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机制研究

2016-06-17任丹尼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统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人才培养

王 莉,任丹尼,张 宇(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机制研究

王莉,任丹尼,张宇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高等学校设置管理类本科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和改革精神的管理学人才,研究型教学成为一种有效方式。在探讨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执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实施系统,具体阐述了两种机制的主要内容,对教学实施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机制;人才培养

一、前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划分,管理学作为13个基本学科门类之一,包含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和旅游管理类9个专业类,设有管理科学等46个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1]。

高等学校设置管理类本科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基本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做出立足于管理视角的有效解释和解答的专业人才,为提升市场运营效率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在全球化、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管理范式与管理实践日新月异,越来越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和改革精神的管理学人才,而优秀的管理类本科生是重要后备军之一。

中国自2000年起,管理类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张,但教育方式、教育资源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尚未跟上扩招步伐。“四重四轻”的教学思想(重测试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课堂传授,轻学生参与;重固有知识,轻实践创新;重学习成绩,轻综合素质)在本专业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极大限制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型教学成为一种增强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研究型教学以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过程[2]。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在课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因此,探讨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问题,在丰富研究型教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实现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理论界对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边洁,2010;王冰,2013)[3,4]、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构建(胡淑红,2011;米德超,2013)[5,6]、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梁志民,2012;林海,2013)[7,2]等方面,针对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施机制角度对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进行探讨。

二、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有科学性、问题与兴趣导向、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过程差异、内容开放与形式多样五个基本特征。

科学性是指,研究型教学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研究兴趣发现与探究的前提下,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作用,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科学合理。尤其是学生在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意义时,往往会由于学科基础薄弱而产生多种多样的误解、误用,需要指导教师予以耐心解释,将学生的探究及时引入正轨。

问题与兴趣导向是指,研究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人才,而创新来源于实际问题,创新的发生源于兴趣。在研究型教学体系中,教师需要秉承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的原则,积极寻找知识、问题和学生兴趣之间的关键点,保持学生兴趣这一重要的创新原动力。

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是指,学生是研究型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的适用性、教学内容的前瞻性与基础性、教学评价的合理性等均需考虑学生这一主体,而教师作为主导则需要摆脱旧的灌输式传授,更加注重点睛式引导。

过程差异是指,研究型教学适用于本科阶段各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因其广泛的适用性,不同学科和专业在进行研究型教学时有所差异。管理类本科专业作为实践性鲜明的专业方向,在研究型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创设情境尽量贴合管理实践,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把握管理理论,掌握管理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

内容开放与形式多样是指,研究型教学的内容不拘泥于课堂和书本,研究型教学的形式有项目小组、课程论文、科研课题、学术社团和科技竞赛等多维度覆盖全部学生群体的形式。

三、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机制研究

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类本科专业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能局限于课本和理论知识。需要建立包括具备执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学实施系统,三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从而保证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与有效运行。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系统

管理类本科专业研究型教学实施系统内部复杂,简单来讲,有校级管理和院级管理两个层面。学校负责决策、制定教学目标与方案,学院负责执行,通常是教务处→各学院→教研室→教师→学生这一流程。教学管理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执行,循序渐进,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反馈,这就要求加强上下级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从整体看,这一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通过两大机制即执行机制与保障机制来保障。

(一)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执行机制

1.决策与计划。教务处是整个学校研究型教学管理体系的核心,在教学主管校长的领导下,代表校级管理层对全校的研究型教学工作进行具体的决策与计划。其主要职责有:①制定研究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②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研究型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工作;③指导独立学院研究型教学管理工作;④协助人事处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8]。

(1)在实施研究型教学体系中,教务处要遵循“规范管理、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服务育人”十六字方针,尽可能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提倡创新的教学方式,允许新颖大胆的教学尝试。校学生处要配合教务处与各学院,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注重教师培养。招聘优秀教师并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组织研究型教学研讨会,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3)提供足够的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建立足够的实验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

(4)合理设置课程。学校应合理安排设置课程。管理类专业要设置相应的研究型教学实验课程,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实验教学是实践的有效手段。会计实验课要学习会计做账,财务管理实验课要学习财务分析,实验课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动脑,教师来回走动,随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实验课与理论课相比,往往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兴趣更高,不像课本知识枯燥乏味。有的教师为赶进度,将实验课上成理论课,仍讲授理论知识,这就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实验教学对于管理类本科专业至关重要。

