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护理在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6-17李婷霞鲍赛君蒋美丹高建娣

护理与康复 2016年5期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抑郁焦虑

李婷霞,鲍赛君,蒋美丹,高建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心理护理·

聚焦护理在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婷霞,鲍赛君,蒋美丹,高建娣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摘要:目的观察聚焦护理干预对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行聚焦护理干预。先成立聚焦护理干预小组,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拟定聚焦干预方案,同时运用简版儿童抑郁量表与儿童显在焦虑量表对患儿干预前后进行测定。结果1例因拒绝随访脱落;24例患儿干预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4.96±2.75)分和(11.90±4.34)分,干预3月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3.13±2.60)分和(7.32±5.44)分,两组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儿童;焦虑;抑郁;聚焦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5.030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是一组由多种致病因素通过免疫机制、炎性反应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多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方式不同,病程长,病情缓慢进展、可轻可重,可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患者一旦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还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躯体症状[2]。目前,不少学者都加大了对CGN患儿心理状态的研究,试图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儿获得更加全面的照护[3]。聚焦护理干预是一种源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积极心理学疗法,其强调的是对个体的尊重,并且非常重视个体力量和潜能的开发,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人们把解决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到人积极的一面上来,通过个体力量的最大化挖掘来实现心理状态的调整[4-5]。聚焦护理干预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为短暂,但根据多项临床研究报道[6-8]发现,其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上具有显著效果。鉴于此,笔者尝试结合儿童CGN护理,实施聚焦护理干预方法,探讨其在改善CGN患儿焦虑、抑郁情绪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入组标准:根据王海燕《肾脏病学》[9]诊断标准确诊,年龄为6~16岁, 6个月内无手术计划、无严重创伤、无心脑肺等脏器疾病,患儿及家长有阅读能力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愿意参与本研究或者无法配合医护工作的患儿或家长,合并其他较为严重的脏器疾病或者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 1月本院肾脏内科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CGN患儿25例,脱落1例,原因为患儿家长拒绝随访,最终完成24例。24例患儿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2.32±2.53)岁;病程6~12月,平均病程(8.14±0.54)月;家庭月收入:>5 000元5例,≤5 000元19例;居住地:城镇6例,农村18例。

1.2干预方法

1.2.1成立聚焦护理干预小组小组共7人,其中1名护士为干预小组负责人,主要进行组织管理,1名护士负责对出院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和随访,其余5名护士负责入组患儿护理措施的实施,主要在患儿住院期间进行指导和评估。所有成员均通过连续3个月的儿童CGN聚焦护理干预内容学习培训,均参与到质量控制中,确保聚焦护理干预能够顺利开展。

1.2.2制定干预方案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患儿入院后由干预小组2名护士共同对患儿心理状态、病情、生理、健康行为等进行评估,同时帮助患儿及家长完成一般资料、儿童抑郁量表简版(CDI-S)[10]与儿童显在焦虑量表(RCMAS)[11]填写与测评;明确患儿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聚焦护理干预,包括描述问题、建构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第二阶段:实施干预后3个月,由负责跟踪随访的护士再次对患儿资料进行收集,其中包括CDI-S、RCMAS二次测评。

1.2.3实施护理

1.2.3.1评估及指导患儿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行一对一护理评估和健康指导。为患儿及家长发放本院编制的儿童慢性肾炎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讲解用药、治疗、预防、饮食以及心理护理等相关知识;介绍儿童CGN的国内外现状及该病护理、治疗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等。向患儿及家长发放笔和纸,以便患儿随时记录问题。责任护士对患儿的记录进行了解,同时与其沟通交流,分析存在的问题。

1.2.3.2聚焦解决问题描述问题: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热情接待患儿,关心体贴患儿,消除其恐惧感,建立信任感;同时邀请家长陪同参与问题的讨论,了解患儿,鼓励患儿自己表达心中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患儿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资源,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向患儿提问“你曾经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自己的疾病?当你对疾病感到担忧时,你都通过什么方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有谁发现你对疾病的担忧?他们有没有通过一些方法来鼓励和帮助你解决这种担心?效果怎么样?”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在问题描述的基础上,与患儿进行奇迹探讨,帮助患儿通过假设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并询问患儿以前的担忧状况与当前的情况又存在哪些不同之处;鼓励患儿敢于表达自己,将患儿所表达的内容作为目标来进行心理干预。向患儿提问“假如在某天清晨你自己对疾病的担心有了一定的减轻,那么,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与以前有哪些具体的不同之处?你会怎么做?”探查例外:目标确立之后即可进行例外探查,即继续与患儿讨论,询问患儿在以往出现相同问题时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偶然解决之后的情况又是怎样的等;通过探查来告知患儿自己所作出的努力其结果是满意的,进而帮助患儿树立起改善现状的信心,此外,通过例外的逐一探查,还可帮助患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提问“你好像非常担心以后能不能痊愈,那么,近期你对你的病情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你都采取怎样的方法?”通过提问,帮助患儿思考,也有助于患儿从过去的“例外状况”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给予反馈: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根据上述环节进行探讨,使患儿能够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曾经付出的努力,并给予称赞或者肯定等正性反馈,增强患儿的信心,将刻度化提问与反馈进行有机结合,使当前面对的目标能够更加细化[12]。如提问“假如将疾病的担心状态分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你越担忧,那么你认为你的状态可以获得多少分?你对病情最不担心时,能够获得多少分?当你状态更好时,你会做些什么?”在该阶段结束之后,安排患儿及其家长休息5 min,研究者此时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准备最后的评价和反馈。评价进步:这个阶段需要运用到刻度化提问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患儿树立起信心和细化行动目标,在此阶段中,若患儿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即便是只有一点点的观点,都要给予肯定,促使患儿能够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继续进步。如“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才能够使自己不再那么担心疾病的预后?随后提问你认为自己有完成这个计划的信心吗?若采取刻度化评分,同样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信心越高,你给自己的信心打多少分?”当患儿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后,应给予真心的赞扬,帮助患儿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你这样想非常不错”“你能这样做已经很不简单”等语言给予患儿鼓励。当此次护理干预完成之后,对患儿的配合表示感谢,并与其商量下次干预时间。每周对患儿进行一次聚焦护理干预,干预3~4周。

