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通生活,唤醒回忆

2018-01-09王刚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数学教学创设

王刚

[摘  要]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可能会因为知识的抽象与烦琐而降低,为此本文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沟通学生的生活,并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回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建构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或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总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在以往教学中过分重视双基,从而忽视学生的应用意识有一定的关系. 为此,我们在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时,务必要淡化学生的应试思维,要在保留传统的基本前提下,有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由此来充分唤醒学生的回忆,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建构数学知识的素材. 下面笔者就结合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与生活 的关联

落实双基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在保证这一前提的基础上,我们要让学生有效联系实际,由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对他们的有关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 当然,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积极认识到数学知识和自己生活的关联,进而引导他们自主发现知识,并运用知识.

比如在指导学生通过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准备进行大改造,现在广场边上有一个矩形形状的空地,长度为24米,宽度为12米. 要将一个矩形的花坛修在它的中间位置,而且四周也要铺上宽度相同的草皮,已知整个花坛的面积要占据这块空地面积的5/9,求草地的宽度.

以上问题完全源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我们将其以数学问题的形式展示在课堂上,由此让原本抽象而生涩的一元二次方程更加形象而生动. 而且生活化的问题还将让学生领会数学问题的实践意义,这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将因此而提升.

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与研究数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并积极主动地感悟和体验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本质,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研究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前景. 这样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感知和理解,由此让数学知识真正成为他们认知的一部分.

比如,在引导学生研究“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某地遭遇强台风的袭击,一棵高度达到9米的树在距离地面4米的位置为风拦腰吹断,朝着站在4米处的一个小孩倒下去,已知小孩身高为1米,请分析小孩子是否会有危险.

在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启发他们对情境进行提炼,并完成建模操作. 即把小孩子视为一根线段,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绘制示意图,通过图形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隐含在其中的数学本质:实际上小孩子的头部与树木的断裂处在高度上有3米的距离,这可以视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立的直角边,水平方向他们又有4米的距离,因此结合勾股定理,学生发现树木断裂处到小孩子的头部正好是5米的直线距离,即倒下来的大树顶端正好有压到小孩子的危险.

这个问题的实践性很强,具体处理时需要学生灵活地建立数学模型,由此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转变为更加生动的生活问题,学生也将因此而真正地爱上学数学.

结合所学研究并解决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初中数学必须要和社会上的实际情形相结合,让学生在较为真实而生动的情境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学以致用.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由此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能力.

比如网购、快递、外卖是现代生活中的关键元素,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元素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所学来研究生活化的问题.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曾经设计的一个问题:快递员是咱们这个城市最忙碌的一群人,他们每天要将数不胜数的包裹派送到千家万户,现有某快递小哥要将包裹在规定时限内送到某单位,如果他骑电瓶车的速度为15 km/h,則能提前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如果他骑电瓶车的速度为10 km/h,则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会迟到两个小时,问限定时间为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有多远距离?

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可以假设限定时间为x小时,然后以路程为等量关系来建立方程,有15(x-2)=10(x+2),通过这个方程解得限定时间为12小时,将这个时间和速度搭配起来,还可以求出总的路程为120千米.

上述问题是一个生活气息很强的问题,我们指导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来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相关能力,能够让他们站在实践的角度更加深入地领会数学.

注重数学教学的实用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务必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用价值的认识,并借此来解决生活实践中所存在的难题,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数学教学的实用化.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首先,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并借此来激活他们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一直都不算少,但是却很难产生与之相称的效益,这样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和信心,而且也很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只会越来越排斥数学的学习. 所以,数学教师强调数学教学的实用化,可以更大程度地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

其次,我们注重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将有助于学生发展更为广泛的能力和基本素质. 这也能够有效地向数学课堂注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这样学生将更容易挣脱“死读书”和“读死书”的怪圈,他们也将在实践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学所学,并且还能够有意识地从更深层次去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 这一系列过程将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数学思维,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将更加稳固,探究意识和数学思想也将得到发展.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要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生活,进而组织学生从生活表象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方法,同时还要将数学方法和思想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摆火柴棒的游戏来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和同伴展开深入而积极探索,进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 当学生在相互交流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由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境体验,学生也将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上述游戏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设计出不同的表达式,囿于认知水平,学生也许很难形成本质性的认识和理解,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游戏展开分析,并从中领会表达式变形的内涵,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方法的本质.

综上所述,生活应该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的基本源泉,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相关思想方法的理解离不开对生活实践的感悟.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反思和体会,并由此构建出相关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能更加熟练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他们也将由此而深度分析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和把握. 这样的处理将提升学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他们学习数学的目标意识将更强,动力也会更足.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数学教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