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半山诗中的梦意象

2018-02-03于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禅宗王安石

于格

摘要:学术界对于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研究成果颇丰,但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却很少受到学者关注。从王安石诗词中梦意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王安石的一生与其诗歌中梦意象融合的过程,是非常具有必要的。梦意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他的诗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他从梦意象中汲取养分,也从梦意象中得到慰藉。同时分析了王安石梦意象诗词的文学成就,阐明王安石梦意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王安石 梦意向 禅宗

王安石的一生极具梦幻色彩。正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顶受着重重阻力,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精神倡导变法的铁血宰相,却与提倡清静无为的佛门禅宗结下了终身之缘。一个直面现实、改革现实的人,却以一种远离尘世、枯坐静思的方式来对待个人生活。两者的对比是如此之强烈与鲜明,这不能不引起后人深深的好奇与思索:王安石的禅宗思想和诗词中的梦意象有何关联?王安石诗词中的梦意象到底意味着什么?王安石为什么要选择梦意象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往事穿梭千年,需透过重重历史迷雾,抛掉王安石政治家和哲学家的身份,以一个诗人的视角重新认识他。

一、青少年时期王安石诗词中的梦意象

青少年时期的王安石是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度过的。一是江西临川,即王安石的出生地,王安石的童年基本在这里度过;二是广东韶州(今韶关),王安石随父亲王益宦游于此三年;三是江苏江宁(今南京),王益于景祐四年做建康府通判,王安石随去,其后父亲死在任上,王安石与家人留下共同守丧,呆了约五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致使青年时期的王安石思乡心切,如其诗《到家》,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家乡临川的眷恋,诗云:“五年羁旅倦风埃,旧里依然似梦回。”由此可见,青少年时期王安石诗词中的梦意象主要是梦家乡。梦是游子最直接地表达思乡的方式,在梦中,有故乡的山山水水,有故乡的车声马蹄,有故乡的炊烟袅袅。可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能把这份思念深深地压在内心深处,压抑久了的情感到了夜里便化为无穷的梦境,梦醒时分的孤单又格外衬托出自己的凄苦愁闷。

王安石生于临川,稍长便随父亲宦游各地,对于这种少小离家的情况,他写道:“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葛溪驿》)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而“归梦不知山水长”梦中不知归家的路途,隔着多少山水,醒来后,更觉得回家的道路遥远。这样的梦诗人不知道梦了多少回,虽然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诗人不后悔自己的常年跋涉,但是对家乡的思念却总萦绕在心头。“飄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江拥涕洟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平生积惨应销骨,今日殊乡又见花。安得此身如草树,根株相守尽年华。”(《寄友人》)“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忆江南》)等等,皆是诗人以梦思乡的佳作。

二、中晚年时期王安石诗词中的梦意象

庆历二年,22岁的王安石以优异的成绩进士及第,之后经历了政绩赫赫的官场黄金时期,也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不得不隐退田园。他创作了大量的梦意象诗词,主要可以概括为:梦前尘、闲适之梦、禅宗之梦和世事如梦。

(一)梦前尘

熙宁九年,王安石辞去宰相。变法失败。王安石罢相后,寄情山水,以诗词自娱。他在《千秋岁引·秋景》中写道:“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这首词写出了王安石退居金陵后,思及功名利禄、前尘往昔,极其复杂的心理世界,想要淡淡忘了去,不顾名利,却难以自持,曾经的踌躇满志,抱负与理想,怎能说忘就忘,可又能如何呢,如今的自己不再年轻,也不再位居高位,再也不可能有机会去尽情施展自己心中所想。只能放手,还不如想一想秦楼的约定。“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南乡子》)四百年来成一梦,一句,借古来抒发自己前尘早已成梦,不禁感慨涌上心头,这种前尘如梦、渺如虚幻的情感便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二)闲适之梦

王安石后来心境逐渐趋于平静,他的“梦”也不再都是飘渺虚幻,充满感慨了,也许是时间慢慢地舒缓了他的心情,自然美丽的景色也令他更加的闲适恬淡,他在《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中写道:“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这时的王安石极为舒适,也已看淡了政治上的不如意,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如今慢慢贪恋这种悠闲的日子,淡忘了那些争名夺利的岁月。王安石借这样的诗来表现自己闲适的日子,至于忘了还是没忘,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还如“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人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仿佛开心颜。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的闲适之梦也隐含着一定的闲而不适。《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这样写道:“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闲居的王安石,骑驴人林,周围都是美好的景色,山花缭乱迷人眼,溪水清澈,骑着驴,慢悠悠,穿过小道,这时候,正是春天,连风吹来都是暖的,这样的日子真是美好。诗人渐渐沉入幽静的梦中,然而却被周围又急又悲的松林之声打断,“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这时的王安石,并不是真正的那么闲适,这首词正好表现了他的闲而不适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王安石作为一个改革家那种明明无力改变了,却依然想要改变的纠结心情映入我们眼中,像这样的表现矛盾心理的诗词为数不少,如“池北池南春水生,桃花深处好闲行。细思扰扰梦中事,何用悠悠身後名”(《春日即事》)等等。

