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方法

2017-03-18李春雨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健康小学数学教学

李春雨

摘 要: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成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质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它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健康 心理品质 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列为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说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它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有什么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都表现为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抄写学生抄,不让学生拥有思考的困惑和体验探索的艰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这种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到很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并且容易使学生产生什么问题都依赖老师解答的心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要想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伙伴,师生共同探索知识,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看法,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此外,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和蔼的态度、真诚的话语、鼓励的眼神,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这种宽松、没有心理压力的氛围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彻底放飞自己的思维,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积极参与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们才能放松心情,乐于学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创造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构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我们要更多地满足学生这种心灵深处的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去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和自由创造,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地张扬。

1.让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我们留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就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取新知的兴奋与喜悦,激发他们渴望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好一些学具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个任意三角形,一把剪刀),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试着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置身于一个自由、有趣的情景中,一种迫切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就油然而生,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果然,在汇报中,学生除了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外,还想到了可以将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折等方法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并且能把操作过程说清楚,将三角形与所拼成的图形的关系弄明白,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在学生的理解中推导出来了。

在操作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猜想到证实,从失败到成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愉悦,从而激起了他们勇于探索真理的意念和力量。

2.让学生交流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交流活动能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群体生活,与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心理品质。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学习的感受,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三、给予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与认可,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教师应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努力,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如:“你真能干!”“你真会想问题!”“再想想!”“大胆些,老师相信你能行!”等,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期待中就会逐漸消除胆怯心理,更加自信。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得到的是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当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时,得到的是教师的宽容和理解,当学生有了创新的想法时,得到的是教师的充分肯定和赏识。教师这些鼓励、赏识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保持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四、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发展存在着差异,教师就要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有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此外,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能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也能使学困生吃得了,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增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健康小学数学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