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译课程设置本土化研究

2017-12-21李晓燕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口译课程设置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新疆某高校翻译硕士口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口译课程设置特色不突出,基础性课程缺失,学生翻译水平评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开设地域文化口译课程,增设基础性课程以及推广翻译类证书等建议,旨在为地方高校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译 课程设置 本土化研究

2015年新疆被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技中心,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因此高端翻译人才稀缺的问题随之产生。然而,新疆的翻译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新疆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新疆中高端翻译人才,尤其是口译人才更为稀缺,高校应根据新疆实际情况,开设口译课程。

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根据教学目标开设的科目和具体各科目的教学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在各学段、各学期的安排,还规定了每周的课时量和总课时量、课堂组织形式和所用教材。研究课程设置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其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发现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因素,以及找到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帮助培养单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法,创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教育模式。但目前基于地域特点,进行翻译硕士培养本土化的研究有限,尤其是对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也不足。

鉴于此,笔者通过查阅翻译硕士培养院校的官方网站、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相关院校的口译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所在地区高校的翻译硕士口译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地域特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该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课程设置优化的具体建议和解决方案,并认为课程设置要充分利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区位优势,培养有别于其它地域院校的应用型口译人才。

一、新疆本地高校翻译硕士口译课程设置现状

根据分析新疆某MTI培养单位口译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见表1),笔者发现该培养单位虽然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基础,制定了本校的培养目标,并设置了相应课程,但目前MTI口译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口译课程设置特色不突出,专业领域口译课程缺失。截止目前,国内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已有215所,翻译硕士特色培养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培养单位的生源也体现出了区域性的特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12月颁布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根据该方案的建议,培养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区域特色、学科优势、师资特色和教学条件,开设相应课程,培养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翻译人才。

但从该院校的MTI口译课程设置来看,并没有自行开设本地特色的课程以及专业领域的口译课程,而是照搬指导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这种不接近市场、不关注市场需求、不符合实际工作的口译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可能远离市场,与社会脱节,无法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无法胜任当地优势领域的口译工作。

2.基础性课程缺失。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口、笔译人才。而进行本土化的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高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等有自身的特点。如果完全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办学,千篇一律,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就无法培养出符合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新疆地区高校的生源质量不同于发达地区。近年来,笔者一直担任新疆某高校口译班的教学工作,由于该校学生大多来自新疆本地或周边不发达地区,部分学生英语基本功并未达标,存在汉语功底不扎实、外语听力困难、词汇量欠缺、口语表达不流利等问题。

然而,新疆地区高校口译课程完全是按照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并没有设置提高学生双语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双语基础薄弱,也就很难成为高端口译人才。

3.学生翻译水平评定标准不完善。为保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学位[2008]28号),规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二级口译或笔译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可是,查阅相关MTI培养单位的学生考核办法,笔者发现新疆本地高校并没有对翻译硕士学生的翻译水平做出评定标准,不重视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学生即使不通过翻译水平考试也可以顺利毕业。

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位与资格认证考试不挂钩,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位口译专业毕业生都会从事口译相关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考试的压力,只求期末考试通过,甚至放弃口译学习,这就使口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大大缩水,达不到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口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性对策

針对该校的翻译硕士口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开设新疆地域文化口译课程及专业领域口译课程。培养口译专业人才要坚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地区特色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设置。针对新疆地域文化口译课程,可以加入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口译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的需求适度地开设特定领域的专业课。新疆市场最紧缺的翻译人才分别为:(1)科技口译;(2)会议口译;(3)法庭口译;(4)商务口译;(5)联络陪同口译等,而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社会。因此,开设以上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译课程就显得极为迫切。

此外,不论是新疆地域文化还是专业领域的口译教材,教师都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真正地与时俱进,培养出应用型口译人才。endprint

2.增设基础性课程,加强学生双语能力。本地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到学生双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一实际情况,参照培养方案,开设一些语言能力提高课程,例如,高级英语、高级听力、高级口语、公众演讲以及汉语写作等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语言水平,选修相应课程,弥补自己在口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短板。

3.推广翻译类证书,证书与学位、学分挂钩。目前,我国出现了若干国家级和地方级的翻译认证考试,包括人事部设立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教育部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上海相关部门设立的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厦门大学英语口译能力培训与资格考试以及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的国才高翻考试。

高校应重视口译资格认证考试,利用相关课程组织学生集中备考,并加以指导,提高考试通过率。有了考试的压力,学生学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各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证书与学位或学分挂钩的规定。例如,学校可以规定学生获得二级相应证书、或三级相应证书即可转换成相应的学分,或是与毕业证书挂钩,这些规定可以灵活制定,完全取决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做法可以仿照大学英语四级和英语专业四级过级的相关规定,学生只有拿到了相应等级的证书才能毕业。对于一些非985、211高校,学校可以规定只有达到某个分数线才准予毕业。总之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专业。

诚然,证书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的口译能力,学生还需要多参与口译实践工作。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任课教师要多为学生推荐或提供口译实习和兼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口译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学科发展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口译课程设置要结合社会区域特点、市场需求、院校及学生的自身水平,进行因地制宜的本土化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该专业课程体系,打造自己的特色,才能促进本地区的翻译事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30-34.

[2]兰杰.新疆外语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5.

[3]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學,2009, (7):92-95.

[4]徐厚道.教育学通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 (7):63-65.

作者简介:李晓燕,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译理论及实践、大学英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译课程设置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建构主义口译教学观:从口译能力到译员能力的口译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地方院校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