1.2.3.3质量控制所有干预方案均由干预小组进行拟定;干预环境选在护士长办公室,时间以16∶00~17∶00为宜,避免与常规检查、护理和治疗的时间冲突;为参与患儿提供相应的小礼物,使患儿的依从性得到更好的保证;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1.3研究工具

1.3.1CDI-S[10]该量表是专门用于评估儿童抑郁的自评问卷,其主要根据儿童最近两周的述情、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来进行评估。量表共有10条目,每条目评分为0~2分,总分为20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

1.3.2RCMAS[11]该量表是1987年Rcihmond与Reynolds共同修订完成的,为自陈量表。量表主要分为说谎和焦虑两个分量表,由患儿根据最近1个月的情况自行填写。其中焦虑分量表共有28条目,说谎分量表共有9条目。本研究仅选取了焦虑分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焦虑分量表的分数为0~28分,得分18分以上则表示符合焦虑障碍诊断。

2结果

干预前后CGN患儿CDI-S及RCMAS得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3.1CGN患儿焦虑及抑郁分析由于CGN病情迁延难愈,需长时间接受住院治疗,加之儿童的心理并未完全成熟,在一个快乐成长的年纪却不得不遭受病痛的折磨,不间断地离开家庭、学校等环境,进入医院,长期接受治疗,孤独和焦虑等情绪随之产生。另根据本次研究数据看,75.0%(18/24)的患儿居住在农村,79.2%(19/24)患儿家庭月收入≤5 000元,经济负担重。经常行各种穿刺、检查、治疗,在躯体、精神、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患儿易出现情绪低落、不安、急躁、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焦虑抑郁情绪不仅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和肾功能,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升高[13]。因此,加强CGN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控制,对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预防严重躯体症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聚焦护理干预对CGN患儿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聚焦护理干预是一种发展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干预模式,体现“以人为中心”,其通过赞赏、鼓励性的预期来带动患儿的治疗信心,使患儿能够开发自身潜能,利用自己的积极正向面,主动迈向预定目标,自觉维护遵医行为,促使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14]。本研究将聚焦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CGN患儿的护理中,一方面通过护士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儿及家长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预后以及CGN的国内外现状,并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医患关系更融洽,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从而有助于交流,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另一方面通过聚焦护理干预模式深入了解患儿的心理问题,再按照描述问题、构建具体可行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评价进步等步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开发患儿潜能,提高患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4例CGN患儿CDI-S评分干预前为(4.96±2.75)分,干预后为(3.13±2.60)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MAS评分干预前为(11.90±4.34)分,干预后为(7.32±5.44)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GN患儿经聚焦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好转。

3.3干预过程中注意事项每周对患儿进行一次聚焦护理干预,每次干预后均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在下一次干预中,相关责任护士应将干预的重点放到患儿的情况是否有好转,并对患儿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以增强患儿的信心。在实际干预中,研究者可根据患儿的情况对5个阶段进行调整,不必拘泥于阶段的划分,以帮助患儿关注自身资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关键[15]。

3.4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的样本量非常少,且在研究中难免存在偏倚情况,故在下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将增加研究样本量,并延长观察时间,对聚焦护理干预的远期效果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6.

[2] 黄丽,骆宏.焦点解决模式:理论和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

[3] Okunola O,Akinsola A,Ayodele O.Kidney diseases in Africa:aetiological considerations,peculiarities and burden[J].Afr J Med Sci,2012,41(2):119-133.

[4] 芦艳,蒋维连,冯爱素.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2):175-177.

[5] 杨红.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6):77-78.

[6] 刘芬,邓爱辉,王慧荣,等.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前焦虑孕妇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4,28(5):1572-1575.

[7] 吴敏嘉.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2-14.

[8] 盛珍,贾仙娥,朱雅琴,等.聚焦解决模式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1):84-85.

[9]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37.

[10] Kovacs M.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M].Ontario:Multi-Health Systems,1992:125-136.

[11] Stallard P,Velleman R,Langsford J,et al.Coping and pasychlological distress in children involved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s[J].British Jouran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1,40:197-208.

[12] Amira O.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Niger J Clin Pract,2011,14(4):460-463.

[13] 李坚,徐淑仪,何建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160-161.

[14] 崔秋华.聚焦解决模式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0):15-17.

[15] Smith S,Adam D,Kirkpatrick P,et al.Using solution-focused communication to support patients[J].Nurs Stand,2011,25(52):42-47.

作者简介:李婷霞(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收稿日期:2015-12-0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5-0484-04

猜你喜欢

慢性肾小球肾炎抑郁焦虑
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探讨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