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程改革现状:《中国教师报》相关载文的内容分析研究

2018-05-14梁荣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课程改革小学

梁荣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1世纪初我国一项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行动,其延续时间之长、变革范围之广、实施程度之深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小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它的教育质量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2015—2016年《中国教师报》的相关载文作为研究样本,在统观全局的视角下分析小学课程改革现状,掌握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及路径。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内容分析;现状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9-0092-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9.0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走过了10余载,并且从可预见的发展趋势来看,改革仍将持续。然而,学界关于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做法却始终存在着不少争议。其中,以钟启泉和王策三两位先生的争鸣最具代表性,“10年课改基本失败”的论调更是将这种争论推到了风口浪尖。那么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成效究竟如何?是实然改革还是仅仅为应然愿景?它到底改变了什么?又出现了哪些问题?要回答以上问题,对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现状的研究进行分析就十分有必要。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小学教育是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初步生活准备的奠基工程,其独特的基础性、义务性和普及性又使得对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现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献综述

笔者以“小学课程改革现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及其他相关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从研究数量来看,目前专门针对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现状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在2015年以前,近两年的研究仅占研究总数的10%左右。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改革现状。其中以体育课和综合实践课最为突出;二是区域性的整体课程改革现状。如一个省、市或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等,其中以农村地区小学为主;三是某一学科具体内容的改革现状。如阅读教学现状等。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大多遵循展示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或建议的研究思路。总体来看,目前研究主要得出了如下结论:课程改革理念已基本获得认可,但理解不够深入,实施缺乏体现[1][2] ;师资薄弱匮乏,缺乏培训[3][4] ;体育课及农村地区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套、课程资源等不足[5][6];课程设置简单叠加、与课程目标不匹配[7][8];学科课程独占鳌头、缺乏综合[9][1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研究着眼点和选取样本对象的不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学科和地域差异。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从更加宏观和全面的角度入手,跳出以往现状研究学科化和区域性的桎梏,将研究的问题聚焦于对当前小学课程改革现状的整体把握,并对现状的背景及原因进行分析解读,探索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力争为完善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和突破口。

二、研究设计

(一)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最早产生于传播学领域,是一种非介入性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对象不仅包括文本中的显性内容信息,也包括内在本质的隐性内容信息。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本信息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并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在分析过程中,一般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式。主要包括确定分析单元、抽取内容分析的样本、确定分析类目和类目表、具体分析和评判记录以及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或定性分析五个步骤[11]。

本文以《中国教师报》2015—2016年度的相关载文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首先,以刊载的文章为基本分析单位,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与小学课程改革相关的篇章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然后,把样本资料上的文字以及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频数及百分比数据,同时建立起有意义的分析类目。最后,在此基础上,描述各类目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并根据研究目标对各种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当前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差异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结论。

(二)样本選取

本文分析的原始资料来源于《中国教师报》(2015—2016年)的相关载文,该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周刊,每期对开16版,样本容量较大。自2003年创刊以来,该报就始终以“聚焦课改,服务教师”为宗旨,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全新改版后的“课改研究”专栏更是成为报道课改经验的主阵地,被读者誉为“中国课改报”[12]。因此,本文以《中国教师报》的相关载文为分析样本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为进一步聚焦本文的研究主题,同时使本文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笔者将《中国教师报》2015-2016年度的所有文章以主题内容、篇幅大小以及文章体裁三个维度作为标准进行筛选和分类,选取涉及小学课程改革的新闻公报、消息通讯和调查报告三种体裁,且字数在500字以上的文章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最终选取了100期共127篇文章作为原始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15年64篇,2016年63篇。

(三)分析框架

通过对样本文章初步的整理与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设计体系及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最终确定了改革主体和改革内容两个分析类属,并对每一类属下的属性与维度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具体分析框架如下见表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和一般的规范性论文写作有所不同,样本文章的内容涉及到课程改革的不同方面,以消息通讯和报道类为主,同时间杂少量随笔和散文。为保证统计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本文采取重复统计和缺失值统计的方法,且所有比例计算时均采用4舍5入的取值法。其中,2015年7月15日高效课堂特刊、7月22日学前教育特刊、2016年9月7日、9日教师节特刊均未涉及小学课程改革方面的内容,因此不纳入统计范围。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改革主体

