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脏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的价值探讨

2017-09-25袁霞

中外医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常规超声超声造影鉴别诊断

袁霞

[摘要] 目的 对肾脏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肿瘤患者128例,对其展开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组病变大小平均为(4.86±0.23)cm,恶性肿瘤组病变大小平均为(4.91±0.34)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78%,诊断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6.39%;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63%,诊断敏感性为91.07%,特异性为90.28%。显然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较常规超声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肿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较常规超声检查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灶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相对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肾脏肿瘤;诊断;鉴别诊断;超声造影;常规超声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7(c)-018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contrast imaging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kidney tumors. Methods 1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kidney tumors proved by the operative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given the routine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imaging examinations, 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lesion size in the benign tumor group and in the malignant tumor group was respectively (4.86±0.23)cm and (4.91±0.34)cm,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diagnosis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routine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imaging were respectively 75.78%, 75.00%, 76.39% and 90.63%, 91.07%, 90.28%, and 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ltrasound imaging examination obvious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routine examination,the difference wa statistically signit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are relatively higher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kidney tumor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obvious, and it is worth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Kidney tumor;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Ultrasound contrast; Routine ultrasound

臨床上,肾脏肿瘤属于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症状早期不易察觉,因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因此,对患者展开早期在诊断的临床意义重大[1]。现阶段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多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然而,研究与实践证实,这一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误诊和漏诊率相对较高[2]。近几年,关于超声造影检查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次研究中,以对肾脏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手术病理确诊的肾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选术后病理确诊为肾脏肿瘤的患者128例,男82例,女52例,年龄25~75岁,平均(51.4±13.2)岁。手术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者72例,良性肿瘤56例。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同意书,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肿瘤患者128例,对其展开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结果。

1.2.2 检查方法 选该院现有GE LOGIQ S6 彩色超声诊断仪,扫描操作过程中的探头频率水平应该控制在3.5~7.0 MHz之间,机械指数设定为0.05~0.21之间。endprint

常规检查:在掃描检查操作开始前,应该首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检查操作需要帮助其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对纵切、冠状切、横切等多个角度的进行扫查减少,检查的内容应该包括肾脏的具体形态大小、内部生理结构变化、肾肿瘤病灶的存在部位、边界情况、形态大小、内部血流分布、内部回声等情况进行观察。

超声造影检查:采用该院目前现有的超声诊断仪,对肾脏占位的部位、周围正常组织切面进行寻找并取得成功之后,经5 mL浓度为9%的氯化钠注射液将造影剂溶解,混匀后,将超声仪调整至超声增强模式,自患者的肘部浅静脉注入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通常情况下在1.5 mL左右,而后再次将浓度为9%的氯化钠注射液5 mL注入,如果认为有必要可以进行再次给药,在整个造影检查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3 min左右的观察。

1.3 图像分析

以肾脏组织的实际结构特点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分2个阶段对肾脏超声造影剂的情况进行关注,具体可以分为皮质相和皮髓相两部分。开始肾皮质显影即为皮质相起始,间隔时间达到10~20 s之间的时候,则有髓质开始显影,此时属于皮-髓质相的起始状态,皮质得以强化,持续进行整个造影的过程。以造影剂进出肿块速度的快慢作为客观参考依据,与肾皮质之间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成快进快出、快进慢出、慢进快出、慢进慢出几种。在造影操作和检查全部完成之后,病灶增强程度高于瘤旁肾皮质者可以视为是高强化状态,与瘤旁肾皮质相等者则可以视为是等强化状态,较瘤旁肾皮质低者则可以视为低强化状态。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x±s)表示,采用t检查,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2 结果

2.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经统计发现,良性肿瘤组病变大小平均为(4.86±0.23)cm,恶性肿瘤组病变大小平均为(4.91±0.34)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397 2,P>0.05)。肾脏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者是否存在假包膜、肿瘤内血流情况、瘤体回声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肾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统计发现,肾脏肿瘤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强化模式、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情况

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78%,诊断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6.39%;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63%,诊断敏感性为91.07%,特异性为90.28%。显然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较常规超声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肿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较常规超声检查发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的诊断多依赖于超声造影技术,该技术可使所在部位检查过程中的回声信噪比水平得到显著性增强,以往临床上应用的一些常规超声检查通常情况下不能够对微小血管、低流速血管、富含毛细血管的实质脏器进行清晰的显示,而该项技术则能够对血液灌注、流出病灶情况进行系统的观察,使患者所承受的痛苦程度减轻,且不会出现良反应小、不易发生过敏[3]。曾有学者指出,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89.76%、准确性93.2%,均较CT检查发生显著升高[4]。该研究中,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0.63%,诊断敏感性为91.07%,特异性为90.28%。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另有学者指出,常规超声图像看似占位病变肾柱肥大,超声造影可将其与肿瘤病灶之间进行有效的分区。超声造影检查在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突破[5]。

该研究中,以对肾脏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目的,对肾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分析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在瘤体周边假包膜显示率、瘤体回声、肿瘤内血流以及强化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较常规超声发生明显升高;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肿瘤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较常规超声检查发生明显升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6-7]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灶肾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成像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相对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肾柱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超声造影技术同样存在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时相划分方面,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单纯依赖时相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的结论可靠性有待商榷;②肿瘤位置相对较深或受到其他组织干扰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不能够保证获得较为理想的影像图像;③影像学表现不具有典型性,时相划分不明确时,多需进行多次操作方可获得结论;④相对于传统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费用较高,临床普及困难;⑤针对多发病灶,特别是双肾同时发病的情况,超声造影检查所获得的影像资料有限,无法实现同时显像;⑥与CT检查和MRI检查不同,超声造影技术对操作者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并且对操作者存在依赖性,诊断结果具有一定主观性[8]。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有靶向作用效果,可以真正的实现超声分子显像,具有靶向优势,在肾脏肿瘤诊断和鉴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深入研究,完善超声造影技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工价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颖,江怡,赵云歆,等.超声造影在肾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12,22(4):102-103.

[2] 何年安,王文平,丁红,等.实时超声造影引导肝占位穿刺活检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18(9):155-156.

[3] 李锐,张萍,郭燕丽,等.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16(4):213-214.

[4] 蔡辉.茶碱对放射性造影剂诱发肾病的预防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17-1718.

[5] 许进,姚欣.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鉴别诊断肾实质性肿瘤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96-97.

[6] 袁新春,王宇,周爱云,等.对比超声造影与CT诊断肾细胞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2):2502-2505.

[7] 王薇,杨欣,郑春梅,等.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0):998-1000.

[8] 王艳,王辉,查小霞,等.超声造影与增强CT鉴别诊断肾实质性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 13(24):4667-4670.

(收稿日期:2017-04-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鉴别诊断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对照研究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