(三)禅宗之梦

王安石的禅境诗大约有300首,主要集中在晚年,这些诗主要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王安石在《梦》中写道:“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王安石喜禅,晚年的时候因为政事的原因,尤为如此。二次罢相之后,他几乎每天参禅,读经书,经历了改革失败,再加上禅学影响,所以王安石体悟更深,在是诗词上,写下了大量的深的禅昧的诗词,本诗就是其中有名的著作。人生如梦,虚幻一场,是不是应该什么都不追求,但是不追求,那么心是多么的空洞寂寞,就在一个到一个的梦里,我也要为人间做下我的功德。何况,人生这个梦境,只有一个。这是一个智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人生如梦,不论是百年的王朝,还是一世英豪,都免不了化为飞灰,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无所求的内心又怎么会满足呢,在这样的梦境里,也不能什么都不去做,这样的一首小诗,富含哲理,引人深思,但更妙的是,这瘦小诗虽小,却浅白明理,颇有智慧启人心智。把世间如梦如幻,却不可凑泊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的梦的使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妙不可言。endprint

(四)世事如梦

王安石写梦之诗词,最多的还是感慨万事万物皆如梦。这也是其他诗人常有的感慨,如“城云如梦柳馓馓,野水横来强满池。九十日春浑得雨,故应留润作花时。”(《春雨》)“穷通往事真如梦,得失秋毫岂更嗟。”(《次韵酬宋妃六首》)更有“空知梦为鱼,逆上西江水”(《寄朱氏妹》);“楚天如梦水悠悠,花底残红漫不收。”(《楚天》)这些都是以梦比物的句子。在王安石的一生中,前期意气风发,渴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中期能将满腔的抱负得以施展,后期则招到各种阻难,不得不说,其生活是极其丰富的,就仿佛梦幻一般,在这样的情境下,王安石多用梦来写物抒情就可以理解了。“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怀锺山》)人间是梦间,将王安石那种看自己一生如梦如幻的感觉写了出来。

晚年的王安石,推崇庄子的齐物逍遥理论,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平衡和心境的释然,不受外物和欲望的困扰。并且,安石怀有“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乎天地之间”的气魄,以及“梦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得此优游”的娴雅。

三、王安石梦意象诗词的艺术特征

王安石的诗歌,体现了其作为士大夫,兼济天下、抚恤苍生的情怀。对其梦意象诗歌的艺术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意象特征和风格特征。

从意象特征来看,王安石的前期创作把文学作品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文学应有利于讽刺纳谏。后期的诗歌主要为写景诗。王安石大部分描写田园风光以表达个人闲适心情的诗歌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些诗歌清新可爱、色彩艳丽、优美动人,无论是潺潺的小溪、静静的山林、悠悠的白云,还是簌簌的落花、弯曲的小径、婉转的鸟鸣,无不是诗人闲适心境的表现。梦意象在他的田园诗歌中频频出现,或借以表现悠閑的生活状态,或借以怀念过往的政治生涯。于此同时,透过这些异常欢乐的作品,我们依稀可以觉察到诗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回避,力图从自然美景中寻得乐趣,忘情忘事,以得到精神上的宽慰。在这一“隐市”思想的支配下,王安石写了很多禅意诗,这些诗歌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对佛教四大皆空、自省妙悟理论的赞赏,他试图以此来摒弃一切欲念,免执着、离烦恼、弃束缚、息妄求,择灭、无为,进而大彻大悟,最终达到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的境界。

从风格特征来看,前期创作“不平则鸣”,注重描述社会现实,长于说理,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有深刻地揭露,这时候的王安石意气风发,诗词中有着昂扬的斗志,蓬勃的朝气,风格特点鲜明。诗风直露深刻,语言犀利,以气势取胜。后期创作“穷而后工”,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的政治诗,创作上更加讲究,文风也与前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的王安石郁郁不得志,却也渐渐安然自若。诗风丰神远韵,词句清丽,以意境见长。

总体来说,王安石后期的诗风是以恬淡闲适为主,悲愤愁闷为辅,悲愤愁闷愁于恬淡闲适,恬淡闲适源于生活环境,悲愤愁闷源于心理环境,故此这一段的隐逸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波澜。但是,无论是含蓄深婉还是曲折隐微,都是王安石晚年外在的闲适淡然和内在的隐忍纠结在诗歌中的完美融合,这正是他晚年诗歌“精深华妙”之处,也是王安石晚年诗歌能给人以深沉美感之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禅宗王安石
以谜猜谜
灵 山
北陂杏花
梅花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