1.地区及城乡分布不均。对改革主体所在的区位因素,包括城乡分布和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表2)。从改革主体所在的区位因素来看,改革主要关注的是东部地区的城市小学。首先,城市小学课程改革在两年间的总体比例达到了89.0%,而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却显得有些寂寥。这与已有研究多关注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现状的情况大相径庭,然而事实是报纸媒体倾向选取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而已有研究是针对所有层次的改革。因此,看似矛盾的对比,背后共同折射出来的正是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课程改革的举步维艰。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小学课程改革受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行起来困难重重。新课改实施十多年来,很多农村地区小学仍然还秉持着落后的教育理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以升学为取向的评价标准,存在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偏差、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教育基础薄弱、教师的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13][14],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内容的城市化倾向也成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阻碍因素,如自选商场、少年宫活动、参观博物馆等内容和活动在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还无法实现。其次,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从小学数量来看,改革主要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为主,占比64.6%,2015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9.7%,中部地区占比20.4%,最少的则是西部地区,仅为15.0%。东部地区中,北京、浙江、上海三个地区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30.5%、17.1%、14.6%(表3)。以上三个地区为例,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社会环境资源、教师资源、政策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资源等等,各项教育改革都优先从这些地区开始试行。依托这样的政策优势以及环境优势,这些地区的课程改革成果丰硕,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风向标。相比而言,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课程改革就显得相对冷清,除少数几个区域经济或政治中心以外,其他城市鲜有优秀或影响力较大的课程改革成果。

2.职能分配不均。对改革主体的职能分工,包括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实践者,进行统计分析(表4)。从改革主体的内部职能分工来看,教育行政人员(即学校领导阶层)承担了当前小学内部课程改革的主要职责。虽然2016年与2015年相比比例有所下降,但总体比例仍达到了近70%。相比之下,教育实践者(即教师和学生)在改革中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则相对较弱,即使承担职能分工的比例在两年间上涨了7个百分点,但总体比例仍然偏低。

3.内部驱动占主导。对改革的动力来源,包括教主动和被动,进行统计分析(表5)。统计结果显示,有95.3%的改革主体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部的驱动力,仅有4.7%的改革主体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是外部力量的驱使。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尽管存在着地区及城乡间的差异,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理念已经浸润到了教育系统的大部分领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并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当前的教育困境。

4.资源利用不均。对改革主体自身具备的资源条件,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统计分析(表6)。从改革主体自身具备的资源条件来看,进行课程改革时,大多数学校还是更多地依托学校的软件资源,如文化环境、师资等。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硬件资源的广泛应用也成为改革的一大特色,如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小创设的“云课堂”。

(二)改革内容

研究显示,当前小学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管理几个方面,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以及课堂教学成为近两年改革关注的主要焦点。2015年和2016年对这两个焦点的关注有不同程度的侧重,2015年主要侧重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2016年则在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与创新的同时,又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这与2016年《中国教师报》增加了“现代课堂”这一专栏有关系,但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1.课程目标。对改革内容中的课程目标,主要指其中的多维目标,进行统计分析(表7)。课程目标一直是改革关注的焦点,也是指明课程改革方向的重要依据。在本文的研究样本中,明确提出多维课程目标改革的文章数量占比32.3%,课程目标多维取向明显。通过对样本的深入分析发现,一方面学校对不同层级课程目标的理解与定位存在偏差,将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混淆,交叉使用;另一方面,虽然课程目标已逐渐改变了以往僅以知识学习为导向的定位,开始向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转化,但目标表述假、大、空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缺乏可操作性,甚至出现了一些为匹配三维目标而强行带入的情况。

