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后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2017-04-06杜爱平翟亚娟张利伟张巍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杜爱平 翟亚娟 张利伟 张巍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后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对预防感染及应用抗生素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并在治疗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組仅接受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内镜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1天、第7天的PCT与CRP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CT与CRP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CT和CRP水平分别为(0.97±0.23)ng/mL、(7.24±2.48)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治疗后使用抗生素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2-0016-03

Determin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o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after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DU Aiping ZHAI Yajuan ZHANG Liwei ZHANG Wei ZHENG Xin YANG Lu YU Jing WANG Wenb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School, Qigihar 1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procalciton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hemorrhag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y and treated antibiotics to prevent infectio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endoscopic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CT and CRP were recorded at 1 day before and 1 day and 7 days after the endoscopic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recorded. Results PCT and CRP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were close(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CT and CRP in study group were(0.97±0.23)ng/mL and(7.24±2.48)ng/mL,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treatment has significant effect, contribut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Endoscopic therapy; Procalcitonin; C reactive protein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出血部位主要有食道、胃肠等,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我国每年每一万人中会有15例患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因未及时治疗而导致死亡的概率也非常高。现代临床医学中,内镜治疗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通常是在内镜下对出血部位进行药物注射或喷洒以及套扎、硬化治疗等[1]。我院为观察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合并感染的可能性,对患者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28例,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26~69岁,平均(49.2±1.6)岁。所有患者均由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并需要接受内镜下治疗。另外排除患有心血管疾病、交流表達存在障碍的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内镜治疗。首先通过内镜的观察对出血部位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是由去甲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配成0.8 g/L的溶液,同时还要及时喷洒凝血酶进行止血。为了彻底止血,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机械止血,主要利用钛夹和套扎使出血创口闭合。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则行套扎或硬化治疗进行止血。一般采用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的方法,自曲张静脉的下段开始进行注射,按静脉曲张的程度选择注射点。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内镜治疗方式,并在内镜治疗后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337),使用时将0.3 g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滴注时间不少于2 h,每日1次,本次研究治疗周期为1周。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内镜治疗前1天、内镜治疗后第1天、第7天晨起空腹静脉血送检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患者例数进行记录。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统一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四个等级[2]。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显效: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不出现反复出血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或较轻;痊愈:患者在治疗后疾病完全被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和CRP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CT与CRP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患者的PCT和CRP均得到降低,但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消化道的出血,轻者可无症状,临床表现多为呕血、黑粪或血便等,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在医学中将消化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消化道指从食管到屈氏韧带之间的管道部分,下消化道主要是从屈氏韧带至肛门[3]。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症状十分明显,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意识不清等反应[4]。一般在消化道出血早期机体的心率增快。如果疾病没有引起重视,出血的症状得不到控制,就会使机体出现严重缺血,另外大量的血液集聚在消化道中,会使消化道出现充血水肿、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造成感染[5]。

目前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内镜治疗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可以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6]。利用内镜对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向创面喷洒药物、在附近消化道壁上注射药物治疗、热凝治疗、钛夹、套扎、硬化治疗等,以及以上方式联合使用进行止血[7]。其中喷洒药物方式较为简单便捷、可操作性强且副作用较小,一般使用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配成0.8 g/L的溶液,同时喷洒凝血酶溶液[8]。注射治疗时需要分点注射,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在创面附近分四点注射,每个位置注射剂量控制在1.5 mL,注射剂为稀释至1∶10000的肾上腺素。这种注射止血能够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操作起来技术要求低,且效果显著[9]。硬化治疗采用聚桂醇2 mL+组织胶0.25 mL+聚桂醇1 mL或组织胶0.5 mL+空气1.5 mL+盐水3 mL的方法,自曲张静脉的下段向上注射。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接受内镜治疗后,出血症状均有较明显改善,且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只是作为暂时的止血方式,只进行单纯的内镜治疗,患者的出血症状很容易再次发作[10]。要从根本上治愈消化道出血,还需要找出致病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11]。消化道出血后大量的血液积存在消化道内,引起菌群失调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合并感染。消化道在遭受细菌感染时,肝脏细胞会分泌出一种蛋白质CRP,CRP对于消化道黏膜受损或出现炎症反应非常灵敏,在消化道受损的早期其含量就会显著升高,这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机体中CRP的水平可判断消化道的炎症和损伤程度[12]。本研究中对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治疗前1天、内镜治疗后第1天、第7天晨起空腹的CRP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在治疗前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说明患者消化道中出现炎症。降钙素原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当消化道中受到病菌侵袭时甲状腺C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PCT蛋白,使机体中的PCT水平急剧上升[13]。本次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PCT水平基本在11.5 ng/mL左右,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CT水平可知研究组患者PCT含量更低,也更接近正常水平[14,15],说明抗生素的使用对治疗消化道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患者在内镜治疗后再接受抗生素治疗,机体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较为显著的降低,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朵,张曼.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性血流感染监测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1):29-31.

[2] 张福芹,王雪青,兰春林.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18-219.

[3] 张兴光,冯志杰,蒋树林,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3):171-174.

[4] 柳立岩,王春,张雪云.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7):826-828.

[5] 王利,陆琳松,殷剑,等.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意义[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5):21-23.

[6] 李多,王文军,熊彬,等. 便携式纤支镜肺泡灌洗对老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治疗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2016, 22(1):86-89.

[7] 蔣宏,甄清,吴月娥,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临床研究,2016,29(4):520-522.

[8] 任磊,周启立,刘霞,等. 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炎性因子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88-990.

[9] 张小波,刘妮呢,邱炯. 甲基泼尼松龙与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对老年COPD患者稳定期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614-616.

[10] 王亚均,吴兆海,程明. 肺炎支原体IgM、IgG、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82-84.

[11] 熊小敏,李薇. 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J]. 生物技术通讯,2014,25(3):394-397.

[12] 李静,杜伟平.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及对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5):696-699.

[13] 王松江,李怡静,何宏蕴,等.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联合测定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2):1022-1024.

[14] 邱添,赵志刚,杨震,等.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对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6):552-555.

[15] 朱宗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中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检测意义[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7):645-647.

(收稿日期:2016-10-29)

猜你喜欢

消化道出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