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教学平台下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创新

2018-10-10刘清昆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训者参训研讨

刘清昆

(宁波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0)

《教师教育振兴计划(2018—2020年)》在“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中指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源数字化的技术门槛已经大幅降低,这为人人参与教师培训内容建构、资源创建提供了可能,云存储技术、交互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源的传播与利用更为便捷,各种移动学习与管理APP为提供了技术支持”①刘清昆.“互联网+”时代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变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5).,因而我们认为“互联网+教师教育”并非要聚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的再设计,而是要基于现有的云教学平台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与实施机制更好的促进教师个性化学习、伴随式学习的持续发生。本文结合区域教师培训实践,阐述了借助云教学平台建构与实施教师培训项目的思考,这对于当下我们践行“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教师学习境况与云教学平台下培训的意蕴

(一)教师学习的境况

教师是教育理念、教育政策、行政政策落实在一线教学的最主要的力量,一线教师架构起了多方话语体系与教育教学沟通的桥梁,因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自我对于这些外在话语的解构能力制约着外在话语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成效。教师是通过“去情境化与再情景化等机制对外来话语进行教学重构的”②杨帆,陈向明.“去情境化”与“再情景化”——教师理解变革性实践的话语表征机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02).,这就导致外在话语转变为教学行为时经常会出现意义的流变;另外教师在迁移他者经验时也会遭遇再情景化的阵痛,他们经常会发现那些在其他场域中被证实行之有效的做法到了自己的工作场域就成效不佳、甚至举步维艰,上述种种单凭教师自身的力量很难进行问题诊断,这就需要群体智慧来聚焦教师实践与专业成长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教师需要那种能够时时围绕在自己身边的,针对性的学习帮扶,但是当前外在式集中培训往往被抽象的理念、经验所填充,工作场域的学习往往被那些娴熟化的教学技艺所占据,缺少那种真正基于教师的工作场域、实践文化、学习特质的个性化一对一帮扶体系。

教师学习并不会因为他人觉的教师应该学习就会发生,换句话说,教师学习行为的发生并不是外力可控制的,这也是很多自上而下的培训实施方式成效不如人意的症结所在,只有教师自己想要学习,想要在实践场域中积极探索将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的策略、途径时,教师学习才会真正的发生。因而变革围绕在教师周遭的实践共同体文化就成为首要条件,教师培训就要创设一种环境、氛围,时刻围绕在教师的周围,浸润式的植入教师的工作文化,让教师在不自觉中进入变革的轨道。

另外实然境况下的教师学习已经走向云端,碎片化阅读成为教师重要的学习途径,因而如何开发适合教师碎片化阅读的培训资源,成为教师培训者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这种资源一定是教师想读、读有所获的,教师培训者一家独霸话语权的资源建构方式显然无法适应这种新变革。再加上当前自媒体的门槛大幅降低,人人都可以作为信息发送端、资源生产者,之前培训领域共认的培训专家不再是教师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这些专家传递的信息,在教师转化认知中所占比重亦呈现下滑趋势,作为成人学习者的教师,他们具备主动选择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资源日趋丰富的当下他们可以依自我教学主张进行主动的信息检索、加工,可以说当前的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盲从者,而是权威的制造者,自下而上的教育认知生产机制在当前的中国已经有了生存的土壤。但是教师在被网络中海量资源包裹的同时,也渐渐的陷入“资源饥渴”的境地,因为在网络的世界他们不再是去搜寻那些专家生产的、普适性的信息,而是去搜寻那些能够支撑自己教育主张的个性化资源,能够与自己协同成长的同伴,这在当下的网络空间中,还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在网络中进行主题搜索,虽能搜集到大量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往往是同质化的,并无法支持我们的个性化、深度学习的发生,而且当前的资源更多停留于物化资源层面,隐藏于资源背后的人的资源我们并无法获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积极借助网络的实时通讯技术结成自主学习的、协同探究的民间组织,通过组织成员的协同共建,生产了大量的能被共同体所认同的优质资源,但是可惜的是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立场,相关资源仅限于小群体的内部分享。这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我们需要海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建设着庞大的优质资源,但是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被一道无形的门硬生生的隔开了。

(二)云教学平台下教师培训的意蕴

云教学平台是一种互联网产品,它借助云计算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发生提供网络空间、为资源的获取与共享提供网络平台、为不同主体信息的交互与发布提供网络通道,云教学平台大大降低了教与学活动发起的成本,为随时随地的学与教提供了技术支撑。云教学平台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即可解决教师工学矛盾,又可以长时间维系培训者与教师的信息交互渠道,还可以为教师学习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的平台,可以说我们并不缺乏云端教学的平台,而是缺乏如何有效的将教师培训入驻平台的经验,即基于云教学平台进行教师培训的实践模式与机制探索。因而我们在实践中倡导综合运用各种云端平台的优势,本研究中我们所采用的云教学平台包括“微信平台、蓝墨云班课”。