2.课程结构。对改革内容中的课程结构,主要指其中的选修课、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长短课时,其中有重复内容文章,进行统计分析(表8)。整体来看,课程结构中关于课程体系整体调整与改革的关注度还有所欠缺。选修与必修制度(7.1%)、学科与活动课程比例分配(7.1%)、分科与综合课程比例分配(17.3%)、课时的调整(10.2%)加起来一共仅占比41%左右,而改革的焦点则主要集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占比高达67.7%。(1)选修与必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样本文章中仅有9篇涉及选修与必修课程的设置问题,比例仅为7.1%。学校的大部分课程仍为必修,除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外,很多地方将校本课程也设为必修课,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相对较少。(2)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在变革国家基础课程实施方式的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前小学课程改革的绝对焦点。尽管2016年和2015年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但其比例仍然超过50%。《中国教师报》更是开辟了“十大小学校本课程”专栏,对校本课程建设的优秀经验进行广泛传播。这些校本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从人文到科学、从艺术到生活、从课堂到实践,几乎无所不包。如北京市翠微小学的“花在我心”美育课程、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的沙头角鱼灯舞课程、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三小学的木工课程、四川省叙永县大石乡大石中心校的对联课程、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蓬莱小镇课程等等。除以上单一的一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外,主题式的整体校本课程建设也成为改革的一大亮点。学校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领域和层面进行融合渗透,形成一个整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上海市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课程。如今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正在各个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并成为各个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样本材料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活动课程所占比例非常小,两年的合计比例也仅为7%左右。虽然大部分课程都多少会强调和采用活动教学,但纯粹的活动课程却依然很鲜见,学校教育仍以学科课程为主。(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课程综合化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课程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小学课程改革对课程综合化的关注也占到了17.3%的比例,强调打破以往学科结构的限制,在保留各学科原有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努力加强学科间的课程整合,打造综合化的课程结构体系。这种综合化又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第一,学科性的综合课程。如品德与生活、科学、艺术、历史与社会等,这些课程实现了对特定学习领域内容和教育价值的统整;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由国家制定开发指导纲要并规定课时比例,其具体内容由学校自行开发;第三,在分科课程中实现课程内容的统整,即以综合的方式处理并实施分科课程的内容。前两种途径在当前的小学课程改革中运用得较为广泛,而第三种途径由于操作流程复杂,要求也相对较高,运用主要集中在那些拥有较多优秀教师、优质资源、雄厚资金、较大规模的名牌小学,如清华附小的“1+X课程”、人大附小的“生命发展”课程等。(5)课时调整。无论从单一年份还是两年的总体变化来看,课时的调整在课程改革中的比重都为10%左右,根据课改趋势,我们仍然可以大胆预测,这种对原有课时进行创造性尝试和调整的做法(如大小课、长短课)在未来有望成为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3.课程内容。对改革内容中的课程内容,主要指课程“繁、难、旧”或“简、易、新”“脱离实际”或“贴近生活”,其中有重复内容文章,进行统计分析(表9)。新课改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15]。值得欣喜的是,从已有的样本材料分析中,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在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2015和2016年“简、易、新”的课程内容共占到了62.2%的比例,“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内容比例更是达到了近70%。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

4.课程实施。对改革内容中的课程内容,主要指课程课题教学和整体方案落实,其中有重复内容文章,进行统计分析(表10)。(1)课堂教学。课程实施作为课程改革最关键和最活跃的环节,是制约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又当之无愧地成为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一方面,课堂教学从组织形式到授课方式、从学习方式到评价方式和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敢于尝试和发现全新的教学方法。如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打造的“助学课堂”,学生在自助、互助和师助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补充、质疑、辩论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与超越。值得一提的是,46.5%的文章中提到,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不仅关注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还关注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从单一走向了多元。统计中,关于课程评价的改革占到了三成左右,不少学校都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評价和表现性评价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评价方式的适切性没有引起太大关注,存在着一味追求形式多样而产生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脱节的情况。此外,授课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成为课程实施阶段的一大特色。其中,犹以走班制的授课方式最为突出,它包括学生走班和教师走班两种形式,而前者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后者。尽管和2015年相比,2016年授课方式的变革仅增长了3个左右的百分点,但可以预见,今后的小学课堂,走班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如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小的“云课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遍布在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各个角落,小小“云朵”叫“云随行”,实现场馆儿童版解说的设施叫“云剧场”,不用教师教,学生自己学会烹调的设备叫“云厨房”,让师生在课堂上及时互动,生生合作交流的界面叫“云课桌”[16]。(2)整体方案落实。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但整体课程方案如何落实也同样不可忽视。统计发现,整体方案落实在当前的小学课程改革中还存在很大漏洞,所有样本中仅1篇文章对整体课程方案的实施进行了阐释,课程实施的各部分与各环节间各自为营,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施流程和科学的实施机制。

