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口译教学观:从口译能力到译员能力的口译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2017-09-05赵毅慧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硕士

赵毅慧

【摘要】截至2017年,翻译专业硕士(MTI)历经十年发展。随着包括翻译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内的翻译学科系统建制的逐步形成,口译教学也由外语教学中的口译课转向专业化口译教学,口译教学研究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一些教学单位存在教学理念不清、师资不足、教学条件有限、实践基地不能落实等问题,专业化口译教学严重滞后,专业化、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难以达标。文章首先梳理和回溯口译教学的发展,分析口译教学在理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在厘清口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口译教学的条件,提出建构主义口译教学观,以期为专业化口译教学提供合理的借鉴。

【关键词】建构主义口译教学译员能力实现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由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创新团队项目(15GWCXXM-48)及陕西省共同资助。

引言

口译活动由来已久,从埃及法老陵墓壁画中对译员工作场景的描述,到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寄”“象胥”“舌人”“通事”等口譯员及口译活动的记载,口译活动在人类历史和文明的交融和进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口译教育于二战后在欧洲发端,并于1930年成立世界第一所译员培训学校——德国曼海姆译员培训中心(黎难秋,200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口笔译教学迅猛发展,西方口译教学呈现“学院化”特点,先后在巴黎、日内瓦、维也纳、海德堡、特里亚斯特等大学设立翻译学院,专门从事高级口笔译人才的培训(Po..chhacker,2004)。

我国最早的口译教学活动始于1865年的京师同文馆,正式的专业化口译教学起步较晚,以1979年“联合国译员训练部”的成立为主要标志,专门为联合国培养口笔译专门人才(仲伟合,2012:3)。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发布了《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MTI(翻译专业硕士)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发展起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0家设置翻译专业的本科教学单位,215家教学单位获批MTI翻译硕士设立及教学资格。随着包括翻译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内的翻译学科系统建制的逐步形成,口译教学也由外语教学中的口译课转向专业化口译教学,口译教学研究也备受关注。

然而,纵观现有的研究和实践,专业化口译教育发展并不完善,多数翻译本科、翻译硕士培养单位缺乏正确的专业口译培养理念、缺少富有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的师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口译教学培训设备等,阻碍了专业化口译人才的培养。文章首先梳理和回溯了口译教学的发展,分析了口译教学在理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在厘清口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口译教学的需求,提出建构主义口译教学观,以期为专业化口译教学提供合理的借鉴。

口译教学的发展回顾

1.口译教学理念的演变

早期的口译教学理念以译员的经验和直觉为基础,主要采取学徒制培训方式。20世纪60年代,随着专业口译教学机构如“巴黎高翻(ESIT)”等的成立,以“释意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化口译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这一理念被“国际口译员协会(AIIC)”采纳,并成为口译教学“院校政策(school policy)”的主要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口译研究科学范式的驱动下,口译教学研究也开始探索“科学”理念,形成了以口译认知处理过程和口译技能分解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中国的口译教学经历了从“教学口译”到“口译教学”的演变,随着MTI(翻译专业硕士)的建立和翻译学科系统建制的逐步形成,专业口译教学的模式日趋成熟(穆雷,2008)。口译教学理念也经历了以口译专题内容及口译表达为焦点的“专题型教学”向以口译技巧为焦点的“技能型教学”的转变。

随着口译研究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口译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内涵性变化。近年来,口译教学理念从“技能型”“专题型”进一步发展到“能力型”。王斌华(2012)通过理论推演将“口译能力”进一步拓展为“译者能力”,认为译员能力既包括译员的智力因素(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口译技巧),又包括译员的非智力因素(译员心理素质、译员职业素质、译员身体素质),同时提出了专业口译教学“以译员能力为目标的口译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既符合口译活动实践性、职业化的特点,又反映了现代语言服务业对于职业化口译人才的多元化要求。

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翻译不再局限于人工完成的双语转换,新的翻译技术、新的翻译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翻译实践,并对口笔译研究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口译教学内容的演变

我国专业口译教学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后已日趋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口译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早期的口译教学以教师的经验传授为主,以不同主题的口译材料为教学内容,缺乏对口译技巧、口译过程、口译实践工作的精细化分析和训练,学生往往会因此而被误导,认为“只要懂外语,就会做口译”。随着口译研究和口译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口译教学内容也日趋丰富。穆雷(1999)指出,口译教学内容应由两大部分组成:口译技巧训练(如记忆训练、数字互译训练、笔记练习、口头复述练习、公众演讲训练、逻辑思维连贯训练、视译、译前准备练习、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等),及与口译工作相关的知识(外事接待、我国的外交政策、政治制度、港澳台问题、人权问题、经济、外贸、环保、观光旅游、教育、文艺、人口、医疗、体育、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以及军事等内容);仲伟合(2007)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口译训练应以技能训练为主,提出口译教学应以口译技能(如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理解、言语分析、信息重组、数字口译、影子训练、精力分配、职业准则、跨文化交际技巧等)为主要教学内容;詹成(2010)在考察了国内不同层次的口译教学内容后,将口译教学(及训练)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七大项,即:语言理解与信息理解、语言记忆与信息记忆、多任务协调与处理、口译笔记与解读、口译技巧与知识、肢体技能与表现、语言表达与信息表达。endprint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