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实践与反思

2018-12-21邢春晓

教育界·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设计与应用支架式教学小学美术

邢春晓

【摘要】美术课堂是孩子们的乐园,绘画、手工、欣赏、综合实践,既陶冶情操又提高审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设计与应用;支架式教学

一、支架式教学对美术教学的指导意义

1.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支架式教学是在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显示的能力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或同伴合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在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的方法步骤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的理解是,当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我们给予提供的具有建构性、暂时性、互动性、温暖性的帮助,以使他们逐步能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2.小学美术学科的特点及其教学问题现状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然而,当前美术教学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1.课程内容日益复杂多变,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新兴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在小学美术课本上表现出来。然而,教师因为无法快速掌握这些新的内容,一味固守传统的“五段式”(导入、讲授、示范、作业、展评)教学模式。2.出现只重视绘画技能培养的状况。在新课改实行的当下,“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占比直线下降,“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占比越来越多。而如今大多数的美术课堂上还是没有脱离“造型·表现”的学习,一些新的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探究的思维发展的手工类课程并未被真正的出现在美术课堂上。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单薄。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大部分美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一味传授,即使设置了教学情境也很少顾虑学生的主观感受,这样课堂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很难发挥出来,有效的学习也很难发生。

3.支架式教學在小学美术设计与应用领域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适应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程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体课程。它要求美术课在设计思路上“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新课程标准让教师根据现实可行性条件创造性地实施美术课程,这就使教师有更大的教学空间发挥创造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支架式教学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各方面对学生有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法强调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围绕当前主题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优化教学环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支架式美术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心理依据是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学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是通过与教师建立互动的认知学徒关系来进行学习教师的内在经验成为一个外在平台支撑学生学习,一旦学生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以往的支架便可撤去。学生则可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习得更多美术经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教师则可给予一个更高的水平支架。

二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应用

1.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理解框架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第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确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学生知识储备是有限的,教师应看到学生的普遍性,又要看到他们的个性,个体差异的存在,他们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必然存在不同,老师应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做出相应的对策。

那么,了解学生的学情,首先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年级的教材以及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联系,知道学生以前美术课上都学习过哪些内容(即已有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观察力,时刻留意学生的想法。第三,从教学过程来讲,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组织课下预习准备材料和用具,让学生主动地质疑,教师有意识地搜集学生的问题;二是上课组织讨论,自由讲解自己的疑惑。

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适合学生接受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明确、具体、恰当,突出美术设计与应用的特点,符合教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针对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好具体的教学实施目标,关注学生对提高美术素养的共同需要,在不同的单元中都要注意突出重点目标和落实基础目标;还要注意适应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不同基础、爱好和个性特长,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一般的学生和有美术特长的学生都能够明确各自发展与提高的方向和目标。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结合并发掘教材本身的内涵价值,落实课程的审美教育、三维教学目标。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适当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使学生联想原有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构架去顺应和同化学生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使学生主观能动地进入美术课堂,尽情徜徉于美术的奇妙世界,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情景导入法是美术课常用的导入方法,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支撑性的讲解示范。例如我上过一节手工课人美版小学二年级教材《茂密的花》,我先播放动画片《花仙子》的片段,让学生进入动画片的情境跟随花仙子去花王国,再播放《百花盛开》的视频片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与享受,从而为创作的成功做好了铺垫,并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审美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当然,创设情境不仅仅是在导入环节,也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优美的情景中得到知识的自然生成。尤其是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集中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就要靠好的情境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胡鹏锐老师在上《童话中的城堡》一课时,首先利用白雪公主被狠心的王后逐出城堡的悲惨经历,激发学生为白雪公主另建城堡的欲望,并由童话王国的国王出示童话世界的各种城堡供学生欣赏和选择,最后由童话王国的王后总结出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丰富的制作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贯穿于童话故事情节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问题情境中所蕴涵的意义,抽取出问题的实质,努力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改变一些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做到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应当把多的话语权留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1)先练后教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练习,教师在练习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讲解。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发展了智力。例如伍力舟老师上《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課时,首先让学生对勺子的造型进行联想和添画,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勺子”朝向不同的方向再次进行联想和添画。这样最后呈现的作品异彩纷呈,从而避免了教师先教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弊端。

(2)先试后导法。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讲或试着做。例如胡鹏锐老师在上《小扇子》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范作,它们分别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扇子都有什么样的外形?上面的花纹和图案是怎么做上去的?从而让学生自主说出制作的步骤和过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完成对所知识的意义建构

(1)科学分组,合理安排座位。美术设计与应用类课程在合作学习中,首先要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开。同时,每组中必须有一名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本组活动以及解答疑难问题。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教师还应注意选拔培养美术骨干,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小组长及骨干就能引导本组美术基础差的同学扫除障碍大胆地去进行创作。同时,改变传统的课桌椅摆放方式,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他们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充分交流,自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合作的意识也会慢慢地得到培养。

(2)责任到人,分工合理。如《大树的故事》一课中,讨论小组画什么内容时,有一个同学记录小组成员说的话,统一想法,由小组长监督,组员轮流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这样避免了学生讨论与上课无关的话题或跑题等现象,人人都有机会发言。在学生绘画和制作环节,如果是合作也要先讨论并明确谁做(画)什么,不能各画各的,避免重复作画及大多数同学完不成任务的现象。

(3)合作学习的程序要清晰,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要合理。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次数要得当,分组讨论(练习)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集中、深入并获得较高的质量。同时,每次合作的时间也要恰当。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应对各小组学习的时间、次数做一个大致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尽力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制,调整学习时间,以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5.效果评价

(1)评价要做到评价的有效性,并不是简单地用“不错”“很好”等词语来表达,而是运用不同层次的鼓励性语言,比如“你这里的颜色画得漂亮又丰富,以后创作就要这么大胆,继续加油!”这样既能激励学生,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个水平,并努力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2)评价的阶段性。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

(3)评价要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支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1.总的经验教训

支架式教学,实际上融合了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最近发展区等多种理论观点,它以理论整合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旨,教师的指导与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创设情境导入课程、到教学过程中策略的实施、最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都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能亲自感受学生的进度,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习情况,从而不断地改善教学。

2.问题与反思

当然任何教学方法和模式都存在若干的问题,支架式也不例外。美术课无论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领域都少不了学生艺术实践的环节,那么在学生艺术实践的环节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支架式有效地进行巡回指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教师示范如何做到让学生在示范的基础上出现异彩纷呈的作品,还需进一步的讨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龙琼阳.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师范大学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5).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冰. 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设计与应用支架式教学小学美术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