5.课程资源。对改革内容中的课程资源,主要指课外资源和学科间资源,其中有重复内容文章,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1)。总体来看,与2015年相比,2016年对课程资源改革的关注比例增长了31个百分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近两年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理解意识增强,突破了以往单一学科的局限。从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来看,学科课程资源开发较课内外资源的开发,比例相对偏低。2015年,前者仅占后者比例的一半左右,2016年这种差异则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分析也发现,目前小学课程改革中主要以开发课外资源为主,这与校本课程建设的蓬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学校为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纷纷开始挖掘身边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且多以文化资源为主。

6.课程管理机制难以固化。统计中关于课程管理改革的研究相对较少,仅占比不到10%。但在这小部分比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课程管理逐步向课程领导过渡的良好趋势(见表12)。“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稳步运行,学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管理主体也逐渐趋于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区都可以参与到学校课程管理中来,体现课程管理的参与性、平等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等属性。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打造的“地球村”系列课程,学生是地球村的主人,通过自治委员会自己制定规则、自己策划管理,而教师只起搭建平台以及发挥服务和指导的作用[17]。但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多由行政部门替代,已有的课程管理方面的经验难以转化。

四、结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走向深化,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大量优秀课改经验的分析,发现当前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来看,现状如下:

一是课程改革主体不均衡。地区和城乡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小学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其中,政策支持或是重要影响因素。二是课程改革理念深入人心,内部驱动成为改革的主要动力,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弱。三是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且开发的文化性倾向明显。其中,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大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课程结构渐趋合理,但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仍占主导。同时,课程的综合化倾向明显,课时的调整与重新组合成为实现课程结构调整的一大措施。五是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实践性并存,同时,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意识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改革中更多地倾向于课外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成为革新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推动力。六是课程实施由技术取向向文化取向过渡,同时教学化倾向显著。课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走班制的授课方式颇受青睐。但忽视了整体课程方案的落实,实施的各个部分和环节各自为营,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七是课程领导的民主化管理模式初露头角,学校的自主性增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倾向明显。但已有的课程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且建设成果难以固化。八是课程目标多维取向显著,但存在定位模糊和强加联系的现象。

据此,笔者以为,课程改革的未来研究和改进方向应该是着眼于解决课程改革的区域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面临的改革困境)。如何加大政府对课程改革的政策支持、如何以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为支点撬动课程的深化改革、合理调整课时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增加活动课程比例、构建完善的课程管理和实施机制等。为了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课程改革的步伐将永不停歇。只有通过动态持续的改革,才能让教育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问题与争议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一颗开放进取的心,及时调整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改革的积极效应。改革仍在继续,未来任重道远,还需教育人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盛丹丹,杨兴权.安徽省安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群文天地,2012(06).

[2][7]李建成.乡镇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及应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

[3]苗雨,李国强,黄芹.浙江省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3).

[4][5]吴书丹,吴维铭.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02).

[6]李雪.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与思考——以吉林省东辽县渭津镇中心小学为例[J].才智,2012(16).

[8]夏雪梅.从学校课程规划文本看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现状[J].教育发展研究,2009(22).

[9]刘艳芳,张迷.农村小学课程结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沧桑,2009(06).

[10]葉丽萍.农村小农村小学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朝阳北票市几所农村小学为例[J].渤海大学,2014.

[11]宁虹.教育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80-384.

[12]中国教育报刊社[EB/OL].http://www.cepa.com.cn/ssmt/zgjsb/index.shtml.

[13]陈晓薇.农村小学教师“老龄”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4]李泽宇.农村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教育科学,2007,(1):29.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16]郭瑞.“互联网+课堂”什么样[N].中国教师报,2015-4-1.

[17]金锐.学校是一个“地球村”[N].中国教师报,2016-1-13.

(责任编辑:滕一霖)

Abstract: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a large-scale education reform action in China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t is unprecedented in terms of its duration, scope and implementation. As the found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This paper takes related articles of “China Teacher” from 2015 to 2016 as the research samp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view, grasps the direction and trend of reform, and provides the basis and path for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school; content analysis; present situation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课程改革小学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