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球体的体积”一课的探究教学探索

2019-01-13肖荣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高中数学

肖荣星

【摘要】在“球体的体积”一节的探究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证明—归纳小结—应用拓展—教后反思”等六个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

探究课是通过生生、师生合作探究活动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乐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高中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探究实验课的内容,为了更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球體的体积”一节为例,进行探究教学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得好,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投入学习中来.很多数学大师都善于构造意境.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具、模型、纸片、图片、抖音小视频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但要力求直观、生动、真实而且要有一定的启迪性,便于为教学服务.本课的问题情境引入:以播放生活中有很多球形的物体的图片及一些抖音小视频,先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如何计算球的体积.直接提出问题:如何度量球的体积?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根据球的对称性,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先从计算半球的体积开始探究.那么球的体积与锥体,柱体的体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二、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理论来研究实际问题的一门科学,它通过字母、数字、数学符号、图、表等来建立数学模型,并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从而定性或定量刻画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观察归纳

圆柱、圆锥、半球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六、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结果、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审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过程,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一)课程设计而言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更新教师观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证明—归纳小结—应用拓展—教后反思”的探究课教学模式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学教材对数学建模(1、2、3环节)过程都省略,而是直接给出“参照体”根据少数公理和原理演绎推理将知识展开,推得V球=43πR3.“构造参照体”是本课的难点,“构造参照体”是运用祖暅原理的关键,也是学习这一段教材(从柱体开始)的关键所在.本节课从“目测发现”—“大胆猜想”—“自来水实验”(这是强化“发现”)—“科学证明”进行先发现后内化的过程,本节课采用了“自来水实验”,也就回避了“构造性困难”.

(二)从课堂的推进来看

不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设定较多的学生思考、学生计算、学生回答与学生板演的机会,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激发探究兴趣;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质疑,有问题,学生就有了思考与讨论的载体,就有努力的方向,自然就“会动”了;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欲望;用自来水实验验证“猜想”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来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探究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三)从课堂效果来讲

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让学生感受探究成果,及时表扬肯定,激励学生.教师适时给学生一定的赞美,进行适时的激励,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证明—课堂小结—应用与拓展—教后反思”的探究课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高涨,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问题探究意识、自主探究和交流协作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可以说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确实能优化探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效果,促进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于波.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郑雪静,曾小平.寻求数学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融合[J].安顺学院学报,2007(4):84-86.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模式高中数学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永续债券探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