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2016-06-17陈紫君俞银华王燕飞朱燕生张震中

护理与康复 2016年5期
关键词: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抑郁

陈紫君,俞银华,金 金,王燕飞,朱燕生,张震中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杭州 310012)

(致谢:本课题在研究开展中得到神经内科张震中主任中医师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在此特别致谢!)



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减轻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陈紫君,俞银华,金金,王燕飞,朱燕生,张震中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目的观察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1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2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穴位按摩,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3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干预前3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1明显下降(t=13.693,P<0.001),观察组2(t=9.776,P<0.001)及对照组(t=3.215,P=0.003)也有一定下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干预前及干预后3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比较,3组干预后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芳香疗法;穴位按摩;中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5.001

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发生率高达30%~70%,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及生存质量[1]。目前已有大量文献介绍脑卒中疾病本身和肢体康复治疗,但由于部分失语、口齿不清引起沟通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易被医护人员忽视。芳香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主要借助芳香植物中萃取的精油为媒介,制成适当的剂型,以吸入、沐浴、按摩等多种途径吸收进入体内[2]。有研究表明,芳香疗法可以通过嗅觉通路刺激网状结构调节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3]。本研究采用薰衣草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PSD患者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经颅脑CT或MRI确诊并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4~20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6],中医诊断符合中医郁症诊断标准[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评分为8~24分且既往无抑郁病史,意识清醒,年龄30~80岁,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重要脏器衰竭或病情不稳定患者,意识障碍和认知行为异常无法配合患者,对精油过敏的患者。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使每组32例,分别为观察组1(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2(穴位按摩)和对照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1有2例患者因精油使用后3 d出现头晕、皮疹而退出,观察组2有2例患者因继发脑出血而退出,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92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病程、肢体偏瘫程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及NIHSS评分、HAMD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3组均给予口服盐酸舍曲林片常规抗抑郁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1给予精油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观察组2给予穴位按摩,3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

1.2.1穴位按摩法取穴标准参考《针灸学》[9],操作者根据患者主诉及舌象脉象辨证取穴:主穴选取百会穴和神门穴,肝郁脾虚者配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肝郁气滞者配肝俞、胆俞、三阴交穴,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穴,肝肾阴虚者配肾俞、劳宫穴。每穴按摩2~3 min,共按摩15 min左右,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按摩手法以点按、点揉交替进行,采取虚则补之即轻柔手法,实则泄之即重压手法,虚实夹杂则轻重交替原则进行,力度以患者感到酸、麻、胀和重为准。按摩时患者体位得当,以按摩部位舒适放松为标准,患者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切勿立即按摩[10]。教会家属取穴及穴位按摩的方法,在患者出院或转康复科后继续给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转康复科患者由护士执行,出院患者由家属执行。

1.2.2精油芳香疗法调制穴位按摩用油,由操作者每日上午、下午操作前用带刻度连有滴管的10 ml玻璃调配瓶,按说明书每10 ml阿芙葡萄籽油加入5滴蒸馏法提取的阿芙薰衣草单方精油,摇匀备用。双手拇指沾1滴调配好的稀释后精油按摩每一穴位,按摩及干预方法同穴位按摩法;每晚睡前(21时左右),患者额头、手掌、耳后分别给予1滴阿芙薰衣草单方精油,涂抹均匀,并滴2滴精油于干棉球上,放于患者枕套里,次日晨取出。

1.3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HAMD本研究采用17项版本[8],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患者的抑郁程度。该量表含5个维度(因子),包括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共17条目,其中9条目按0~4分5级评分法,0为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很重;另8条目按0~2分3级评分法,0为无,1轻度~中度,2重度。该量表总分52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总分≤7分为正常、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5分为重度抑郁。HAMD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14,泛Kappa值为0.92,信效度较好。

1.3.2NIHSS本量表是脑卒中早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常用量表,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11个项目。最高42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2。

