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

2018-05-07蒙思如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兴趣创新

蒙思如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趋势,更践行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和活动课学习方式的单一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享交流成果,使语文课堂的可操作性更强,使实现综合实践课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学习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7;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35-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如果是处于中小衔接阶段,就更需要采用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根据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来安排教学计划,对于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只单纯地讲解考点,实践活动成了形式化的东西。也有些教师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因为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活动课学习方式单一性,并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已经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我认为,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融合确实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考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中,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面板书,如此单一的教学工具,很难呈现出多元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注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枯燥、呆板、乏味的不足。如果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的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就可以打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促动学生主动学、乐中学,启发思维的深层发展。部编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这节综合实践课,需要让学生学习交友之道。如果是传统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师讲生听的方式讲述道理。但如果使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呈现“朋”和“友”这两个字的汉字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于“朋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的探索兴趣,重新定义这两个字的内涵,启发学生思考何为“朋友”,从而摸索出志同道合为“朋”,兴趣相投为“友”。老师不必费力,学生不必费解,就能够达成一个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替代老师单一讲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启迪思考,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铺路架桥,是传统教学难以匹及的。

二、创设平台,学习方式多元化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给我们的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借此打破封闭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学生可以借此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找到学习的最佳方式和捷径。

1.以师为辅,自主学习

老师设计教学需要考虑和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安排教学活动。而在某个教学环节中,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也会不同,那么怎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呢?

在《有朋自远方来》这个实践活动中,“自我介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怎样使自己的自我介绍生动有趣,打动人心,老师需要教学生几个方法。传统教学中,如果只靠老师讲解,会造成满堂灌的效果,与自主学习背道而驰。投影课件,学生浏览内容这一方法似乎可行,但学生学习速度的快慢不同,步调不一致,高效课堂不能实现。如果通过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把这些知识点设计成几个“锦囊妙计”的学习任务,推送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上,就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速度的快慢和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不受老师的统一控制和其他同学的影响。

这样的教学,教师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课堂的主角。

2.资源互补,合作学习

实践活动的学习应该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可以事半功倍。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资源的挖掘非常便捷高效,学生搜索的碎片化材料,经过网络进行整合,学生就会对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部编版《朝花夕拾》专题的阅读探究的中,每个学习小组可以选择的任务不同,分工也不同。有的小组可以去搜集鲁迅童年生活的叙述,有的去搜集鲁迅生命中印象深刻的一些人物,有的需要收集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领取到学习任务之后,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分工,把收集到的信息共享和整合,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直接上传到公共平台。这样我们每个人手上都可以得到丰富的学习素材,为下一步的研究探索做准备。

3.探究学习,分享成果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话。有探究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新的认知和所得。探究学习既是综合性学习的必经过程,也是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

部编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这节综合实践课有一项调查问卷的研读任务。信息技术为这一章节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利用移动学习设备,每个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填写“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提交之后,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收集和统计数据信息,问卷统计结果更为准确。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对比自己和同学的情况,发现差距。然后开始探究,大家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一起献计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方案,对症下药。分享探究所得时,小组的展示可以借助拍摄技术、投影技术来共享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实现多边互动,分享交流成果,使课堂可操作性强,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创造条件,挖掘潜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传统课堂因为可利用的条件有限,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不能够充分的挖掘,久而久之就会思维固化。而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得以提升。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朝花夕拾》的专题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对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习成果的呈现多样化。有的学习小组以flash+解说的方式讲述了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的特点;有的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演绎课本剧;有的小组采用微课的形式阐述了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展示过程中,每个小组所呈现的形式都新颖独特,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杜绝了个人主义,也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条件,就会创造无限的可能。这是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融合,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新阶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它以其得天獨厚的优势,为综合性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平台,使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去探索教学的新领域。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让信息技术和综合性学习得到更完美融合,绽放出更美的现代化教研之花!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电教》2001年第1期.

[2]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3]王鹏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2合刊).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兴趣创新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