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实践

2018-08-18葛薇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学校

葛薇

摘 要: 当前职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总体状况不太理想,导致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普遍不高,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加强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相结合,重视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凝练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多环节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职业学校 语文课程改革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热”、“国学热”遍布全球。与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关注度相比,我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状况却值得深思,快餐文化正逐步冲击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阵营,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恢复传统,传承文化”落于实处,值得探索研究。

语文课程是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特点,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行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往往比较重视古诗词及文学篇章学习,很少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艺术文化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导致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肤浅呆板。同时,学生在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认同度上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一边抱怨校园里传统文化相关讲座活动不足,影响了学习,又因为种种自身原因没有参与或者选修过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或实践环节。受到效率至上社会氛围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和选择方面呈现出务实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学校的渗透。

一、问题

现阶段,职业学校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校内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比较陈旧,其存在形式和发展状态大大落伍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教育资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倾向于新的资料获取方式,面对纷至沓来的网络信息,一方面学生不能分清楚究竟哪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哪些是披着优秀传统文化外衣的虚假内容。另一方面当今网络大数据发展催化和加速了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状况,造成学生知识框架零散。职业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开展形式及教育体系其时代创新性都表现得有所不足。

职业学校在开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解决以下问题:

(一)凝练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学校文化资源的承接与传递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学校的基础功能便是人才培养,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以往知识和经验的条件,其本质是文化或者知识的传承。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资源,教师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学校里“见贤思齐”,正是通过这种文化复制,才使得优秀的文化不断得到继承与弘扬,这些在发展中沉淀的文化资源成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二)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渠道。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需要长远眼光和整体规划。首先,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知识比重对提升学生整体传统文化素质有重要作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是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式,所以通过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能提升学生整体的传统文化素质。其次,要灵活地进行挖掘和典型教育,通过凝练贴近学生生活的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及其身上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将其固化为教育资源的符号,通过加大宣传进一步锻造成经典,再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及传统文化讲座,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将传统典型升华为环境的熏陶,唤醒学生践行传统文化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传统文化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在进行历史知识传递过程中更要侧重把诸如传统节日、传统民俗及民间艺术等方面资源融入和渗透,根据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爱国主义和道德的专题教育,从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领会、认同及践行。

(三)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要使文化育人的功能得到彰显,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育人的长效机制尤其重要。首先,要注重积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学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凝练校园精神的时候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使师生在文化自觉中坚守校园精神,在追求创新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环境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校园中处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要创造传统文化发展和生长的有利条件,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进入课堂、进入宿舍等,营造文化育人的大环境。最后,要协调多元文化的发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对人才的培养上积极吸取其他学科的优势资源,甚至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积极改造,整合利用,转化为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

(四)多环节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高职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接受进一步社会化的过渡期,坚持知识与行为的紧密结合,立足学生服务社会的角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创新非常必要。第一,积极开展践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由“知”化“行”,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方式。第二,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相关校园活动,通过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报告会、专家讲座、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价值观念,并在生活中认真践行,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第三,鼓励部分感兴趣的学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部分学生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而“立业”,不但有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播,更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

二、改善途径

我校是一所五年制高职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立足于校园特色文化,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改相结合,将其纳入课程教育体系;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不断创新形式,强化内涵提升,深入开展经典教学研究,大力推广经典普及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构建一支具有较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1.加强对教师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和思考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职语文教学。我们开展例会,组织讲座、研讨学习,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坚定了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信心。

2.及时积累、更新研究资料。内容包括:名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其他学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经验,校内开展各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经验及反思等。

(二)发放调查问卷,为开展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总数为120人,其中高职一年级79人,高职二年级41人,男生20人,女生100人。调查内容包括高职学生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感、担忧,对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等。

(三)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体系。

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树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1.挖掘文化内涵,整合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校本讲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入教材。课题组组织教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收集整理教学资源;重视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研究,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编写了《刘国钧故事》(第一辑)、校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义《成语、名典、故事》,开发了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经典诵读”网络课程。利用晨读、班会、德育一刻钟时间,安排语文老师或班主任进班组织学习和讲解。

2.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渗透。教师开设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开课——《林黛玉进贾府》、《庖丁解牛》等。老师积极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流行风、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赏析、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地名与文化”交流会和“传统文化进课堂”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渗透。

3.利用学校各类平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专业实践。老师利用学校“国钧讲堂”开设了《不可淡忘的15个典故》、《世间再无辜鸿铭》、《东坡与黄州》和《活着多好呀——汪曾祺饮食散文漫谈》等讲座。组织艺术系的学生参加校图书馆活动和团委组织的“四大名著”手绘书签展、校园石球创意大赛等。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会体验、感悟、欣赏。

(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促进老师和学生传统素养的提升,促成师生共同发展。

1.教师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经典篇目,形成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

2.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结合学校德育“十个一”工程,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通过摘抄、做读书笔记、“经典诵读”社团活动等方式,多元考核评价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在职业学校语文课改革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职校生的文化素养,在当前新形势下尤为重要,以语文为载体,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这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专业教师。当然,正如冯骥才所说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文化都变成教材,全都拿到课堂上。要真正焕发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参考文献:

[1]刘建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是新宇.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3]叶剑威.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4]何中华.先进文化与民族精神[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01).

[5]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

[6]井琪.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前线,2015(7).

[7]于春海,杨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4(10):67-75.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