and the assessing systems of happy classroom. As a result, we have formed block-based classroom activities with pre-class three minutes, classroom learning in questioning, and cloud homework after class.

Key words: happy classroom; teaching style;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幸福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生命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差异化教学分析
将语文幸福课堂进行到底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