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思考

2017-09-01陈太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朗读情境创设合作

陈太莉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转化的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这些抽象语文知识能够在转化中变得有趣起来,从而将语文课程的魅力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诱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朗读;多媒体;合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便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其中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极为必要的,如运用得当可让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极为明显的提升。

一、以“读”创设情境

现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提到的“读”是指的是发出声音的朗读,因为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所以对其进行教学时朗读是一个不错的教学选择。因此,朗读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完完全全的沉浸在朗读之中,尽情的去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用心去感受语文知识的灵魂,从而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语文知识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以朗读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连接的纽带,让语文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拉近,进而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文知识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切忌不可一味的对课文进行过于详细的讲解,要懂得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留白”,为学生的朗读预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放飞想象,对语文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闭上双眼去对朗读的内容进行想象,让朗读内容中的画面若隐若现的浮现在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情感等,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为深入、透彻。

例如,教师在教授到描写景物的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索,恰到好处的对文章描绘的景物或景象进行还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文章中所描绘出的相关景物或景象,以此来进行较为深入的感受,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带文章所蕴含的獨特魅力。

二、发挥想象,领悟真理

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某些抽象的课文,仅仅穿越文字的表述,学生还不能真正的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意境,也许他们只是知道了一个故事而已。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课文内容用手画出来,从而加深了课文的理解。比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读完之后,并不能真正领悟“只要把困难分解,一个一个地克服,困难就会最终被消灭掉”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一张图画把课文内容画出来,之后,学生就会很明显地看到陡峭的山崖原来是可以分为一步一步的,它不再是那么让人望而生畏,而是完全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被克服的。

三、以“合作”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巧妙的将小组合作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以此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使语文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从而顺利地将相应的教学任务予以完成。在小组合作方法的具体运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简单的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在每次的教学中为不同的小组匹配不同的合作学习主题,只要保证最终达到的教学目的相同即可。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出适宜学习的情景,让语文课堂学习气氛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活跃的水平之上,避免语文课堂教学受到沉闷、严肃、枯燥的气氛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维持。

例如,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彼此协作来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如简单的将学生分为提问小组、回答小组、评价小组。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然后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教给提问小组,让提问小组围绕着课文的基本内容来提出问题,再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移交给回答小组,让回答小组通过激励的讨论和交流后得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答案来进行呈现,然后再让评价小组来对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全部学生就完完全全的参与到了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互相合作,进行了极为有效的交流。

四、运用多种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在语文课本中也同样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辅助教学,自从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成功实施以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如:图片、视频、资料、大自然、音乐等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经典的美文教学离不开这些有效手段,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音乐,让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边听配乐课文朗诵,边看景物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美,然后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如:讲《乡愁》时,用背景音乐导入本课,用忧伤的音乐渲染气氛,能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了本诗所体现的意境,学生理所当然地体会到浓浓的思乡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讲授《黄河颂》一课时,我运用了播放多媒体课件,视频中的壮观景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飞扬的思绪融入课文的朗读中,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深刻地了解了课文内容。比如《安塞腰鼓》一课,因为安塞腰鼓尽管作为国家宝贵的民风民俗被很多人所了解,但对于我们北方农村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样在课上播放一些高原人打腰鼓的图片,再配以视频播放,更直观,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感染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就会感受到黄土高原腰鼓的雄浑与壮观。在讲授说明文《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去观察一下天空的云,并根据云的形状特点判断天气情况,然后安排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观察,然后作以详细的记录,也教会学生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五、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求知欲

教师能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这样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如:《老王》一课,我在上这节课时,先设计了几个问题:①一个生活窘迫患有眼病的以拉车为生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对他呢?②这样一个生活最底层的人,他对周围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呢?③作者一家人对老王很关心,为什么还对老王感到愧疚呢?通过这几个问题既紧扣文章的中心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如:《范进中举》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样问题:①同学们,想象一下当你们几年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时你们的心情如何?②但是下面这篇课文,主人公中了举人后他却疯了,为什么疯了?中了举人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这样通过老师的设疑式导入给学生一个大大的悬念,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急于到文中去找答案。这种情境创设被我们很多老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总之,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渴望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受到文学艺术的熏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与策略[J].学周刊,2014(15).

[2]马聪.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操作策略[J].语文学刊,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情境创设合作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