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对中国晚清女性主义的影响

2018-02-03苏美盆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翻译

苏美盆

摘要:谈到中国女性生主义的起源,必然会说起西方女性主义。但是,晚清时期,甲午战败,空前的民族危机强烈地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因而人们纷纷赴日留学,寻求救国存亡之策。其中诞生了一批批爱国主义者,学习女子教育,倡科学,将在日本之所学实际应用到革命中,并将女性主义思想通过翻译的形式传达给女性同胞,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因而笔者认为,日本与中国晚清女性主义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日本明治时期的女性报刊《女学世界》的翻译着手,分析了《女学世界》和晚清女性报刊《女子世界》的关系,讨论了《女学世界》的翻译在女性教育方面对中国晚清女性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晚清女性主义《女学世界》翻译

一、关于报刊《女学世界》的介绍

《女学世界》创刊于1901年(明治34年),从创刊之日起到1925年(大正14年)间,一共发刊350期。该杂志体裁广泛,涉及许多与女性相关的报道。《女学世界》创造了堪称“惊人”的销售记录,作为成功的商业杂志,被评为日本首创的女性杂志。其在创刊号(1901(明治34)年1月号)的《发刊词》中写道:

即女性教育以培养具备智慧·学识·德行·感情并会治家的贤妻良母为目的。并且从创刊号第一篇报道——西村茂树的《关于女子的三大教育》开始,发刊初期的笔者中,新渡户稻造(第一卷第七期)、田岛秀子(第一卷第九期)、三轮田真佐子(第一卷第十六期)、津田梅子(第二卷第二期)、嘉悦孝子(第二卷第十四期)等等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事成立和运营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工作者。

由此可见,报刊《女学世界》无疑对促进日本女性解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日本的女性报刊即是如此,当时中国晚清女性报刊的女学教育更是迫切需要通过报刊这一媒介来达到促进女性解放,从而救国保种。梁启超(1978)强调:“教男子居其半,教妇人居其半,而男子之半,其导源亦出于妇人,故妇学为保种之权兴也。同时丁初我(1904:9)认为,“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无可疑也。”女性承担着繁衍种族和培育下一代的重要责任,为普救中国,必须先培养新时代下的女性,即“国民之母”。在当时严峻的国内外危机下,为塑造“国民之母”,实现救国保种,促进女性解放,翻译日本报刊《女学世界》无疑是一条捷径。

二、《女学世界》的翻译实践——《女子世界》的诞生

《女子世界》为创刊于1904年的晚清女性刊物。其撰稿者多数为男性,是晚清40多份女性刊物中“历史最久、册数最多、内容最丰富者”(夏晓虹,2004:67)。《女学世界》的主要栏目有“传记”、“战争宝记”、“家庭”、“思想家”、“科学”、“杂录”、“文苑”、“社交”、“技艺”等等。而《女子世界》的主要栏目有“图画”、“社说”、“演坛”、“传记”、“译林”、“小说”、“文苑”、“记事”,并从1904年5月的第五期开始新增了“教育”、“实业”、“科学”、“卫生”等四个栏目,并且在同一期中刊发了译文“演热”、“说食”、“演电”、“说齿”。而这几篇译作原文都被刊在《女学世界》。这些译文几乎占据了该刊物所有内容的三分之一。因而《女子世界》的发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向日本女性报刊《女学世界》学习的成果。晚清留日女学生炼石(1995:∶79)曾解释过:“目下女学程度,不用说是浅得很,若要以有限的时日,求至速的进步,除了输入东西女界已有的文明,以资效法,再没有别的上策了”。这也是当时女学教育之所以离不开翻译的理由之一。因而本文主要列出报刊《女子世界》中所刊的《女学世界》的原文及其译文进行分析《女学世界》的翻译对晚清女性主义产生的影响。

三、《女学世界》的翻译对晚清女性主义产生的影响

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经历过三次浪潮。其萌芽期在19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后期。在这一时期,从翻译介绍西方女权主义及具有女权倾向的女性文学,到建构中国自己的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一批女性主义先行者做了许多筚路蓝缕的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著述(陈骏涛,2006)。而此时正值中国的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女性作为“国民之母”,承担着繁衍种族和培育下一代的重要责任,因而为了培养出色的下一代,对女性进行教育成为报刊《女学世界》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主要从《女学世界》的翻译实践中,就“女性教育”方面进行阐述日本对中国晚清女性主义的影响。

(一)晚清女性教育的背景

“吾国自上古以至新教育盛兴之期,只有少数贵族女子,得延师受教……”(俞庆棠,1931:175)。在鸦片战争以前,我国便一直没有正规的女子学校使女子接受教育。而中国的女性教育是从19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女学堂开始的。维新变法运动后,中国人愈发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为了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以有识之士和政府官员为中心,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其中以反缠足运动为中心,开始了普及女性教育的运动。梁启超(1978)在《时务报》中刊登了文章《倡设女学堂兽》,其中写道:“圣人之教,男女平等,施教劝学,匪有歧矣”,倡导女性教育的正确性。

(二)影响

翻译不单单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互换和交流。国人通过译文,不仅能够了解当时日本的生活现状,更能通过译文所表达的思想推陈出新,获取新的认知,得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则勿论素主节俭而畜有余资。必效输财助边之举。以供国用之万一。即彼等贫困妇人,或充看护、或充治饮或佐理后军之杂物。如为兵士缝衣造履制革以及调制食品,无非以恤兵为务。有余裕则访问出征军人之留守宅,或赠金品以慰其家人之寂寥。此皆妇人当尽之职务。”(“日俄之事局与家庭”)

这篇译文主要教育女子应当在战争来临前便做好激励士兵出征的觉悟,使士兵无后顾之忧,同时平时应当节俭蓄财以供国用之万一。同时还教育女子应当在战争时期,主动为军队效力,体恤士兵,要求她们充当看护妇,并辅佐后军之杂物。可见,这相比于当时女子不能在外人随意抛头露面、遵从三从四德的晚清时期来说,可以说是很先进的了。

另外,由于晚清时期的女性受到家庭的束缚,很难有机会阅读科普性的文章,因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相当缺乏。所以在选择翻译文本时,译者往往会选择科普性较强,同时贴切生活实际的文本。如:

“第一关经过的便是嘴。嘴内的唾液是消化食物的要件。食物到口内,将齿细细嚼碎,嚼时用唾拌匀,然后下咽,便袋入胃内。胃的式样便像一大皮袋,有上下口。上口连着咽喉,中部积着胃液,以便将进来的食物再行消化,吸其精髓,泌入血管”(“说食”)

译者将食物的消化过程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易懂,将“胃”这一形象解释的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女性接受。加深了女性对自己身体部位的了解。同时,《女子世界》之所以选择对女性进行科普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迷信和愚昧,实现真正的女性解放。因而在“说龙”一文中,颠覆了人们对龙的传统形象,从气象学的角度解释了龙卷风的成因,“原来是海面气压低了,气压高的地方齐向气压低的地方快速的流来,流来的时候又因地球自转的作用,旋成螺丝的式样,愈卷气压愈低……”(觉我,1905:28)可见,《女子世界》对女性进行科普教育,对改变女性愚昧无知和迷信的状态,促进女性思想解放,对晚清女性主义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女性是“國民之母”。而当时对女性报刊《女学世界》的翻译正是为了塑造“国民之母”。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它甚至深深影响着国家间的文化转向和未来走向。本文从日本报刊《女学世界》的翻译着手,解读原文,分析译文的翻译背景,得出日本在女性教育方面对中国晚清女性主义具有推进作用的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