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之“法”,贵在“以生为本”

2019-01-16徐小青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徐小青

【摘 要】 数学本是一门致力于发展学生逻辑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然而,因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致使教师往往未能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予以高度关注,而是将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上。为切实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亦需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合理革新,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此方能确保理想的教学效力并确保学生成绩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诸如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及直观想象等均属数学核心素养的范畴,也是学生日后学习及生活需经常运用的思想。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唯有加大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牢固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兴趣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唯有让学生本身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兴趣,方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之中。

如针对“图形旋转”的相关内容教学,为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喜爱的模型,通过对模型实施一系列操作来直观化地呈现何谓“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如此一来,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且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亦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抽象当属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需的一项基本能力。然而,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抽象也正是其最为缺乏的思维。对此,要想切实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是要加大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力度。

如针对“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过程,倘若教师仅是将定义为“前面符号为正的数便是正数”“前面符号为负的数负数”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取一种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定义方式,如将正负数以“0”为基准点来进行划分,如此一来,学生很自然地便能理解正负数的定义,且记忆的效果亦非传统死记硬背可比拟。

三、巧妙设计教学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逻辑与抽象思维为重点的科目,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能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致使教师普遍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该模式不仅单一,过程也十分枯燥,故非但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将严重掣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务必对传统教育模式予以合理创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如此方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综合采取演绎、归纳等教学方式,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当进行“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如下问题情境:长度为1分米的线段分别围成矩形与圆形,哪种图形的面积更大?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势必能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四、巧妙设置教学任务,增强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必然是以观察为基本前提。因此,要想促使学生理解并深入掌握初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必然要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给予高度重视,如此方能为学生逻辑推理及数学建模等诸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不仅如此,数学思维当属数学学科之灵魂,而若缺少思维的衬托,则初中数学知识将如同一具空壳,毫无趣味性与探索价值可言。因此,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如此方能赋予初中数学课堂以鲜活的生命力,继而让原本显得枯燥、生硬且死板的数学知识变得灵动。

如当进行“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采取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的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4人小组,并在小组中任选一名学生扮演蚂蚁角色,而小组的其他成员按三角形排布,届時,扮演蚂蚁的学生需绕其他同学组成的三角形一周,而在绕行的同时需思考怎样的移动方式能确保自身所移动的距离最短。如此一来,角色扮演的趣味性与移动中的思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生的思考及想象力亦能得到良好的激发。而在学生探索的同时,教师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引进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如此一来,因学生方才经历了活动,故其身心仍旧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而教师在此时引进教学内容,势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也能确保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针对“函数”的相关内容教学,因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亦不乏函数的具体运用案例,对此,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搜寻与函数相关的要素,以如此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确保理想的教学成效。

五、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评价,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教师往往是将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如此方式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但也容易令其感到枯燥并产生厌烦之感。对此,教师需务必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将评价全面贯穿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不仅如此,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教师不能将目光仅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上,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全面、客观且公正的评价。当然,为确保以上目标顺利达成,评价过程就不能仅局限于教师评价学生一途,而是需综合采取学生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等众多方式,如此方能让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继而为教师改革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总之,基于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唯有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手段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如此方能在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玉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方法[J].考试周刊,2017(81):76-76.

[2]郑昌灿.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8(50).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