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2016-10-17贾本治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康复

贾本治

"

【摘要】 目的 观察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66例, 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固定,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愈合时间(8.35±1.01)周、住院时间(8.67±0.95)d、完全负重(13.42±1.30)周、完全愈合(9.87±1.86)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0.35±1.26)周、

(11.67±0.98)d、(16.42±1.21)周、(12.87±1.91)周,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MS、Brobery-

Morrey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佳, 可促进愈合, 缩短病程, 改善预后, 宜推广。

【关键词】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重建;肢体功能;康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72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 预后差, 可残留肩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传统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 老年人骨质明显疏松, 骨质缺损, 骨量丢失, 锁定板固定效果差, 易引起固定不良及延迟愈合等, 甚或早期锻炼发生再丢失。此文研究年度2014年6月~2015年6月纳入老年肱骨近端骨折66例, 总结内侧柱支撑重建在肢体功能康复方面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4年6月~2015年6月, 纳入老年肱骨近端骨折66例, 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3例。对照组患者女14例, 男19例;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67.55±5.63)岁;骨折原因:摔伤9例, 交通事故伤17例, 高处坠落伤7例;Neer分型:6例二部分骨折, 17例三部分骨折, 10例四部分骨折。实验组患者女13例, 男20例;年龄61~80岁, 平均年龄(67.46±5.55)岁, 骨折原因:摔伤8例, 交通事故伤18例, 7例高处坠落伤;Neer分型:6例二部分骨折, 18例三部分骨折, 9例四部分骨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Neer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方法 常规内固定, 麻醉选择全身麻醉, 指导患者于手术台上仰卧, 入路选择肩关节前内侧, 分离三角肌和胸大肌, 切开深筋膜, 使骨折部位暴露;清除骨折部位血肿, 给予骨折复位, 通过C臂机X线观察确定是否达解剖学复位标准;而后取T型板, 置于肱二头肌腱长头外侧部位, 调整螺钉位置及长度, 逐层缝合切口[1]。

1. 2. 2 实验组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 给予内侧柱支撑重建。在C臂机X线下, 对具体骨折情况予以检查, 尽量给予股骨近端内侧骨皮质嵌插入围或解剖, 若骨缺损严重, 应采取同种异体骨条植骨予以支撑[2];若内侧柱骨明显缺损, 且稳定性及连续性无法有效恢复, 可经双皮质送质同种异体骨块进行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待骨折部位固定牢固后, 反复冲洗切口, 置于负压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

记录两组临床愈合时间及住院日, 并记录完全负重及完全愈合所需时间, 予以比较。

1. 3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 评定两组患者的CMS、Brobery-Morrey及Neer评分, 测定关节活动度并作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0.35±1.26)周, 住院时间为(11.67±0.98)d, 完全负重为(16.42±1.21)周, 完全愈合为(12.87±1.91)周。实验组愈合时间为(8.35±1.01)周, 住院时间为(8.67±0.95)d, 完全负重为(13.42±1.30)周, 完全愈合为(9.87±1.86)周。实验组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 2 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CMS、Brobery-Morrey及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发病和骨质疏松有密切关系, 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如关节不稳、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等, 肢体功能、健康和生活受很大影响[3];个体骨质疏松, 干骺端的粉碎性骨折导致骨质缺损, 且肱骨头蛋壳样改变, 实施传统内固定较不牢固, 并发症多, 常见无菌性肱骨头坏死及关节内粘连等, 甚或引起骨质再丢失。分析传统内固定疗效欠佳的原因, 在于未给予重建侧柱支撑, 内侧柱支撑重建, 利于抵抗因肩袖收缩导致的持续性内翻应力, 并可使螺钉-骨界面应力分散, 预防术后骨折不良愈合、肱骨头塌陷及内翻等[4]。在传统内固定方法中给予内侧柱支撑重建, 疗效较好, 可有效缩短完全负重及完全愈合的时间, 有效恢复骨折端解剖复位, 促进内固定牢固, 加快骨折愈合。经过内侧柱支撑重建, 轴向最大载荷、抗压刚度、抗扭矩刚度及最大扭矩明显增加, 为肱骨头提供有力支撑, 分散应力, 减少骨界面与螺钉之间应力, 加强固定稳定性, 为肱骨头提供生物支撑, 加快愈合[5]。

综上所述,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 肢体功能获得早期良好康复, 作用显著, 应予推广。

参考文献

[1] 向成浩, 王诗波, 明玉祥.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 23(4):289-294.

[2] 张喜海, 卓乃强, 唐炼, 等.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16):62-65.

[3] 胡文雄, 蒋家正, 韩宏德, 等.内侧柱支撑重建辅助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山东医药, 2016, 56(9):55-57.

[4] 陈焜, 王岩松, 苏新杰, 等.内侧柱支撑重建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河北医学, 2016, 22(1):134-137.

[5] 沈鹏程, 朱立帆, 蒋富贵, 等.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内侧柱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5, 10(2):7-12.

[收稿日期:2016-05-12]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