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11-12王文良

经营者 2016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模式人才培养

王文良

摘 要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为满足或保证受教育者能够承担某一岗位专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客观上必须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受教育者能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上,即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注重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属性。

关键词 应用型 人才培养 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任职需要而进行的进修、培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岗位和专业特色。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既包括专业实习、培训、辅导答疑等,也包括项目调查、模拟演示、专业测试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与发展看,教育的本质,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教育为灵魂、岗位需求为目的。

一、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对象差异较大,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教学对象内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培养难度较大,出现“以不变应万变”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一方面,培训需求与承训能力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制订、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短训”“速训”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逐级培训、先训后用、训用一致的观念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能力与岗位相适应的任用原则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培训和任用体系脱节,影响了在校大学生重视和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陈旧、手段滞后

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沿袭着学历教学的模式,许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思维方式都落后于工作需求。从学历教学方式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仍不明显。自主学习、研讨以及案例教学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响应。同时,由于院校教学设备与目标单位办公设备在先进性上普遍出现“倒挂”,存在较大差距,教学的先进性难以体现,制约着院校教育的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开展。

(三)教师选拔不严,考评机制不健全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并能根据专业应用变化适时组织实施教学。教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能够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实际工作经历的老师比例仍然偏低,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途径

(一)要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规律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学历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岗位任职为指向的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获得某种学历的需要,而是满足受教育者胜任某一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向受教育者传授某一岗位任职的基本方法、基本经验和基本技能。从教学内容上看,培养的人才显然是懂应用、会操作,而不是学术型人才。二是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满足受教育者履职需要而进行的教育,客观上必须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受教育者胜任某一岗位任职上。任职教育必须打破学历教育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向受教育者传授岗位专业知识,打造其岗位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实践性教育手段,培养受教育者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建立院校与用人单位协调、合作机制。

(二)要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本着全面建设与重点扶持的思路,加快学科专业的优化重组。一是优化教学体系。按照各学科专业的学科结构、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以及各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分类组建基础性、应用性的学科专业群;优化重组师资队伍,合理配置学科资源,针对教学对象设置共同科目、特色科目或具有岗位特色的应用科目;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为转型应用搭建新型学科专业平台。二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要紧跟用人单位需要、紧贴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互动研讨、案例分析、现地教学、想定作业、模拟实训等方式,把课堂教学推向一线实习基地,实现院内教学方法手段与目标单位技能培训的同质化,构建“能力为本、问题牵引、实践主导、统分结合”的新教学模式。

(三)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收集教学信息、评估教学效果、诊断与更正教学过程的偏差等活动,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院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分不开,并要与人才管理的特点相适应。

第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教。为使各项监控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应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

第二,建立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评价促教学。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公正意识的强弱和他们之间可变心理因素的复杂性,都将制约教学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要通过评估过程及评价结果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建立与不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考评,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从学生的任职需求出发,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可以采用“大作业、实习项目分析、现场操作考核”等形式,建立起开卷、闭卷、口试、笔试、检验性定向作业和岗位模拟设计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机制。

(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硬件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针对岗位实际和发展需要,使学生回到工作岗位后能够切实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对教学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学平台的现代化需求增高、教学环境的信息化需求增大、实训场地的需求增强。现阶段,要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根据不同培训规格、层次的构成,制定以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课时、方法和手段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严格组织实施,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总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能力培养置于教育发展的中心,一切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管理思想的实施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为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单位为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建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思考[J].武警学术,2007(12).

[2] 夏月生.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养刍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3).

[3] 韩晓溪.建设现代化武警关键要育好现代化人才[J].武警学术,2010(6).

[4] 綦化乐,常福静,何宇林.多种教育类型并存院校教员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J].中国军事教育,2006(4).

[5] 董会瑜,边伟,余长福.透析军队院校任职教育[M].海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模式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