(5)创建并共享精品课程资源。研究型课堂小范围试点,大范围推广。全面实施研究型教学体系是一项重大工程,可先选择管理类本科专业中几个代表性课程进行试验。以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为例,二者均为全校公共课,选择这两门课程,再配合优秀的教师进行试验,组织各科教师旁听,从教师的授课方式、课堂的活跃气氛、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师生互动等多方面进行考查,学习该课堂的可借鉴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经过多次试验,使课堂效果不断完善。同时,将试点课程用视频记录下来,广泛传播。各科教师通过旁听,将学到的经验应用到课堂中去,但不能生搬硬套,每一专业有每一专业的特点,教师要有自己独到的方式。在教学研讨会中也可借鉴更好的方法,分享自己比较成功的经验,尽可能地实现课堂效用的最大化。

(6)进行绩效考核。对教师的研究型教学质量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要求学生登陆教务系统对教师的上课认真态度、授课方式是否新颖、是否照本宣科、是否备课充分、是否合理地布置作业并及时答疑解惑、是否和学生进行互动接受学生反馈、是否重视学生团队合作、是否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校听课委员会听课评价与教师之间相互评价,使评价更加专业、全面。

2.组织与执行。教务处制定好方案后下达各学院,由学院具体实施。按学科性质不同而建立的学院制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培养管理型高级人才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学院按专业设立教研室,将教学任务细化,下达给各教研室。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都应保持较高水平。教师们通过共同研讨,制定更详细的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型教学培训,并最终应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拓学生思维,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2)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及党团建设等方面工作,应定期开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介绍学校相关制度,端正学生态度,督促学生学习。

(3)在科研方面,导师是学生的“引路石”,因此科研任务主要由导师引导完成。导师要尽到职责,带领学生做项目、搞研究,积极鼓励学生写科研论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做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文献检索、组织和写作能力。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可适当加大科研在一些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如期末成绩、保送研究生名额、研究生复试等。当前,考核学生科研素质已成为许多高校保送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如在硕士研究生复试中加入科研素质打分项等。论文是一种能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整合,以及数据搜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等综合性很强的方法,当前已采取的提升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的措施包括非毕业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课程论文。课程论文是研究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要求任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该留有余地,展示科学发现的历史事件,讲解形成课题的思路,讲解文献查找方法,提供论文写作指导。

(二)研究型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1.激励。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要把思维从这种观念中彻底解放出来,管理者就要制定一套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双因素理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和激励因素(与人们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学校要提供充足的保健因素,如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充分的安全保障等,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相关激励因素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认可教师的努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

激励的强化理论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进行强化要求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有上进心、教学方式新颖、教学成果突出、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正强化,不仅包括发放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应有表扬、晋升等精神奖励;既可以促使优秀教师继续努力,也能对没有获得奖励的教师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对于表现不好的教师,如不按时上课、上课时间接手机、照本宣科、不认真备课等,进行负强化,包括减少减酬、罚款、公开批评等,以此为戒,消除教师的侥幸心理。

2.控制。为了保证研究性教学体系朝着目标方向前进,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系统,包括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教学前馈控制对于教学管理非常重要,即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广大师生严格遵守,制定惩罚性措施惩罚未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或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告诫师生后果的严重性,产生预警作用,防患于未然。

同期控制指在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通过教学现场观察、监督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批评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指在教学活动中将最终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是否达到目标,哪些需要改进,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分析每位教师的工作表现,适当进行奖惩。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校管理部门不够重视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硬件设施、课程安排及成绩考核等,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层的政策支持。如果学校管理部门不重视研究型教学体系改革,那么整个体系就难以入手,无法实施。另外,学校管理者往往重视形式上的内容,如一系列教学报告,而非实质的教学改革,即使教师想实施研究型教学活动,得不到校方足够的支持,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学校领导应正确认识研究型教学,深刻领悟当今社会需要的管理类人才应具备能力和素质与现今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以培养新型实用性管理人才为目标,进行创新性尝试,明确提出在建设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下,体现“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育新机制。

