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例谈

2019-01-13喻学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喻学荣

【摘要】数学教师应该抓住“点”,在巧问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捕捉“时”,在善问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创造“态”,在追问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巧问;善问;追问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468.

如何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改变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存在的“知识本位”和“题海战术”现象?如何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重视和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寻找抽象数字背后的真正意义?这一切离不开一个“问”字,离不开师生恰到好处、意蕴十足、富有情趣的巧问、善问、追问.

一、抓住“点”,在巧问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不可否认,数学学习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点”,如“疑难点、发散点、争议点”等等,抓住这些“点”巧设问题,不但能帮助学生习得技能,更能较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抓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抓住疑难点提问,才牵住了“牛鼻子”,才把握住了教材的核心,才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应有之义.比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抓“疑难点”:单位“1”与自然数“1”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连接旧知,开启新知,促学生步入数学的密林中渐行渐深.

(二)抓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数学知识并非静止的、固定的,而是有所发散,有所扩展.比如,由“广角烙饼问题”可以过渡到华罗庚爷爷在研究泡茶、烙饼等问题中提出的优选法理论法中提出问题.对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因为发散而打开的数学版图愈广阔,愈能一点一滴地培育其核心素养.

(三)抓学生的争议点提问

由于出发点、思维习惯、落脚点不同,学生们常常对一些数学知识出现争议,而这恰恰是提高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的极好的契机.比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推门”是平移,有的认为是旋转……此时此刻,应该引进“一般门”和“推拉门”,然后设计问题,以此通过学生们的“争议”把学习推入深处和高潮.

(四)抓思维的受阻点提问

面对数学的神秘、博大和厚重,学生们不断蹙眉、犹豫、深思、皱眉……而此时进行提问,不正是最有意义的吗?如学生不知道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什么样子,于是教师设问:“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数学学习中,不只是这几个点,还有诸如抓定式的干扰点提问,抓教学的着力点提问,抓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或许,这个“点”是什么问题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思维的深化、思维的广度、思维的创新、思维的多样,才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二、捕捉“时”,在善问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善于化整为零

曾经听一位专家说,怎样才算一个有眼光的人——能把远的拉近了看,又能把近的推远了看.这样的眼光正是“提问”教学所需要的.例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们“拉近”:画一个圆,最少需要几个条件?……但也可以引领学生们“推远”:圆和其他直线平面图形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

(二)善于对症出击

好的数学课不仅仅在于预设精彩问题,还在于在随时的、真实学情的、当下遭遇的情况下引发出生成性问题.比如,学习“真分数”时,引发出“带分数”,有何不可呢?只有能锻造学生们的原创力、学习力和创新力,教师都可以“对症出击”,以此打造精彩的生本课堂.

(三)适时雪中送炭

或许在学生已经扎实掌握的地方提问题已经显得多余,而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地方“雪中送炭”,才是数学课堂更应该追求的境界.比如,教学“百分数”时,应该在“谁和谁比”和“以谁为标准”的地方提问题:关键词是哪个?谁为单位“1”?

(四)顺势趁热打铁

优秀的数学教师常常会“趁热打铁”,以此发现更美的数学的风景,当然,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时分秒”的教学中,出示了一道题:“现在时间是早上时间10:50,与这个时间相差30分钟,会是什么時间?”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11:20.警惕,教学进行到这里,就需要教师及时按下“暂停键”,不妨猛喝一声:“所谓的‘相差30分钟,难道只能是之后的时间吗?难道不能提前吗?”

三、创造“态”,在追问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提问于混沌状态

实践证明,当学生们的思维出现一些不确定性,或出现一些杂乱无序,或出现一个混沌状态时,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去激活思维“活水”.在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何时学生们处于迷茫状态,何时已经是“山疑无路”,何时又是“穷尽处”,然后不失时机地抛出问题.

(二)提问于临界状态

何谓“临界状态”?就是似懂非懂.就是思维受阻,就是马上醒悟之时.此时提问,无异于醍醐灌顶,必将发生质的飞跃.

(三)提问于僵持状态

当学生们暂时停滞,或者相持不下的时候,抓住这个时机追上一问,或许就能突破“僵持”的“瓶颈”,进而进入到一个开阔的、自由的、惬意的境界中.

“批判质疑”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的十八个要点之一.[1]“批判质疑精神”从提问开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的确,好的数学课应该应该是“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2]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巧”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在问题中创新,在问题中实践,在问题中成长,让核心素养在沉甸甸的问题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高媛.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J].中小学数学,2018(6):22.

[2]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9-14.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