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探索

2016-10-10钱雅勤

关键词:活动设计读写结合作文教学

钱雅勤

摘 要:作文教学须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阅读的课文中、从学生的生活沃土中取材,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体现作文的实用价值,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提供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完成自我修改。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读写结合;活动设计;自我修改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叶先生在强调写作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写作应该是和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而现状是,大多数的学生把写作当成一项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完成,或者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写出来的记叙文或陈词滥调、千篇一律,或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议论文则凭空而发、夸夸其谈。表现在语言上,前者往往语言幼稚,缺乏表现力,后者则是假话、空话、大话一套一套。究其深层原因,固然是学生生活经验有限、阅读量少等,但是也和我们的写作教学过分关注形式有关。而写作的意义在于内容,能做到文质兼美固然最好,但是如果光有艳丽浮华的辞藻和别致的形式,而无内在的强健的筋骨,那作文就变成了文字的游戏。须知,自古文章好风骨。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有话可写、轻松作文?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写作?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 读写结合,就地取材,言之有物

“读”指课文的阅读;“写”指课后的写作。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才定下的,无论是写作角度的切入、写作技巧的运用,还是各具特色的语言,都是值得学生学习、模仿的。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当代散文家梁衡也说:“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这种模仿创造,是写作技能形成与提升的有效途径。至于如何让课文为学生的写作服务,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剪裁,选取合适的角度,并且引入学生生活这股活水。

例如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专题下《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的教学后,笔者设计了一节作文课“我身边的人”,要求学生写一个身边的人物。

1.学了这两篇课文后说说,作者和他们笔下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作者是如何刻画一个人物的?

2.你的朋友、邻居、亲人……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值得一写的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性格?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身边的人如何评价他?

3.创作是对生活的再加工。你可以糅合多个原型人物,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4.你的文章中有没有细节描写?如果没有,请你加入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读读自己的文章,检查有无错字、病句。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修改和润色,使其用词更准确、传神。

第一个步骤是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回答,是从课文中“取材”;二、三两个步骤是对写作对象的准备,可以问问描写对象本人,也可以采访身边熟悉描写对象的人,还可以凭自己的记忆来写作,这是从生活中“取材”;最后两个步骤是作文完成后的自我修改和提升。

下面这篇《老毕》就是一篇学生佳作,有《老王》的痕迹,人物鲜明,语言平实而老练,后发表在《湖州星期三》上。

记得在我们村还没拆迁的时候,我家后面有一间用泥土和废砖堆砌起来的小屋。屋里住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村里人都叫他“老毕”。

……

老毕每天都起得很早,这应该是大多数老人的习惯吧。夏季每天傍晚吃晚饭的时候,便能看到老毕端了一张自制的小方桌到屋外的小树旁坐着,桌上放着一盆花生米,还有一杯白酒外加一双筷子。老毕喝酒的时候满脸都是享受的样子。

那时我常干吃泡面,但不放油。有一次,我打开一包泡面,将里面的油扔到了门外。过了一会儿,我看见老毕走了过来,他俯下身体缓慢地捡起那包油,然后走了。我便好奇地跑向他,问他要这包油来做什么,他告诉我,可以烧菜的时候用。于是,以后每次干吃泡面,我都把油拿去给老毕。我因此也得以见到他那间“神秘”的屋子。门是木制的,正面布满了深深的凹痕,就像老毕的手一样。屋子很小,进门两三步的地方摆着一张小方桌,比他吃晚饭时用的那张要稍大些。桌子正上方悬挂着一只略微发黑的白炽灯。再前面的角落筑着一个灶头。另外,床边的小衣橱里摆着一些衣物。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几年前,我们村拆迁了。老毕的屋子因为不是自己的,所以赔不到什么钱。自此以后,我便没有再见过他。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内容,两者必然存在着互动性,注重两者的互动性,构建其互动模式,能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益。读写结合,就地取材,可以使课文阅读为课后写作服务,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自然而然也就“言之有物”了。

二、 设计活动,提供情境,言之有用

杨宁在《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一文中写道:“美国基础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做,强调学生学习与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发现,注重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操作化和情境化。”具体地说,就是美国基础教育深得实用主义精髓,这种实用主义思想同样指导着写作实践,例如下面这节写作课的设计:

【调查信】

你需要写一篇关于美国内战的论文,请写一封商业信函给研究这一阶段美国历史的机构、图书馆或历史社团,希望他们能提供相关资料。请使用商业信函格式,使用礼貌正式的语言,使你的信收到效果。

在信的开头写清你的地址、日期和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还有问候。在信的主体部分,清楚简洁地陈述你的要求。然后感谢收信人,签名,并在手写的签名下打印出你的姓名。

在实际的活动设计中运用写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生动活泼的情境,是美国写作教学中的一大特色。这样的写作实践活动设计,将写作置于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承担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写作中。

而我们布置给学生的作文,几乎全是文学性文章,基本没有实用性文章。清代吴乔说:“文为人事之实用,诗为人事之虚用。”张志公在《现代汉语》中说:“实用性文体不是一般常说的那种‘应用文,它与‘文艺性文体对举,除了文艺性文体之外的,都是实用性文体。”古今中外许多不朽名篇,其实也都是实用性文章。《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任安的一封回信,《五人墓碑记》是张溥给苏州五义士写的墓志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演讲。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写作课例,背景是本校高二年级各班要举行辩论赛,辩题是“治理雾霾主要靠大众行为还是主要靠政府行为”。我班抽到的是正方:治理雾霾主要靠大众行为。写作活动设计如下:

1.你是本次辩论赛的一辩或四辩,需要在赛前准备好立论陈词或总结陈词。

2.观看辩论赛精彩视频——《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讨论立论陈词和总结陈词的特点和要求。

3.请在班级里找一个搭档,并明确你是一辩还是四辩。请利用网络、图书资料、实际调查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在三天内完成立论陈词或总结陈词。

4.修改好后请你大声地流利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你的文章,并确保能在比赛规定的3分钟用时内读完。

5.全班选出最好的文章,作为正式比赛用稿。

这篇小作文不是写给老师看的,它有特定的听众——全班同学或者是对方辩友,这就意味着学生写的作文不再是老师布置的枯燥无味的作业,而是与人交流的工具,它是有实际价值的。学生不能再敷衍了事,胡编乱抄,而必须认真对待使它收到一定效果。有了写作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自然能写好。

三、 技术指导,自我修改,言之有采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作文前理论性的写作技巧的指导,如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运用素材、如何刻画人物等,而少有对学生作文后如何修改、如何提升的指导。我们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只是对学生写好的作文进行评价,侧重于对学生评定作文成绩。这种评价只发挥了评价的检测功能,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帮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作文评价方法也提出了新的建议:“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写作前的指导外,还应该把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对学生作文的实际需要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么写和怎么改。我们要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从资料搜集到自我修改再到最终定稿这整个过程。如前所述“我身边的人”的写作教学,整个作文过程持续一周时间,步骤四和步骤五,就从描写方法和语言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我们需要改变教师帮学生改作文而学生坐享其成的传统做法,因为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不断修改中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的生命在于生活。作文教学须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阅读的课文中、从学生的生活沃土中取材,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体现作文的实用价值,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提供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完成自我修改。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读写结合作文教学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