微信平台可以帮助培训者将优质的培训资源在云端推广,如培训者、教师都可以独自运营微信公众号,这样他们都可以相对迅速的发出自我关于教育教学的认知,这些信息可以以公众号推文的方式推送于公众号的粉丝,亦可以借助朋友圈的分享功能,实现在更大规模人群传播的可能,不同个体以哪种阅读方式浏览的相关资源,公众号的后台都可以进行数据的记录,这对于优质培训资源的推广、利用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除了微信公众平台外,微信面对面建群亦可以帮助群体教师维系适时的通讯环境,教师学习群体可以借助群聊环境研讨教学问题、教育问题、教育认知,但是这个过程不足之处就是无法对单个个体的参与情况进行数据的分析,但是作为帮助教师敞开前理解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当教师对研讨话题具有充分认知后,我们借助蓝墨云班课可以营造更专业的云端学习场,借助活动模块教师和培训者可以自由的针对教育教学中遭遇到的问题进行时时的探讨,“参训教师既可以作为话题参与者亦可以作为话题发起者”①刘清昆.“互联网+”时代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变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5).积极参与进新认知、新经验的创生;蓝墨云还可以帮助培训者建构云端学习课堂,这样那些具有通识性的专家讲座,以及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包都可以存储于云端,参训教师既可以对共性话题进行普适性学习,又可以依自我的实践特质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整个资源框架是开放的,如果参训教师有更好的资源他们可以直接通过分享或者链接的方式帮助课程资源进行动态的生长,甚至参训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工作场域中创造性利用教育理念、他者经验的做法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分享于云端;在蓝墨云平台下参与各方所开展的一切活动数据都会被记录,这样培训组织者就可以针对单个学习个体或教师培训者个体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对于参训教师而言,培训者既可以照顾到共性的学习诉求,还可以发现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甚至可以挖掘个体教师的独特教育主张,通过建构合适的支架帮助他们抽象、升华认知,对于教师培训师资而言,培训组织者可以借助平台累积数据对“教师培训者的形象进行数据化描绘”①刘清昆.用数据支持教师培训者专业提升的实践探索[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01).,这样一方面在进行培训项目策划时,可以更精准的找寻匹配的师资,另一方面这些数据还可以帮助教师培训者更好的提升自我,更专业的服务教师培训工作。

综上,云教学平台首先可以帮助教师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通过云教学平台实现了对教师成长的陪伴式、浸润式支持,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培训组织者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所传递的信息获得认知增进,也可以通过参与或发起学习社群内的话题研讨从而使学习发生,另外培训组织方可以通过“集中学习+云端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机制帮助参训教师升华自我的认知,培训所传递的主张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与教育教学实践交融的,参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是一个渐进的、甚至有时是不断往复的过程,也就是说培训真正起到实效需要一个“阐明——澄清——建构”②刘加霞.教师培训何以产生效果?——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中小学管理,2014,(12).复杂过程,最后通过云教学平台我们既可以实现单次培训的封闭式研讨、交流,又可以将每次培训中创生的认知、典型案例通过云教学平台进行包装、推送,这样既可以对小群体保证培训的效益,又可以在更大层面上惠及广大教师、乃至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云教学平台下教师培训方案的建构与实践

云教学平台深刻的影响了培训的理念、实施机制、培训资源的建设方式,云教学平台无限拓展了培训的边界,首先我们无需再固守固定的教学时空,参训教师所在的学校、教育事件发生的现场、教育培训机构的封闭教室、甚至是教师休息的场所,都成为培训的发生地,教师可以借助云教学平台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时时、延时参与进话题的讨论,换言之,只要是教师能够参与话题的研讨学习就可以发生;其次培训资源的建设者不再仅仅局限于执教的教师培训者,参训教师拥有的社会认知资源,包括物的资源和人的资源,都成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与专家交流、参与话题研讨、进行实践案例打造过程所创生的有价值资源都成为培训资源的有益补充,也就是说培训开始所呈现的资源不再是培训资源的全部,真正有价值的资源是培训参与的各方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创生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动态的,是不断生长的。

(一)培训理念

教师的学习不是一个一次性的、终结式的学习过程,教师学有所获是需要借助多方话语信息并结合自我实践进行积极试验的过程,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教学的规划、教育研究人士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一线优秀教师的先进实践经验,但是这些话语结构与教师的工作场域的实践生活具有巨大的差距,要跨越外界话语与实践行为的鸿沟,教师需要基于自我实践困境积极发声,需要围绕在教师周遭的其他人士积极参与教师发起话题的研讨,直到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教师培训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自身问题与实践困惑得以解决的过程,而绝非已有信息的消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借助的资源、人士,所创生的资源、认知经验都成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训方案的建构与实施

