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7-07-19吴宗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吴宗明

摘 要: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发现数学并喜欢数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正确引导与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潜能。

一、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认为数学只是单纯的数字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也是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突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丰富有趣的生活经验与学生进行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以提高大家对小学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也促进大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小学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加了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利用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告诉学生一些结果和结论,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寻找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直接给学生一个结果,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和寻找这个结果。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如此。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先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题目,内容为:“华华在家帮妈妈卖水果,一斤苹果 4 块钱,今天华华卖了 37 斤,一共收入了多少钱?”这样的题目就是在开始就给学生一定的感知,对题目和问题的感知,然后再分析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思考之后发现,如果一直连续相加 37 个 4 会很麻烦,而且很容易出错,这时我就问大家可不可以思考一个更加简便而又准确的方式。在这样的引导下,就可以逐渐引入乘法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授乘法的方式要更好,因为这样的方式是在学生已经意识到冗长的数字相加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提出的,学生现有的知识已经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了,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希望找到更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和认真。这不仅有助于新知识的引入,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前,自己就寻找解决的办法,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实现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调查和收集获取知识技能。学生愉快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动手操作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引导操作,让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第二,让学生感知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第三,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底与高之间的关系能得出什么结论? 从而归纳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理解思维而使学生发现和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创建环境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深刻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完成环节一的教学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并做好相应的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交流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信心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堂练习能巩固学生不仅对知识的印象,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积极创设一些开放性的课堂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活动的开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学会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把下面的图形截去一部分(每次只准截一次),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有几种不同的截法?”有的学生说一种,有的学生说两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持这种观点的学生上台来演示截法,并说明这样截的理由。学生的回答是: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就必须使剩下的图形为三角形。说得好! 话音刚落,下面的同学茅塞顿开,不由自主地“哦,明白了”,有无数种不同的截法,只要截去后剩下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即可得到内角和是180 度。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才能为学生铸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凤国.在小学数學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5(26):178-179.

[2]刘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5(1):135-137.

[3]成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吉林教育,2016(13):134-136.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