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

2017-06-20陈晓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分级教学大学英语

陈晓波

(湖南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分级教学体现了大学英语改革的时代要求,符合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需求,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在新建本科院校,分级教学的实践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所有参与部门齐心协力,创造性地解决,使其不断趋于完善,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促进三重一高,即“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三重一高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55-02

一、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达到的标准。既有针对每个大学生的一般要求,又有针对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较高和更高要求。

当前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招生数量急剧增加,生源分布广。然而,地区差异使得高校新生素质的差别比较明显,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学习潜能、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各方面也有显著差异。如果仍然延续统一教学内容、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拉平教育和补短教育”,“教师白费力,学生不受益”的尴尬教学局面无从改善。高校对各学科专业对英语的不同需求不尽相同,也就要求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上不能一刀切,要体现专业特色,为培养“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服务。对于语言应用层次比较高的专业来说,其就业前景与英语运用的相关性更大,对英语需求程度更高,学生本身就具备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能够大大提高英語教学效率。分级分层设置语言能力教学要求,并在不同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根据需求有所侧重,使其所学能满足将来的工作需要,增强就业竞争力。蔡基刚[2]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学术英语交流技能,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专业教学服务,因此也应该基于不同专业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二、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也称为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确定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客观要求和对学习目标的主观需求都能通过分级得到较好的满足[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学角度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的“i+1”理论和语言输入假说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中,习得者应当获得大量可理解性输入,而情感因素会对输入产生过滤作用。所以教学既要提供比学习者现有水平高的输入语,又要创造较低的情感过滤语境。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三个方面。情感因素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学习者才能真正习得语言。

(二)教育学角度

人本主义教育观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人格和自我。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要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实际教学条件,遵守教学规律和原则,制定方案,灵活实施,以保证投入相对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可能的最佳效果。

(三)心理学角度

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未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不是智力欠缺,而是没有得到教学条件保证和合理的帮助。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认为学习个体存在现有的和潜在的两种发展水平。教学只有把潜在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不断提升“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分级教学的相关研究

分级教学最早的形式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创立的“活动分团制”,或“弹性进度制”,是以能力分班的一种分级教学形式。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这类教学形式从小学扩大到中学,并出现以加速升级为原则的能力分班分级教学形式。“二战”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分级教学形式,如“不分级制”和“分科选修制”和学科分层等。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孔子是最早注意到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家,他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先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四、分级教学的探索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着力培养“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深化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行分级教学势在必行。借鉴各高校的分级经验,我校试行了以下分级方案。将大学英语模式分为A、B、C三个级别,执行不同的教学进度和计划,开设英语基础知识、应用技能、和学术英语等模块课程。

(一)分级与调整

新生入校后,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学习动机、目标、风格、策略及英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摸底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学习需求等因素,按专业大类分级编班。考虑到我校英语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紧张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学暂时沿用大班授课模式。实行级别“滚动制”,以学期为调整阶段,优胜劣汰。

(二)教学安排

在教材内容上,分级教学采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新核心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等教学材料。A级班起点为第三册,B级班起点为第二册,C级班从第一册开始。在课程设置上,为达到四级水平的学生设置大学英语专题模块(听说、译写、六级、考研等)、大学英语拓展模块(文化、文学等)和学术英语课程模块(ESP)。在教学方法上,A级班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较强,拥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主要采用交际法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在第二学期达到四级或以上水平。B级学生英语基础一般,水平中等,教学采用折中法,对课文内容进行较为详尽地讲解,关注四级重点词汇,开展主题相关的讨论,帮助学生达到“较高要求”,第三学期达到四级或以上水平。C级学生英语基础差,起点低,语法、词汇方面比较欠缺。教学法则需采用翻译教学法,在学期初还需要系统复习主要语音知识、语法知识。

(三)分级管理

管理问题是分级教学的外在保障,若解决不好,分级教学将功亏一篑。分级打破原有行政教学班级,实行按专业大类分级别教学,班级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相关院系及管理部门职责模糊将会带来班级组织松散、管理重叠混乱等问题,分级教学后,学生被赋予了双重身份,这也给学生所在院系、教务、学工等各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教师角度看,任课教师需要同时承担不同级别的教学任务,使得备课、课堂组织、考勤、成绩评定、成绩录入等各个环节变得复杂,因此需要教师互相理解并配合。

五、结束语

分级教学体现了大学英语改革的时代要求,也符合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分级教学并非固定成一个模式,它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

[2]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J].中国外语,2013,(02):4-10.

[3]邓跃平.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按专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外语学刊,2012,(4):123-126.

猜你喜欢

分级教学大学英语
基于ESP视角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浅谈完善钢琴分级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