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0-10咸富莲周福盛金美庆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特色院校

咸富莲 周福盛 金美庆

(宁夏大学 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高校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双一流”建设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高校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为它们的“积极有为、确保有位”创造了可能性。①沈满洪.有为和有位:“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的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7,(7).X省政府以此为契机,于2016年12月发布了《X西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省政府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激励等方面制定了诸多支持措施。但X省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率较低,与东中部省区的差距较大,特别是“十二五”末期,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扩大的趋势。②2016年宁夏“十三五”规划目标公布[EB/OL].http://www.yjbys.com/news/415018.html,2016-01-11.鉴于此,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双一流”背景下X省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原因与对策,旨在加强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其内涵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竞争力,为相关高校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本研究调查分析的高校教学资源主要限定在物力资源方面,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已有研究成果,自编统计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提纲,对X省八所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表对校方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统计,通过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就师生对本校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发放统计表8份;教师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的教师问卷852份,有效率回收为85.2%;发放学生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的学生问卷1415份,有效率回收为88.4%。其中,教师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教学资源建设具体情况两部分,其中教学资源建设部分3个维度、22个题项;学生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教学资源建设两部分,其中教学资源建设部分2个维度、20个题项。教师和学生问卷的每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点计数量表(Likert scale)。采用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测得教师问卷的Alpha信度系数为0.945,三个维度的Alpha信度系数分别为0.845、0.861、0.918;测得测得学生问卷的Alpha信度系数为0.952,两个维度的Alpha信度系数分别为0.908、0.952。

一、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综合X省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统计表、师生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结果来看,目前X省的教学资源建设仍处于一般水平。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一)X省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1.总体表现

本研究从教学经费、教学设施、课程建设三个维度对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表现进行分析。由图1得知,教学资源建设三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课程建设﹥教学设施﹥教学经费。

图1 X省本科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在各个维度的表现水平

综合X省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统计表、师生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结果来看,目前X省的教学资源建设仍处于一般水平。其中,采用李克特五点计数量表(Likert scale),得出教学资源建设总体得分为3.19,852名教师对学校目前的教学资源配置满意度得分为2.91。

2.教学经费投入相对较低

本科院校教学经费投入理应按照“优先保证教学运行、逐年提高教学投入”的原则,坚持教学经费投入在基本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并将教学经费投入作为重点加以保障,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公办院校教学经费投入满足人才培养基本需要的得分为3.28,高于X省八所本科院校的得分3.01。如SF正处于转型期,2016年用于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经费支出是2015年的4倍多,但用于专项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的费用约是2015年此项经费的1.5倍。

3.办学条件有待提高

整体上讲,近五年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生均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实验室面积、生均图书量、生均年进书量逐年增加,但随着高校不断扩招,2012-2016年间的生均占地面积逐年减少。教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八所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实训场所满足教学要求的得分仅为3.00。如访谈中X处长所言:

目前学校的教室、实验室极度紧缺,导致2014年很多中财项目的实验室设备都没有地方安装。在全国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需要房间,我们却有设备没有地方安放。每年的四六级考试因为教室不够,考场安排让人头疼,急需解决教室、校内实验室、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配置问题。(资料来源:FTSFC)

4.教学信息化建设待加强

在信息化时代,加强校园网络及其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但目前X省本科院校校园网络建设与教学资源共享仍是教学设施配置的薄弱环节。全区825名教师认为学校对于校园网络建设不够重视,题项“学校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且利用率较高”的得分仅有2.90;四所公办本科院校416名教师的得分均值为3.06。在访谈中,ND的文本资料也显示: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除校园网络建设薄弱外,在线课程建设、开放和共享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比较滞后。”(资料来源:WBND)

