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6-11-11钱卫娟

考试周刊 2016年85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职业学校古诗词

钱卫娟

摘 要: 本文认为,职业学校古诗词教学应通过诵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情韵。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古诗词 朗读指导

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蕴,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都是通过对意象的赏析达到的。但因为职校生相对来说文学素养的底子薄,赏析能力相对较弱,对有些意象本身所承载的特定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因此古诗词教学若从意象入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要么是启而不发,要么对意象的特点、画面的描述言浅而词穷,无法真正深入领会作品所展示的特有的情境中,最后赏析就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精彩,学生成为一个聆听着、旁观者。

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这一特点,我认为为古诗词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诵读上,通过诵读一步步引领学生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感悟诗词所营造的意蕴美,从而带领学生真正体验诗词的情韵,领悟作者的喜怒哀乐,走进作者的内心。下面我就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谈谈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步,初读,把握作品中饱含情感的字眼。

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是喜还是忧,是激昂还是忧愤,作者在画面的描述或意象的勾勒上往往会通过富有情感倾向的语言加以表现。譬如柳永的《雨霖铃》,描写了与恋人惜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画面将恋人之间的离别勾勒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也将一个仕途失意者内心的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通过一系列意象层层渲染离情别绪,抒发落寞失意之感。意象众多,而且是离别词中特别典型的意象,这是本词最大的特点也是鉴赏的难点。如果教学中直接从富有特色的意象入手进行赏析,如:寒蝉、骤雨、长亭、兰舟……这些意象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学生很难真正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赏析进入作品的深处,无法真正领会一个仕途失意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但如果抓住一些饱含情感的字眼,如作品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的“寒”“凄切”,通过诵读时声音的低沉、缓慢的语调加以表现,学生就能一下子感受到作品所流露出的凄冷、苦楚的况味,同时也能快速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通过诵读弥补赏析的不足,同时也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第二步,再读,切准情感脉络。

初读,只是感知了作品的基调,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和作品的神韵,还是不能准确把握的,因而在诵读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理解不到位、理解不透的情况下,对个别字眼的停顿、缓急、轻重的处理不太正确,从而也影响对作品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理解不透的地方多加指点,以读促悟。又如对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的诵读,“念”为这一句的领字,诵读时停顿需稍长些,词人由眼前之景的描写转为对离别后场景的描写,由实转虚,失落、难舍的情感和前相比,为更低沉些,读时要语速放缓,低沉有力些;“楚天阔”的“阔”字既展现画面的辽阔,又暗含天各一方,离别后与情人相见更是渺茫的怅然之情,因而读时声音低沉、缓慢。但因为学生对词句中蕴含的情感把握不准,读时会出现偏差,以为“阔”字就代表辽阔雄伟,读时应高昂一些。这时教师通过范读、比较等手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诵读,反复体会,真正帮助学生把握住作品的情感脉搏。这样学生获得的感知、理解要比老师单纯的分析意象深刻得多,对学生真正走入作者的情怀帮助也要大得多。

第三步,品读,走入作者的情怀。

在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述画面及作者流露的情感,使学生对作品有整体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诵读诗词,品味作品在遣词上的独特和美感。如对《雨霖铃》的诵读,在完成第一和第二步以后,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描述画面不是一个太难的问题,学生的描述也能基本到位,这就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作品所流露的“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凄苦和缠绵。同时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进一步帮助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手段,再让学生品读全词,相信学生诵读的效果会更好,达到“人我合一”的效果不会是一种奢望。

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比单纯的意象赏析教学更多的问题,但因为是学生自己探究性的活动,学生的感悟、收获会比赏析意象更多,避免教学中“曲高和寡”的尴尬。我想只要坚持尝试着做,职高的学生诵读、品悟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不再畏惧古诗词赏析。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职业学校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析低年级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