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践路径

2018-07-30刘宏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实践高校

刘宏芳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明确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并探索相应的实现途径。本文从立师德、树新人、促发展三个维度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6-0064-02

一 “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立德树人”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内涵,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教育思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指出:“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著名的“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中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的首要位置,足以见得古人对“立德”之重要性的认识。“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也就是人们常言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德” 的作用,强调立人先立德。立德即树立德业,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建功立业的基础,树人即培养人才,是立德的目的和结果。

马克思主义强调从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来全面考察人的本质,进而揭示出人的本质与人性、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素质、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揭示了人的本质及其生成发展与德育变化发展之关联,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为立德树人提供了理论依据。“立德树人”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一以贯之倡导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强调高校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风华正茂,最富有创新活力的“四有”新人。[1]在当下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根本问题,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而,必须将立德和树人有机耦合,回归对教育本性的尊重和坚守,才能实现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实质上强调的是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为高校解决“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树什么人、怎样树人”问题指明了出路。一是明确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是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化。二是明确了 “立德”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和长远意义,强调人才培养首在“立德”。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三是明确了高校办学要注重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调人才培养重在“树人”。衡量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得如何,人才培养质量是重要标志。

二 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路径探索

(一)立师德: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目标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立师德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石。《礼记》有曰:“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师德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教师职业的神圣和高尚就在于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得系统的知识训练和思维模式的培养,而且还可以汲取道德情操和人格的养成精神养分。因而,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既是国家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对教师岗位职责的要求。立德树人是为师之本,为学之基。威尔.杜兰特曾指出:“道德是社会规则(就像法律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一样),充当社会告诫者的角色,借以劝诫其成员和团体,在行为上要和社会的秩序、安全和发展相一致。”[2] 而教师的道德是育人的生命线,立师德才可能使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为学生传播正能量的道德价值文化,发挥正向的道德示范作用。

高校必须正确处理好业务能力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过硬教师队伍。一是要引导高校教师坚持为人、为师、为学的合一,不断完善师德制度规范,从不同角度提出师德建设工作的目标以及具体要求,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师德建设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利益诉求。二是增强师德建设实效性,逐步完善高校教师师德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思想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坚持多角度、多途径的多元化评价,合理使用评价结果。三是大力推行师德弘扬机制,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推崇“崇真向善”的师德理想和信念,特别要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在立德树人的神圣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形成全体教师“比、学、感、帮”弘扬传承优良师德的良性局面。

通过师德建设,高校教师要能够具备对社会和学术的担当意识和精神,凸顯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身份认同,坚守学术底线和献身精神,具有争当理性、正义和真理的坚定卫士,捍卫社会道德,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二)树新人:以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使命

教育是合目的性行为,教育的本质不在“制器”而在育人,学生的成长目标既要成才又要成人。[3]全面理解“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与深刻内涵,高校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发展趋向。通过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最终培养出“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全面的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关键要看是不是能够培养出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理想抱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今时代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引发人们价值观的嬗变,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高校教育者就要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立德树人,终究是要靠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来完成。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正确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大学不光培养“专业人”,而且要培养“知识人”。一是要改变“德育是德育的事情,智育是智育的事情,两者互不相干”的传统观念,利用学科教学这个重要载体,透过学科知识的表层,还原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传播过程。人的德行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智慧,是在人对自然、(他) 人社会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4]高校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改造创新教育过程,不只把学科课堂教学(智育)作为某种技能的训练过程,而是挖掘学科的知识文化价值,焕发专业学科教育、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使学生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二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或岗位胜任力,而且要重视大学生人格的养成、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创新方式、载体,采取理解、沟通和交互式的教育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发挥其主体作用,拓展其“人的本质力量”,使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觉道德成长,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通过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大学生能够建构一个安身立命的正确思想根基,以比较健全的思维、情感和心态面对世界,更自觉地进行学习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趋于真懂真信真用,臻于本质上自由的、全面的人。

(三)促发展:以高校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

“知识与技能本身不是目的,只有回到人以及人生活的世界,作为人类探索活动结果的知识和探索活动本身才有意义。”[5]以人为本,已是目前高校新的发展方式的内核,强调要注重突出“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从外延式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内涵式的发展。真正促进高校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人才培养目标中就要以学生个体为立足点,强调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的个体化、个性化以及特色化,将育人、树人的终极关怀贯穿教育全过程,反对片面而畸形的发展,避免人的异化。

高等教育绝非仅仅为了应对现实和未来世界需要而传递纯粹的技能,更要承担起引导学生致力于构筑和平、捍卫人类权力和实现民主价值等公民道德教育的责任。[6] 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等教育发展,将其贯穿在高校育人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一是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为目标,规范高校办学质量评价,建立科学的高校评价体系,合理定位,特色发展。要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师资队伍建设等要素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纳入质量评价的标准。一定要重视凸显办学特色,立足内涵发展,重视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管理者和教师的主体性,让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落实到可见、可衡量、可展现的层面。二是亟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培育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积极发挥大學精神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使得高校真正成为培养精神、塑造灵魂和追求真理的殿堂,促进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公民主动性的发展,使大学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又有责任担当,能够为祖国效力献身。

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教育者回归根本教育任务,就是完成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实现教书育人的长远目标。在教育的现实层面,就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立师德,铸师魂,使教育者把治学、育人作为主业,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以良好的师德引领受教育者成长成才;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强调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促其道德成长,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为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95.

[2]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53.

[3]宋雪霞.道德成长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J].教育评论,2014(2):74.

[4][5]孙彩平,王惠颖.全面发展与深层发展—让学科教学成为文化与意义的获得过程[J].人民教育,2013(23):7-9.

[6]陈明.现代大学战略管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255.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实践高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