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这面镜子

2018-08-22刘子霖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官戚继光张居正

刘子霖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通过参考大量史书以及文献,向我们讲述了公元1587年,也就是明朝万历皇帝的第十五年,紫禁城内所发生的巨变,以及一个王朝的衰落。

这本书共七章,分别是“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从标题可以看出,每一章都有一个核心,似乎独立成章,但是实际上,它们通过一个伟大的人物———张居正串联在一起。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等因素为张居正个人的悲剧埋下了隐患。“万历皇帝”朱翊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总共48年。书的第一章以他开头,但是在这一章,实际上介绍更多的则是他的老师之一———张居正。也许黄仁宇先生这样安排也恰恰暗示了当时朱翊钧尴尬的地位,虽贵为天子,但是实际上他被身后的人高举着,仿佛一个傀儡,一举一动都是由“老师”张居正以及李太后决定的。他们对万历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像秦皇汉武一样的“千古一帝”。张居正在生活中扮演着万历“严父”的角色,在一言一行上对万历严格要求,并且在万历犯了错误时,让他写罪己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检讨书。万历当然尊敬这位严师,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但是,这也为张居正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许多人同情张居正的遭遇,认为万历是个白眼狼,但是我们仔细想想,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从张居正本人来看,他虽然对万历要求严格,但是这种严格并没有在他自己身上得到体现,也就是他“严于律人”却“宽以待己”。比如,他要求万历节俭,但自己出行却要坐32个人才能抬得起的轿子,轿子里还有卧室客厅,可以说相当豪华,并且还有戚继光派来的鸟铳手“护驾”。这件事对万历的冲击有多大,可想而知。

万历也是一个可悲的人,从小被要求做一个明君,可能还没有记事时就已经开始被灌输“你是皇帝,所以你的行为要符合天子身份”,从小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孩童的乐趣,其心理被扭曲也是不难理解的。长大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却仍然被告知,你还不够成熟,张先生永远是对的,你只要听他的就行。这样一直被压抑的天性总有一天会爆发,即使是现在的小孩儿都会有叛逆期,更何况从小失去童年的皇帝呢?所以,张居正的悲剧,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文官集团”失范是朝廷走向末路的“蚁穴”。首辅申时行,是张居正的接班人,同时也是万历的老师。也许是目睹了张居正的惨剧,也许是性格使然,他担任首辅时期,并没有像张居正那样大刀阔斧地改革,更多地充当着和稀泥的角色。很多人觉得,和稀泥是贬义,但实际上他也是没有办法。那些年里,倭寇横行,而文官集团却内讧不止。如果申时行不从中调和,也许明朝会灭亡得更快。此时已经可以看出朝廷衰落的重要原因:文官集团的畸变与失范。曾几何时,士大夫阶层满口仁义礼智信,对于社会的不公,对于道德的缺失大加抨击。而此时,却变成了谁做事谁就错,谁做多了谁错多,造成了大家都不敢做事的局面。而文官们不做事又可以抨击做事的人无能,变成了“我做官就是为了指出别人的错误,即使没有错误我也要从小事入手给你强加一个错误,你不对那就是我对了,所以我就可以继续升官”。整个文官集团的风气变成了弹劾弹劾再弹劾。申时行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从中调和,否则,造成的动荡后果就更加可怕。而我们从“世间已无張居正”一章可以看出,当官僚中没有像张居正这样的实干家后,整个朝廷就已经陷入一团污浊之中了。

书中写了一位出色的武将戚继光,他的功绩以及他的兵法,都让人望尘莫及。可以说,如果不是他,倭寇至少还要在中国横行三十年。正是有了他,使得日本人听到戚继光三个字便两股战战。他还写了一本《纪校新书》,被奉为专打倭寇的奇书。而这样一个伟大的人,黄仁宇先生在标题上写的却是“孤独的将领”。为什么?因为能够支持他的,只有谭纶和张居正。张居正在位期间,戚继光能得到充分的信任以及充足的军费保障,使他能放开手脚。张居正不在后,戚继光立马成了孤家寡人。万历不喜欢张居正,所以顺带不喜欢戚继光。而文官集团认为戚继光破坏了文官与武将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体现在当遇到战争时,武将负责领兵打仗,文官负责保障后勤。和平时期,武将受文官牵制。但是,戚继光打破了这种平衡,因为他有自己的武装———戚家军,这种不受文官牵制的力量让文官们感到恐慌,所以他们都反对戚继光。他们看不见戚继光为国家立下的功劳,而拿搞私人武装这件事来弹劾他,让人唏嘘不已。英雄末路,也是一个朝代的末路。

个人力量难挡历史潮流。书中并没有一概而论,写所有的文官都被腐化。作者特别花了一章来描写一个模范官僚———海瑞。海瑞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就凭这一点,已属传奇。但更奇特的,是他这个人的思想以及行为。用作者的话说:“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我们从海瑞的一生当中看到他的古板,他的不懂得变通,以及他严于律己这样一个道德模范的形象。在古代,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并不清晰,有时候法律往往因为道德而有变通,有时候道德却被当作政治手段被法律所利用。在海瑞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将法律延伸到了道德的领域,将道德当作法律一样强制自己和别人去执行。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的道德底线或者素质是不一样的,也许有的事在他看来已经违背了底线,但是在另一些人看来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当一个人将自己的道德准则作为法律强加到他人身上时,像海瑞这样的悲剧就发生了。海瑞无疑是悲剧性的人物。在他看来,他所恪守的那些道德信条,其实是在维护官员们的利益。在他看来,他可以通过一己之力来改变已经存在近千年的客观事实;他认为自己作出榜样,就可以使饱读诗书的官僚们醒悟,成为像自己一样的道德标杆。但是,他最终失败了,他败给了整个士大夫阶层,败给了历史规律,败给了人性。海瑞的一生是清白的,但也是糊涂的,因为他想做圣人,却永远没有成为圣人。

从整本书中,我们了解了万历时期的众多人物,可是,几乎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让人唏嘘,无论是万历或是张居正,海瑞或者戚继光。究其原因,当然有人物性格的问题,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已经腐朽的封建官僚主义造成的。在这样一种制度下,大部分官员尸位素餐,单靠几个做实事的政治家苦苦支撑,是无法改变一个朝代的命运的。只有尊重历史,跟着历史的进程,看清时势,顺势而行,才能与时代同步。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文官戚继光张居正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戚继光剪鞋子
戚继光剪鞋子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舍小节成大事
后上官婉儿时代与冯道的历史世界
张居正的职场成功三要素
试论清入关前的文官选用
从张居正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