5.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本科院校教师对所在学校图书资料满意度的得分仅为2.98,四所公立本科院校教师对学校图书资料的满意度为3.16。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ND的生均图书量109.07册,而全校两万多名师生全年的图书借阅量只有107685次,中国知网访问量是744377次,外文数据库访问量是72925次,超星学术视频、讲座访问量是289次;YK大学的图书借阅量、外文数据库访问量近五年呈下降趋势;SF学院2012年至2016年的图书借阅量依次为8339、53991、30561、15363、43531,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此外,各本科院校对人本资源重视程度不高。从教学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教学资源是“物性”资源与人本资源的有效结合。由上文分析可知“物性”资源有待优化。但相对于“物性”资源而言,对人本资源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实地调查和访谈发现各高校对人本资源不够重视。

6.学科专业建设有待优化

一是专业设置灵活性不足。相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公办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灵活增设或调整专业的得分为3.20,低于民办本科院校。二是学科整体水平较低。X省全省仅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三是优质特色专业相对较少。X省本科院校共有国家优势特色专业18个,自治区级(含国家民委级)优势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58个。其中,ND的10个学科门类中,学校有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11个。BM的10个学科门类中,目前学校有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4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9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8个。SF校有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和重点建设专业占全部专业的25.8%。四是优势特色专业中理工农较多,人文社科明显偏少。其中,ND的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2个理学、2个农学、2个文学、2个工学;8个区级特色专业中,1个管理学、2个理学、2个工学、2个农学、1个艺术学;11个区级重点专业中,4个工学、2个文学、3个理学、1个艺术学、1个管理学。BM的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分别是2个工学、1个经济学、1个理学。9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分别是2个理学、4个工学、1个文学、1个管理学、1个经济学。SF的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1个文学、1个理学。6个区级特色专业分别是1个文学、2个理学、2个工学、1个教育学。

7.优质课程不够丰富

一是在线优秀课程资源不足。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推进和实施了课程建设和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得分为3.29;学校有跨校修读网络课程得分最低,为2.89。部分院校没有跨校修读网络课程和跨校修读网络选修课程数量仍然为0。二是精品课程资源有限。ND有精品课程155门,但国家级精品课程仅有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3门,校级精品课程91门。SF有精品课程24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未突破0,自治区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15门。三是选修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819名学生对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得分为3.32,均低于该维度的得分均值。其中,ND开设的选修课程所占课程总门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42.12%至2016年的36.69%,整体上在减少。尤其是跨校修读网络课程和跨校修读网络选修课程的数量近三年有所减少,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数量近五年有所减少。BM因教师数量紧缺,选修课程的门数更少,从2012年的30.13%减少至2015年的26.82%。SF的选修课程门数从2012年的17.61%减少至2016年的15.27%,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数量明显不足。

8.高校与实践基地合作的实效性不高

由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效性不够高,合作性不深入,合作形式单一,使得高校直接依托合作单位完成部分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高,聘请合作单位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实践和学生指导的机会较少。ND的文本资料显示,尽管学校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38个,但学校的紧密型实践基地建设不够,近几年各学科的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均低于20%。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直接依托合作单位完成部分课程和教学工作的得分为3.22,学校聘请合作单位工作人员参与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得分为3.31,均低于课程建设维度得分均值。

(二)问题分析

加强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对于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凝练高校办学特色来说至关重要。但X省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忽视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

“双一流”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①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的:“现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根本任务是要培育世界一流人才”。②段留芳.教育部长陈宝生:高等教育要增强五大办学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6-09-26.然而,“当今学科建设仅仅单一从学科建设本身出发,弱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发展”③郭峰,郝广龙,冯春杏.“学生学习中心”理念:一流学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J].教育发展研究,2017,(7).,导致学科建设与教学的疏离,学科建设中学生主体地位式微,学科建设中人文精神弱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学资源建设忽视了其育人功能,忽视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导致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施配置、课程资源以及学科建设等“重物轻人”。

2.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

由于X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政府的经费投入有限,学费收入较低,导致各个院校目前的教学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教学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尤其是校园网络、图书资料、数字化资源、在线课程建设等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访谈中,SF学院的处长如是说:

学校从2012年开始按照教育部财政的标准是生均12000,现在基本上能达到生均14000以上,但因为学校处于一个转型建设期,专业建设的提升,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训、实践教学这一块的投入不断的增大,教学投入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一是学费比较低,整个自治区学费跟外省比都比较低,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二是学校经费有限,目前学校教学经费投入指向性明确,且生均14000经过多次分配之后到教学上也就少了。如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做简单预算需要4760万,但是没有资金无法落实,需要资金支持。去年也报了中财项目,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三是人员费很高,主要涉及教师津贴时,总体教学经费预算一年不到1000万,其中600万必须用于发课酬,包括外聘等。所以亟需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

(资料来源:FTSFC)

3.师生资源利用意识淡薄

目前来讲,尽管电子信息资源对于纸质馆藏文献资源的冲击比较大,从主观上看,除了上述馆藏文献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以外,图书馆缺乏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宣传、提供的服务不到位等也是重要因素。从大一和研一入学时讲解资料查阅讲座,不定期举行各种讲座,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是新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这种新的趋势已经被高校师生所认识和接受,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的网站资源很重要,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其重要性被认可,但是当前对图书馆网站的关注和利用程度还很低,仅有9%的人经常关注图书馆网站资源的更新情况,33%的人从来没有浏览过该网站。电子信息资源的种类少、更新速度慢、作用很小,有29%的人认为电子信息资源不能满足教学与学习的需要。从学校及相关机构的网站建设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手续比较繁琐,缺乏素质较高的设备管理人员,或者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注意对设备的保养维护,造成设备损坏,这也导致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率并不高。从体育设施来看,有人认为体育设施的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①胡昭玲.高校教学资源及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访谈中C馆长指出,

“学校每年会进一些图书资料,在图书馆网站也会更新图书资料和讲座信息,但师生们对于图书资料的关注度不高,现有的图书资料利用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资料的闲置与浪费。”

(资料来源:FTNDC)

4.校际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形势下,高校面临着教育资源和机会的获取或创造的问题。特别对X省高校来说,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所以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不仅与区外高校存在差距,区内高校之间也存在差异。虽然X省各高校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整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但是高校内部都各有其优势特点,比如ND有网络课程336门,跨校修读网络课程697门,相比其他高校就有明显的优势。但主要是因为高校内部开放意识还比较薄弱,同时缺乏共享平台,因此还未形成资源共享机制,也就无法实现优势互补,使得高校间缺少内部交流和资源共享,出现了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课程资源建设有待丰富等问题,也不利于X省高校内部之间的深度融合。其实,有效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对于解决X省高校教学资源短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5.专业设置缺乏统筹规划

专业设置需要根据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以及学院办学实际和规模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新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围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进行专业布点,利用学科交叉与融合,适当开设新专业。专业设置总体建设目标应该是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善的本科专业框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水平较高,专业内涵建设深化。X省本科院校需要重视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有力解决传统专业的老化、市场需求面窄等新问题。以使专业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改革课程体系和设置专业方向模块等方面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调整与改造。除了传统专业做精,体现学校教学与研究水平外,还需加强与重点学科专业相匹配的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结合院校的办学传统与优势等建设体现学院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度高的复合型专业。

6.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师资资源是教学资源的关键,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资源。由于X省本科院校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师资队伍和学科梯队的建设相对薄弱,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导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较少,重点学科的优势不够明显,整体上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较弱。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影响了学科建设及内涵发展,导致对学科建设内涵研究不够,对学科特色与方向认识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科建设的深化和在线课程的建设。