1.培训方案的建构

云教学平台为参训教师、教师培训者协同共议培训内容框架与实现路径提供了技术支撑,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培训者一家独霸话语权的现象,如在高中课改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班中,当前浙江围绕在高中课程改革周遭的声音极其嘈杂,其一走进深水区的高考“3+3”改革,2018年,浙江在前几年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招生方式的调整,这对于已经形成的已有实践检验又构成了新的挑战,其二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融合业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其三各种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情况也是层出不穷,近年年初核心素养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正式下发,因而如何促进这些外在声音真正落实在高中课堂教学,需要深入的探讨,而关于这些问题的研讨无论是自上而下式的培训还是一线实践经验的总结都难于取得应有的效益,作为培训组织者必须搭建一个良构的平台,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一线教师进行深度沟通,为外在话语与一线实践进行交互提供支持。如高中课改骨干教师培训班(表1),我们通过问卷网面向参训教师进行了培训诉求的全样本采集,之后又将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专家,由培训组织方组织异质结构研讨组进行培训方案的深度研讨,从而形成最终方案。

表1 高中课改骨干培训内容架构

2.培训实践机制

我们将教师培训依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划分为“训前研讨——训中研讨——训后研讨”三个环节(如图1),

图1 云教学平台下培训实施机制

教师培训不再局限于培训现场的集中学习,在进入现场前参训教师就可以建构自我认知和培训主题的中介物,或者是主动建构与培训主题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或者是推介自我认知网络中的相关资源;在现场集中培训环节,参训教师可以借助云教学平台对于培训主题进行切片化研讨,所谓切片化研讨就是指参训教师针对学习内容中的微话题所进行的深度研讨,这些微话题可能是培训者建构的,也可以是参训教师自己建构的;集中式的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终结,教师对于培训相关话题的思考是随着自我的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因而培训后参训教师建构的与培训主题相关的个性化资源,可以促使参训教师更深入的认知相关主题。如高中课改骨干教师培训班:

训前研讨环节,我们预设了三个研讨话题: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新高考与高中教学、核心素养与高中教学,参训教师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认领一个研讨主题,在进入现场集中培训环节前,各小组分别在蓝墨云平台进行认领话题的组内研讨,这个过程教育教学专家即以指导者身份进入各小组的组内研讨,又以参与者身份参与进实际问题的研讨,小组形成的凝聚共识的认知成果,通过“组间共议、集体审议”等环节获得更深层次认知,为进入现场研讨进行认知的铺垫,所谓组间共议指的是各小组将对认领话题形成的共识与其他组成员进行协同共议的过程,集体审议指上述共识通过培训方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对外推送,吸引更广范围人群参与话题共议的过程。可见云教学平台帮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认知参训教师的学习诉求、认知特质等,还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现场深度研讨前,彻底打开参训教师的已有经验,帮助教师培训者更深刻的认知一线的实践生态,消除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与实践间的鸿沟,这样不仅参训教师更易深度的把握培训所传递的信息,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培训者所传递信息与一线实践找寻到更完美的契合点。

训中研讨环节,培训组织者将教师培训者执教模块进行话题的细分,即组织者将培训者所持观点切分为小话题,在蓝墨云班课中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话题研讨,这点主要借鉴于各在线视频网站剧集播放中的话题弹幕功能,话题研讨能够将教师培训者的观点进行更具个性化的加工,更能促进参训教师的深层学习发生。

训后研讨环节是参训教师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并在自我实践中进行深度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前述认知与不同实践情境进行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也许当其进行实践时反而对自我的认知又产生了怀疑,这也不为过,因而学习群体的群策群力在此时就显的弥足珍贵,而以往的培训恰恰忽略了此点,换言之,外显的集中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终结,参训教师所需要的是那种陪伴式的学习支持。

(三)培训资源的建设

云教学平台为参与培训的每个个体成为资源建设者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培训者除了可以提供他们的认知资源外,还可以参与进参训教师的话题研讨,从而进一步建构个性化的培训资源,参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他者的话题研讨创建培训资源,亦可以自我主动建构认知资源,如在高中课改骨干教师专题培训中,教育行政人士、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一线先进课改学校等建构了培训课程的初始资源,各参训教师分组研讨形成的话题认知成为培训课程的个性化认知资源,集中研讨与训后研讨中创生的新认知、新个案成为培训课程的动态生成资源。

