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8-10-21梁秀波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3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梁秀波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促进一个国家科技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端,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并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习能力;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科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和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必须加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接下来笔者主要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做了以下几点介绍: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求知数学知识的强大力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会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索和求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抽象化思维转化为形象化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多开展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千克、克、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利用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请两位学生到前面,然后提出:“我们先来做一个判断,看看这两位同学哪位更重?”、“都能用什么办法来判断呢?”利用问题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同时,利用问题教师引出有关千克、克等知识点内容,并拿出一个体重秤,通过准确的称重测量,知道较重的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并让学生观察体重秤上的单位是千克,以此引出更多的类似质量单位,并讲解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更形象、简单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教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的设置合理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式情境教学,主要是针对新知识点的教学布置,需要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与事物。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将新知识点引入其中,让学生在找到答案的同时能够学习新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另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时,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符合,既不能超过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也不能过于简单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问题进行提问。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导入过程无法激学习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学生对后面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用问题式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对问题的导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有关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点导入其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提出马上就要元旦了,在班级要举行元旦联欢会,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教室的黑板装饰一下,利用这样的话题很快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积极讨论的兴趣,之后教师提出:“学生们可以用彩带把黑板的每一条边都进行装饰,但是需要多长的彩带才能把黑板的四条边全部装饰满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通过利用问题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课内容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有关表示物体位置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以此引出所要讲解的课本内容,先讓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学习如何表达位置和方向。然后,教师以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的学习内容,教师提出利用快问快答的方式,提到哪个学生的名字,哪个学生就要快速的说自己现在在班级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位置的前后左右分别都有什么,教师首先提问了第一个学生,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在班级的第几排第几列,并说出了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些同学。就这样利用游戏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形象明了的理解所学知识,准确的掌握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式情境教学以及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庆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30-131.

[2] 郑元波.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72-73.

[3] 祁英海.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07):107.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大岭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