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的渗透

2018-08-23梁妮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梁妮

摘要:传统文化本身就包含着不少美的元素,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深入美术教育,在学科教育和素质培养中产生的效果巨大。对美术教育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论述应如何引领学生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正确态度、如何注重文化内涵知识的传授以及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古人认识世界的精髓,也是连接华夏儿女的精神纽带。在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环境下,认识并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重视其良好的传承性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把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到当今的美术教育中,以增强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信心与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值得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艺术根植于文化的土壤,而文化又赋予了民族深厚的内涵。教师只有在对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理解能力以后,才能发自内心地欣赏它,并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自觉性的传承与发展,并成为人们自身的一种艺术素养。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让他们了解本民族的悠久文化;其次,此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利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提供完整、理性的文化价值取向。再次,带领学生领悟美,由此产生的愉悦之情不仅可以唤起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和祖国热爱的情感[1]。

二、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策略分析

1.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眼中传统文化多数都是晦涩难懂的,所以对它有一种畏难情绪,又何谈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搭建一个平台,而利用传统文化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其中的一种不错的方式。例如利用《论语》等传统文化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徜徉其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老师借用《论语》中的子曰:“有朋自遠方来”这半句,让学生接出下半句“不亦乐乎”,然后顺理成章地创设了如下情境:“如果有南方的客人要来你家做客,又特别想尝尝当地的小吃,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果然如我所料表达了自己的好客之意。以此为契机,将三首体现古人热情好客的古诗呈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可以用王维的诗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创设情景,让学生画下自己感兴趣的三样美食。在欣赏交流中,学生会有一种对家乡的自豪感。此外,还可以用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创设了“远在外地的游子发来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家乡美食图片”的情境等。使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与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自然、亲切。

2.适时引导与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不能只由教师自己来渗透传统文化,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论语》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该开导的时候不开导,该启发的时候不启发,就轻易放弃了对学生进一步教育的机会,那岂不是有失于师者的职责?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为了能够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且使学生充分体会一些艺术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可以引用了唐代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借古诗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教学中难免会有一些预料之外的事件发生,处理不当就会阻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势利导,却可以成为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比如引领学生分析古瓶各部分的比值关系时,可以用《弟子规》中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用《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育学生要多掌握一些有用的知识。教师作为引导者,就要善于抓住时机,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到实处。

4.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清代陈宪章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2]学生能对老师列举的传统文化产生疑问,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是需要勇气的。在多数学生的心中,老师也好,书本也罢,都是权威,不可能出错。其实教师也是人,难免会犯错误。书本也是人写出来的,存在一些笔误是正常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当然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在碰撞中才能磨擦出火花。比如美术课的设计前,先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然后引用《论语》中的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教育学生要说到做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

5.教师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的体验与感悟,这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按小组拟定、搜集要创作的传统文化故事内容。这需要大家商议后确定内容再分头查找,此过程既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传统文化,又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接着课上学生的动手制作、编排表演无一不凝聚着组内学生的智慧和汗水,大家充分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6.教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课堂上随手记录老师讲授的传统文化,才能加深印象,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对于一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传统文化在课前我就将其板书在黑板上,以便于课上引用时,学生能够耳听眼观,获取完整的信息,记录时避免出差错。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单独提供给学生记录的时间,要靠学生自己去把握。所以这也是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途径。当然教师在此中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耗费一部分批作业的时间去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采取适宜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能够持之以恒,这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三、结语

传统文化与美术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美术这座“桥梁”,同时,现代美术也需要以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接受现代文化艺术元素[3]。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形成正确的认识;营造一种轻松和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并培养其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户金.新时期美术教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科技风,2018,(6).

[2]陈志.从传统文化的流失谈中学美术教育现状[D].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7.

[3]张鹏.试析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8,(6).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