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2018-08-23梁新荣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观察者区域活动

梁新荣

摘要: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能表现出自主探究的行为,而这时的教师应始终要以活动的观察者、适当的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最好是做幼儿解决问题的助手,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实施影响和促进作用。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开始活动时,老师注意选择最佳时机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时机,而老师介入要有艺术性,要尊重幼兒,相信幼儿,切勿随意地去干扰。总之,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学会耐心观察了解,学会等待,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幼儿互动,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者;尊重幼儿

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抛给幼儿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互动行为逐渐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朋友的身份互动,给幼儿以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

一、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师幼互动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过程是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幼儿和材料的不断作用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它主要的活动形式是自主探究。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能表现出自主探究的行为,而这时的教师应始终要以活动的观察者、适当的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最好是做幼儿解决问题的助手,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实施影响和促进作用。让幼儿始终以活动主体与教师、环境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因此在幼儿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环境是否适宜幼儿的探究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满足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第二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掌握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再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第三观察了解幼儿学习探索的情况,在探索过程中幼儿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当幼儿遇到困难一时难以克服时,老师应鼓励幼儿再努力一下,再想一想,尽量给让孩子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交流、讨论中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形成,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幼儿实在难以解决问题时,教师再给予以启发性的帮助,让探索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直到幼儿有所收获,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探索的天地。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宜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

因此在大班区域活动中,老师要有耐心地观察和等待。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耐心地做到先观察后指导,要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了解幼儿活动的内容,熟悉每一区域材料的功能,使用方法,对每一位幼儿操作使用的情况要心中有底,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有的放矢地观察,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和引导。

二、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表现在最佳时间进行师幼互动

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开始活动时,老师注意选择最佳时机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时机,而老师介入要有艺术性,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切勿随意地去干扰。这样不会打断幼儿原有的思路,让幼儿原本富有创意的想法得以展示。当发现幼儿采用的方法达不到活动结果,也不要强迫幼儿停止,而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或者角色方式与幼儿互动。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难题时,这是老师应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如在建构区男孩子只会独自活动,没有合作意识,而女孩子的合作意识非常明显,她们合作摆的“家”,“ 家”里有床、厕所马桶、电视真是应有尽有。这时我以导游身份召集男孩子去女孩子的家参观,男孩子参观女孩子的家后,他们也马上三三两两合作摆起了“家”来,最喜欢模仿打枪的卢德洋、梁杰柏和曾振祁他们摆了一个“战场”,“战场”有炮、有机关枪、坦克等。老师恰当时间的参与幼儿的活动进行互动,既可以激发幼儿创造信心和兴趣,也无形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因此对于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老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关注幼儿遇到的困难后,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幼儿的需要采用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和幼儿进行互动,更会产生一个新的探索火花,使幼儿在区域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得以延续下去。而不能在发现问题时,立刻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给他们,这样会降低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养成厌学的情绪。

三、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的方式进行师幼互动。

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幼儿都同步发展,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重视个别教育,特别是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因此每个幼儿发展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幼儿慢点,有的幼儿快点,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应观察了解在先,指导互动在后,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不同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承认差异,认同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允许甚至鼓励幼儿与众不同,以尊重差异为基本前提进行因人施教的方式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提高每个幼儿发展的起点、速度,最终达到的缩短幼儿水平差异的距离。耐心等待,善于引导是因人施教的根本保证。如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上,有适应动作慢,能力弱的幼儿操作的材料,也有适应动作快,能力强的幼儿操作的材料,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并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活动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老师多观察了解幼儿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放手让幼儿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总之,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学会耐心观察了解,学会等待,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幼儿互动,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3月.

猜你喜欢

观察者区域活动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浅谈指南背景下教师在表演游戏中的引导作用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