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18-01-20杨晓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杨晓晗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愉快的精神生活,如何让教师不滥用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堂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題情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策略研究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抽象性问题。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学会思考的过程。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拓展,特别是在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条件下,创设问题情境式的教学,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也已成为推进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抓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合作能力的工具。[1]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开始对数学知识接触,虽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但是很多学校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导学生,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时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其自主学习意识较弱。其次,由于小学生本身课业较为繁重,加之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对其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2]

2.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当前,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数学教师以及家长为单纯追求分数而采取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应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片面强调解题方式的讲授,总是希望通过经典例题讲解,并要求学生按照经典例题的讲解来寻求例题,然后做以解答。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不仅限制了学生课余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3]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形成。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的向学生强加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探讨,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有效性,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教师首先要注意素材的收集,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其次,要确保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充分结合实际,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再而,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问题的情境创设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教学更具有效性。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天性,提供情境、材料,乃至目标,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3.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具有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形成,根据不同的年级针对性的创设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就需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等直观演示的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索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吸引学生,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其次教师在创设情景式应做到:熟悉教材,掌握知识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4]

4.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问题情境在其中占有极其最重要的一部分,充分结合实际材料,借助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且在情境的创设的过程中要有适度性,避免造成由于情境创设过多,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其次,教师可以将教学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的本质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自主思维的学习能力,通过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贾东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0):31-32.

[2]罗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学周刊,2018(10):33-34.

[3]刘丽丽.略论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68+88.

[4]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5):90-91.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