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的理化鉴别

2016-08-09昆山市中医医院昆山215300

北方药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苍耳子毛刺薄层

张 聪(昆山市中医医院 昆山 215300)

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的理化鉴别

张聪(昆山市中医医院昆山215300)

目的:通过理化鉴别的方法区分苍耳子与易混品单毛刺蒴麻,为鉴别苍耳子与常见伪品提供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共同进行鉴别。结果:紫外色谱显示苍耳子甲醇溶液在231nm、279nm处有最大吸收峰,单毛刺蒴麻甲醇溶液在322nm处有最大吸收峰。薄层色谱中苍耳子比单毛刺蒴麻在接近原点处少一个斑点。结论:可以通过紫外色谱与薄层色谱这两种理化鉴别方法对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进行鉴别,方法简单、效率高、专属性强、结果准确。

苍耳子 单毛刺蒴麻 理化鉴别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在临床中十分常用。苍耳子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是祛风湿的良药[1],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作用[2]。其常见伪品有刺苍耳子[3]、南苍耳子[4]、东北苍耳子[5]等,均有比较完善的鉴别方法。笔者在药品验收与检验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市场上有单毛刺蒴麻Triumfetta annua L[6].的带总苞的果实混为苍耳子的现象。由于其果实外观和苍耳子极其相像,被混入正品难以区分。本文选取对仪器等试验条件要求较低的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行比较鉴别,试图寻找鉴别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1仪器与材料

UV-2201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苍耳子:市售(已经尤奋强教授鉴定为正品)。单毛刺蒴麻:市售(已经尤奋强教授鉴定为伪品);硅胶G(青岛裕民源硅胶试剂厂);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紫外光谱:分别取两种样品,并破皮取出种子,去净果皮,粉末各1g,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30min,冷却,滤过,弃初滤液,吸取滤液0.1mL,置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扫描条件:200~400nm[7],狭缝2nm,空白溶剂符合要求。两者最大吸收波长有明显差异,苍耳子甲醇溶液在321nm、289nm处有最大吸收峰,单毛刺蒴麻甲醇溶液在322nm处有最大吸收峰。

2.2薄层色谱: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取苍耳子和单毛刺蒴麻各适量,捣碎,各取粗粉3g,置于锥形瓶中,加甲醇30mL,塞紧、摇晃均匀,超声处理30min,滤过,浓缩至约2mL,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8],展开,取出晾干,在氨蒸汽中熏蒸。苍耳子比单毛刺蒴麻在接近原点处少一个点,差异显著。结果见图1。

3讨论与小结

3.1苍耳子药材外形为纺锤形或卵圆形,长度约为1~1.5cm,半径为0.2~0.4cm。表面为黄绿色或者黄棕色,药材表面长有刺钩,刺钩长约0.3~0.4mm。顶部长有2枚较粗的刺。有瘦果2个,呈纺锤形[9]。单毛刺蒴麻果实外形呈类圆球形或纺锤形,长约0.7~ 1.1cm,半径为0.2~0.3cm。表面为黄褐色或黄棕色,果实表面长有细长刺钩,刺钩长约0.4~0.5mm。有瘦果2个,呈类球形。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虽然植物来源不同,但外形极为相似,药材性状差异不明显。若两相掺杂,仅凭借经验很难通过果实的形状、颜色、大小、刺钩的长短、粗细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鉴别。

3.2在鉴别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的紫外光谱实验中,曾使用两者的乙醇溶液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发现虽然单毛刺蒴麻种子甲醇溶液与乙醇溶液最大吸收波长基本吻合,但苍耳子种子甲醇溶液与乙醇溶液最大吸收波长有一定区别(甲醇溶液中λmax 为321nm、289nm,乙醇溶液中λmax为329nm、311nm)。再进行两者果实的甲醇溶液的紫外光谱比较,结果发现苍耳子果实与种子的甲醇液最大吸收波长基本吻合,单毛刺蒴麻果实与种子甲醇液最大吸收波长有一定区别(果实甲醇溶液中λmax为319nm、265nm,种子甲醇溶液中λmax为322nm)。考虑到苍耳子种子与果实甲醇溶液紫外光谱特征的一致性,又鉴于药材种子特性比较稳定,以及溶液中的组分相对较少,可以减少干扰。最终采用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种子的甲醇溶液进行紫外光谱鉴别实验。

3.3在紫外光谱中苍耳子种子的甲醇溶液在321nm、289nm处有最大吸收峰,单毛刺蒴麻的种子甲醇溶液在322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两者最大吸收波长有明显差异。在薄层色谱中苍耳子比单毛刺蒴麻在接近原点处少一个点,差异显著。使用以上两种理化鉴别的方法,相互印证,便可对苍耳子与单毛刺蒴麻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实验操作简单,鉴别效率较高,并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一般工作人员容易掌握,便于推广。

[1]崔秀荣,马海波,张旗,等.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11:614-618.

[2]赵杰.苍耳子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96-97.

[3]贾鑫,康小兰,禹惠婧,等.苍耳子与刺苍耳子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J].中药材,2003,21:1703-1705.

[4]黄昌杰,林晓丹,李娟,等.苍耳子与南苍耳子的鉴别[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3):25-26.

[5]左常婷,刘新民.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J].中药材,2014,37(7):1173-1175.

[6]Haile Adamu Wale,Tamrat Bekele,Gemedo Dalle.Plant community and ecological analysis of woodland vegetation in Me-tema Area,Amhara National Regional State,Northwestern Ethiopia[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2,23(4):599-607.

[7]刘训红,王玉玺.中药材光谱鉴别[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228.

[8]肖培根.新编中药杂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65.

[9]黄学红.苍耳子与蒙古苍耳子的比较鉴别[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628-629.

R282.5

A

1672-8351(2016)08-0011-01

猜你喜欢

苍耳子毛刺薄层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活动室里的苍耳子
带刺的苍耳子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一种零件毛刺去除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