综上,参与培训活动的各方都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每个人都肩负资源消费者、建设者的双重职责,培训不预设认知,所有资源服务于培训社群形成的新认知。

三、云教学平台下开展教师培训的经验和收获

借助云教学平台实施教师培训工作,无论在培训内容和框架的建构方式、培训的实施方式,还是资源的建设方式上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一)培训建构方式真正走向协商共议

以往教师培训受限于信息交流的不畅,教师培训“训什么?怎么训?谁来训?训后怎么办?”都是由培训组织方独断,即使偶有训前调研与研讨,也不过是教师培训者对参训学员进行了局部调研,与其他培训专家进行了小范围商议,这种培训倾向于传递某种信息而非创生新认知。但是在云教学平台下,教师培训就打开了一扇天窗,教师培训者可以借助问卷网等平台进行培训对象的全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在培训前就组建微信群聚集参训对象和拟邀请教师培训者对培训的内容框架、实施路径进行协商共议,可以在参训教师训前研讨、集中培训、训后研讨环节用蓝墨云等更专业的云教学平台对过程中的创生资源进行存储与分享,对参训教师的学习、研讨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在云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下,培训不再是传递某种固有的认知信息,而是在教育行政话语、教育教学研究话语、一线实践话语的共同研讨下,创生新认知的过程,也就说教师培训并没有先在的东西,教师培训本身就是为了通过多方话语的协同共议,形成学习共同体基于此时此地语境下的统一认知。如高中课改骨干专题培训班中,通过群体共议后,我们就将培训的主题定位“课改成就教师,课改成就学生”,我们并没有将培训定位在传递某些专家的课改理念、教育行政部门的课改设想,而是希望通过多方话语在培训所营造的场域内进行争辩、共研,探讨出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素养、教师专业能力的“好点子、好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被动的参与者,他们自身就是整个培训活动的架构者、组织者、培训资源的建设者。

(二)资源建设方式真正实现群建共享

教师培训资源是制约着教师培训成效的关键要素。它是教师培训理念能否落地的典型标志,无论你怎么谈论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如若所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依旧是专家自说自话,参训教师“原子式”①陈向明.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13,(04).的学习,那么这个教师培训活动就依旧是传统的教师培训,参训教师在期间还是被动的消费者角色,教师培训的目的就依旧是为了向参训教师推销某些信息。云教学平台下,参训教师从活动的参与者变成了培训的主人翁,他们不只是可以抛出自身的学习诉求、实践困惑,而且可以将自身认知网络中的优质资源、优秀人士进行分享,教师培训中承担现场研讨活动的教师培训者是从培训参与各方集聚的认知网络中择优选定的。在云教学平台下,培训中物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也实现了群策群力,其一参训教师在进入现场集中培训前可分主题研讨形成物化认知;其二参训教师在现场集中培训环节还可以在云教学平台上针对教师培训者发布的话题进行共研共议,其三参训教师离开培训现场还可以随时将自己在工作场域中的新思考、新实践分享与学习社群。

(三)培训实施方式旨在陪伴成长

我们要明确的是教师培训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教师培训不是为了将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教育专家所持教育理念告知教师,教师培训是为了在教师学有所惑、践有所困的时候,帮助他们理一理问题所在,与他们一起探讨一下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陪伴他们问题解决的全程;教师培训是为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节点、教学主张形成的关键时段提供科学、有效的帮扶,为其打通专业成长的“任督二脉”;教师培训还是为了营造一个学习场,在这个场域中可以聚集持不同话语结构的专业人群,可以创生丰富的个性化认知资源,可以帮助教师积极的更新自我的认知网络从而维系他们的持续学习。因而我们提出陪伴式培训,云教学平台将这种设想变为了现实,它能够延展教师培训的时空,对于某个话题教师可能当时并未体悟,但是当期回到工作场域突然又有所获,或者当时他所发布的观点在经过深度思考后又进行了修正或弥补……当上述种种学习境况出现时,教师都可以在云教学平台上进行延时的研讨,当教师在实践中有好的资源或实践困惑时,他都可以借助云教学平台发布话题,吸引他人参与话题的讨论,这样教师的碎片化时间可以得以有效的利用。有了云教学平台的支持,培训的实施可以关注那些真正的重要话题,提升培训的效益,我们可以无法现场聚焦的话题全部放诸于云端,可以将那些在现场聚焦短时间内无法产生实质认知的话题放诸于云端,实施“慢”培训,等待参训教师群体对于话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基础,再行研讨。陪伴式培训可以灵活运用集中培训、微培训、云端培训等丰富的培训实施手段,真正聚焦于教师的成长。

猜你喜欢

培训者参训研讨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相关问题简论
教师培训要有“场”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