注:1)与观察组2比较,P=0.017;2)与对照组比较,P<0.001;3)与观察组1比较,P<0.001

2.23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3.1精油芳香疗法和穴位按摩的理论依据中医自古有“芳香开窍”的说法,芳香精油具有温热和寒凉之分,寒凉属性的精油,可以促进机体血管的收缩,使机体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能够提神醒脑,舒解疼痛;温热属性的精油能够使机体的血管舒张,对身体有接通、放松的作用,使人开朗愉悦、精神放松[11]。目前对于芳香疗法的使用和危险性有着较大的争议,但是如果严格遵守精油的使用规则,使用精油之前先稀释,则大多数精油是比较安全的[12]。薰衣草精油属性温和,具有缓解紧张、助睡眠、抗焦虑抑郁的功效。多数中医认为,芳香类药物多具有悦脾开胃、疏肝解郁的作用,正是由于芳香类药物的这些特点,所以针对PSD患者的心脾两虚、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治疗PSD的作用[13]。同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选取肝俞、内关、百会以及胆俞等穴位[14],开展穴位按摩,可以达到安神定志、宽胸理气、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基于人类颅神经中嗅神经是唯一一种触及脑部情绪调控中枢的神经,本研究将精油运用于PSD患者,研究芳香气味在情绪控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穴位按摩的作用,利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与触摸疗法的有效结合,从而能够通达气血、调和脏腑、平衡阴阳,发挥宁心安神、醒脑开窍之功效,从而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PSD属于中医“郁症”范畴,因情志不舒所致,临床上最常见有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其病因主要为脑损伤直接作用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15]。脑卒中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疾病所致患者机体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均是导致脑卒中患者压抑、抑郁等状态的原因[16]。Oliveria等[17]报道,轻度抑郁患者在给予芳香疗法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3组患者HAMD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3组患者HAMD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观察组2患者干预后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1低于观察组2。这一结果说明,芳香疗法和穴位按摩在治疗PSD中具有协同作用,较单纯穴位按摩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效果更明显,更能达到提高患者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干预前3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3种干预方法对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效,而干预后3组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优势不明显,可能与干预及评价时间过短、样本量不够充足有关,具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芳香疗法的应用趋势及应用注意事项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干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政策背景下,芳香疗法历来为中医干预的特色手段之一,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患者对芳香疗法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依从性。芳香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痛苦、效果明显的特点,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操作时要注意准确掌握精油的作用、浓度和方式,对于精油实施个体化原则,由于不同的机体对精油的敏感度不尽相同,对于每一例患者需要做皮肤斑点试验,使用前应先咨询医生。

(致谢:本课题在研究开展中得到神经内科张震中主任中医师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在此特别致谢!)

参考文献:

[1] 肖碧云,蔡秀燕.穴位按摩及放松疗法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5):639-640.

[2] 胡春艳,董旭婷,赵梅.芳香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6):1793-1795.

[3] 张广兰,秦爽,蒋凤菊,等.芳香疗法联合产后康复按摩对产褥期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0):2256-2258.

[4]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70.

[6]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0.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1.

[8]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9] 梁繁荣,赵吉平.针灸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72-273.

[10] 黄苏琴,宣建大,陈丽珍.中药膏外用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康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5):463-465.

[11] Tsang HW,Ho TY.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anxiolytic effects of aromatherapy on rodents under experimentally induced anxiety models.[J].Rev Neurosci,2010,21(2):141-152.

[12] 刘龙涛,陈可冀.芳香温通方药在冠心病心绞痛防治中的古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8):1013-1017.

[13] 张乃舒,王佩娟.芳香疗法辅助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设想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1):1346-1348.

[14] 王晨霞,王仲兰,庄桂学,等.耳穴按压配合芳香疗法对大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23-625.

[15] 谢琚,汪学红,章娟,等.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其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36-139.

[16] 许洁,吴毅,刘文斌,等.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B):1167-1169.

[17] Oliveria DS,Hachul H,Goto V,et al.Effect of therapeutic massage on insomnia and climacteric symptom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Climacteric,2012,15(1):21-29.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aroma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relieving depression for patients after stroke//

Chen Zijun, Yu Yinhua, Jin Jin, Wang Yanfei, Zhu Yansheng, Zhang Zhenzhong//

Tongde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oma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depression for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Divide 96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strok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 observation group 2 and control group equally.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1 receive aroma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car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2 receive point massage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car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 only routine nursing care. Assess the effect in three groups b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NIH Stroke Scale (NIHSS)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core of HAMD between three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But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fter intervention. In group 1, score on HAMD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intervention (t=13.693, P<0.001). Score on HAMD is also reduced in group 2 (t=9.776, P<0.001) and control group (t=3.215, P=0.00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core of NIHSS betwee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01). ConclusionAroma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can relieve depression for patients after stroke effectively.

Key words:stroke; depression; aromatherapy; point mass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nursing care

作者简介:陈紫君(1976-),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收稿日期:2015-12-16

通信作者:张震中,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5-0403-04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ZA012

·论著·

猜你喜欢

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抑郁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