课程建设这块具体的像公共课程、通识课程教务处一直在做,也和智慧树等联系来做在线通识课程,现在学校的在线课程主要是依托教育厅建的统一慕课平台,给了学校两门课程,但是对在线课程大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线课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但对学校来说,师资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按比例来说17∶1已经不错了,但事实上就是缺老师,而且多年的专科底子使得这种结构性短缺现在都没有消化解决完,所以现在比较困难。目前在线课程建设也没有一个规划,因为大家对此还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没有团队进行支持,而且后续的课程开发建设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目前教育部慕课平台的两门在线课程也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资料来源:FTSF)

7.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较弱

部分院校的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不足,现有学科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意识、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访谈中,SF提到,学校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的综合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工程)中心的建设刚刚起步,服务地方的方式、方法正在探索中,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不能满足地方的需要。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布局不尽合理,31个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占64.5%,非师范类专业占35.5%,非师范、应用型专业偏少,在学科分布中,以文、理、教育学类为主,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分布偏少。师范类专业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不够,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新办专业师资队伍不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战略型产业专业有待突破,部分专业招生人数过少,导致办学成本偏高。专业整体布局在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能力不强。

二、加强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对策建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双一流”背景下的X省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建设需立足于X省的产业特色、地域特点和高校自身实际,找准自身定位,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推进高校教学资源管理体制,以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办好一批特色学科和特色产业,增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而促进X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一)保障教学经费投入

针对X省高等院校教学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这一问题,亟需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将教学经费列为预算的重点,坚持“优先考虑,足额投入”的原则,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以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推动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二)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教学设施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地条件建设,以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工程)中心、重点(特色)专业、实验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与平台的建设为目标,加强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建设、加强实验条件、校园网、图书馆常用电子数据库、信息库、高性能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二要加强学校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三要加强图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针对电子信息资源对传统馆藏文献资源的冲击,以及图书馆馆藏文献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等问题,要加强对现有图书资源,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等的宣传与说明,让师生了解教学资源的配置现状与使用程序,并为师生使用教学资源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四要健全教学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三)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学科专业建设需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以体制改革为核心,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关键,不断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建设,以建立开放有序的学科融通机制,形成互相支撑的一流学科群,①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江苏高教,2016,(5).跨界培养人才。针对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不够明显,优势不突出,学科专业互助性不强等问题,一要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以重点学科、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平台、创新中心、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为途径,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学科布局。二要根据社会经济文化需求和发展趋势,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调整就业率低、招生不理想的专业。三要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以重点学科为龙头,辐射带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建设具有区域优势和学校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和专业群,重视专业共建,特别是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新工科专业建设。

(四)重视在线课程建设

针对X省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资源匮乏问题,第一,重视教学资源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课程建设与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规章制度、专业建设规程、在线课程建设制度、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制度等。第二,加强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展开与世界高等教育的对话,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与原则,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要求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通过MOOC课程等平台,或相关大学联盟,引进和运用国内外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作为公共选修课以供学生选择。也需要鼓励本校教师开设在线课程,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基于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第三,重视“平台+模块化”课程改革。在教学范式由教学型范式向学习型范式转变的今天,需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推动大学课程的个性化、模块化、学制弹性化。

(五)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针对高校间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探索建立区内高校联盟,建立校际(含校企)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开展校级课程选修和专业选修,校际实验室共享,校际间学生的交换与联合培养,以及校际间教师的互聘,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

第一,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各本科院校需对原有实习基地巩固和加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建设紧密型实习实训基地。第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或社会实践)的结合,强化公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素质拓展实践。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合作指导各专业学生的毕业综合训练(双导师制),其中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真题真做,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三,创新合作育人模式。针对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这一现状,应加强高校与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要加强产教融合、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协同育人的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效性、深入性和全面性。二要促使各个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广泛搭建深度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如依托合作单位完成部分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聘请合作单位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和学生指导,鼓励高校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顶岗。

(六)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了增强X省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亟需将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力,以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鉴于此,一是增强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贯彻“一带一路”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高校开展深度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二是解决好生源质量、招生规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寻求平衡点,在发展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坚持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三是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融入、主动对标,通过科研引领当地社会产业行业的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特色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