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11-28翟丽娟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脑梗死

翟丽娟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以来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加早期护理模式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期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 结果 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脑梗死;肢体功能;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9--01

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粥样硬化,血栓脱落导致血管堵塞,进而使脑部组织缺血,缺氧而诱发脑部组织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中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速度较快,且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患病率与病死率都极高[1],患有脑梗死患者大多伴有认知,行为等方面障碍,若不对病情进行及时的控制,会延发多种并发症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有研究证明,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研究了早期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以来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在入院后均通过CT等影像检查后判定符合脑梗死的判断标准,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0.5±11.5)岁;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5±15.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为患者安排病房,换药,取药,讲解治疗的注意事项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早期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前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常在治疗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前期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与交流,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消除患者紧张等负面情绪,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疗效;体位护理:在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防止久卧发生压疮,及肌肉痉挛等现象。尽量为患者采用侧卧位,但要避免患者患侧受压导致肢体障碍;语言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智力,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在康复期间,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制定一套语言康复训练计划,可以先教患者单个字[2],单个音的发音,再慢慢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在康复期间,可以多为患者播放音乐等音频,从而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肢体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要定时指导患者做一定量的运动训练,包括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后期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能力。采用Fug-Meyer运功功能表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越好;采用ADL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如果p<0.05说明数据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肢体功能上的评分比较 在护理前,研究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为(33.52±3.54)分,护理后评分为(54.16±5.75)分;在护理前,对照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为(34.21±3.75)分,护理后评分为(42.10±5.44)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肢体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t=0.846,p=0.400),但在护理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9.636,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的比较 在护理前,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2.47±3.59)分,护理后的评分为(75.48±5.89)分;对照组在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3.23±3.56)分,护理后的评分为(58.97±5.12)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t=0.950,p=0.341);但在護理后两组评分差异显著(t=13.379,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病人群大多为中老年群体,病情急且快,采用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脑梗死病症延发的并发症较多,大多数患者都伴有认知,语言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患者治疗后进行定时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入院之日期便会根据患者的自己情况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其中包括对患者的心理,肢体,体位以及语言方面的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意义。且患者自身没有定时训练的意识,对相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也了解甚少[3],护理人员定时监督患者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也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采用了早期康复训练,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孟晓旭,朱浩猛.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3):444-447.

孙振芳,于格,高媛.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6,24(3):140-141.

谷景景.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6,3(17):159-160.

猜你喜欢

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