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思维方式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7-10-21钟伟静

东方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钟伟静

摘要:在小学阶段渗透数学思想就像是在小学生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等到合适的时机,它会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而变化思维方式也属于数学思想中的一种,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变化;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一、思维变换的可行性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注重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载体,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数学“方法结构”的培养,知识点编排呈螺旋上升趋势。由于思维变换是隐性的资源,在教材中的渗透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来体现。而目前教材利用情境图、数学问题、数学方法、数学广场等多种方式渗透思维变换的思想。如小学低段中通过“凑十法”进行了,“凑十法”通过将大数拆成小数(或者将小数并成大数),和其它另外一小数(或者大数)凑成十,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成了简单的“10加几”的计算题,使运算简便。

二、思维变换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思维变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对思维变换理论体系认识模糊

思维变换在数学思想中起着统领作用。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思维变换去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多。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还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教师对“变换”这一数学思想的理论体系的認识比较模糊,课堂教学中缺乏对思维变换的正确认识。

(二)教育目标的定位存在偏差

2011 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学目标。他们往往将数学思想和盘托出,没有让学生经历和亲身体会数学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运用的好处,没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构建数学思想体系,使得数学思想的学习变得生搬硬套,缺乏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渗透思维变换的典型案例。但是该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仅仅只是为了“教”而“教”,急于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忽视了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目标设置偏差,过于狭隘,没有把重要数学思想的引导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教学过程中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多次“替代”学生思维,如“长方形的宽就是——”等问题的提问过于直接,急于想“捞”得自己需要的答案,而忽视对学生转化思想过程的引导,使得课堂教学单一、乏味。

(三)教学“思维变换”的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很关注思维变换,但是表示对于思维变换的具体渗透方法和途径不太了解,缺乏相关的理论层面的知识做引导,在教学中渗透思维变换时方法比较单一。

三、思维变换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善用知识间结构关联,建设思维转化的体系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思想上有意识地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坚持把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同时纳入教学目标中。 “转化”的关键在于“化”字,而怎样转化的关键在于寻找转化前后事物的共同的本质联系。

(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思维转化的教育目标

这些潜在的知识结构将会成为学生以后学习知识的“生长点”,就转化而言,知识结构的建立更是意义重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做课堂小结、单元小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知识表”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数的运算”为例,“数的运算”的核心内容是理解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计算结果”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是第一层次要求;在第二层次要求中重点在于加减乘除的意义理解以及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而“口算与笔算”中算理的理解其实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解决实际问题”中四个步骤层层递进,是对“数运算”的意义、关系、计算的检验。(三)掌握多元化的思维转化方法,打破思维障碍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许多转化思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化未知为已知,化数为形,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等方法途径来进行转化,逐步加深小学生对思维转化思想的认识。如《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分数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和比较大小。这时,教师不妨抛出这样一个问题:4/5和5/6相比,谁大谁小呢?在这里,学生并未学习通分,之前只解决过分子或分母相同的分数,并未接触过二者都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这时,老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可否找个中间量比较呢?如将两个分数都与1 相比,4/5与1 比差1/5,而5/6比1 比差1/6,因为1/5 大于1/6,所以4/5小于5/6。通过解决这道题,使学生明白4/5和5/6虽然不能直接比出大小,但是可以将他们转化为1/5和1/6的大小来进行比较,借助中间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去比较,从而是问题得以解决。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不妨换位思考,转换策略,化数为形,以形助数,到达“柳暗花明”的彼岸。

例如:计算

在学生没有学过通分时,这道题看起来无法计算,但不妨换个角度,将其它用图形表示出来。如图1所示,可以用一个正方形表示单位“1”,然后依次取它的,,,。这样,求的和就转化成了先求图中斜线阴影部分的面积,显然,阴影部分面积为,则等于“1”减去阴影部分面积,故1-=。

从上述解题过程可以看出,该题是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将求分数连加的和转化成图形中面积的和,再利用“正难则反”的思路,转化为单位“1”减去阴影部分面积,从而得出结果。

参考文献:

[1]游建平.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探究[J].福建中学数学,2015(12)

[2]陶金瑞.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J]. 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4(8)

[3]蔡正清.“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4(17)

[4]魏华斌.数学中常用的5 种转化思想[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5(l)

[5]孙瑞平.关于加强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5(8)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