(二)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较差

研究型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责任心不强,仍照本宣科,备课不充分,缺乏研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解决学生的疑问,单方面的灌输知识,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效果便不会得到改善。

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也要顺应体制改革,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类专业作为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学科,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其知识也发生改变。教师应把视野放宽,关注时事,传授更实际、更现代化的知识。要打破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这一观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研究型教学应以研究为基础,在教学中强调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既要做科学研究,还要做教学研究,课堂上才会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和思考[2]。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对所提问题独立、自主、自由、发散探索基础上,有意识组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学生主动性较差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师带领下主动发现问题,进行自主不懈探究,进而得出结论,有所创造。教师课后布置作业是为了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学会应用。现实中许多学生不积极主动,课堂陷入沉寂,沦为教师的独角戏,作业抄袭也非常普遍,更严重的是考试作弊。

本科生有大量课外时间,不应花费在吃喝玩乐、电脑游戏等娱乐消遣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支持各类励志讲座,鼓励学生多接触外界,让学生深刻剖析自己、认识自己。教师应做好课前导学,让学生了解课程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图书馆是大学的知识殿堂,“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锻炼组织能力与交际能力。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更加灵活地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提高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

(四)教学资源问题

1.硬件设备。调查显示,学校多媒体设备经常出状况,投影仪过热、电脑有病毒损毁U盘、电脑偶尔没声音、实验室电脑经常死机等,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有时不得不找后勤部门维修,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也削弱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加大硬件设备的投资与维护,除及时更换陈旧设备外,后勤保障部门应定期进行设备维修检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教材不合理。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核心,一本合适的教材除有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紧密联系实际,以适应当今时代不断更新的知识需要。现实中,有的课程使用的教材质量不高,存在很多错误,甚至使用盗版教材,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欲望。还有的教材理论知识过多,属于“灌输式”编写,枯燥乏味,给学生很少的思考空间,学生看着昏昏欲睡。好教材需要不断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期刊等教学素材,持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新颖性和应用性。因此,学校要严把教材关,征订高品质教材,并鼓励教师编写适合研究型教学的教材。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调查,有的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自由支配。管理所面对的环境瞬息万变,而课堂传授的多是静态的理论知识,与管理现实总有差距,因此专业实习对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加上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只增不减,许多实习岗位都要求实习生每周至少保证三到四天甚至五天的工作时间,这就让学生陷入为难境地。学校的学习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工作经验是就业的敲门砖,学生急于实践却苦于课程太满,放弃任何一方都会造成损失。

有的学生不满足于本科学位而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之路如万里长征,是一场持久战,多数心系名校的学生从大三第一学期就开始复习,课程太多就把考研资料带到课堂上,后期复习紧张更是不得不逃课,把心思集中到考研上。

学校应尊重支持学生多元化发展,合理安排课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既让学生集中心思,保证上课效果,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要在确保硬件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增设实验课程,力争每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有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确保理论与实践并重。

(六)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研究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落实教学的各项基本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型教学考核评价包括对教师与对学生的考核两方面:对教师的考核包括学校考核、同行考核与学生评教;对学生的考核主要由教师负责。其中,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学校对教师考核只是单纯考核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有没有教学事故,至于教学效果如何、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恰当则全部交给学生去评教。学生只能从自身感受去评价,受限于眼界与认识,往往不能发现深层次问题,如是否引入了前沿理论、是否还有更好的教学方式等。比较而言,同行考核可能会发现更多问题,但同样会因眼界与认知而有所偏差,且存在人情、关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考核才是最恰当的方法。

其次,从学生评教角度讲,许多学生登陆教务系统进行评教,由于急于完成任务,并不会仔细阅读评价内容,只是简单快速选择评价等级,草草了事,导致评教系统形同虚设。学生不负责任的评价使得教师不能及时掌握教学动态,调整教学方式。结果对教师不公平,对学生发展也非常不利。

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一是评价内容片面,只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及技能的把握,忽略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只重结果,如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等,忽略学习过程的基本状态与效果,如课堂表现、课外实践等。这种考核评价模式客观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研究型教学的学习成果,不能简单地依赖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更多地反映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能反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管理类专业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因此也不能局限于书面答卷。当前的学习测验普遍分为集中考试和分散考试,即考试课与考查课,教师应合理确定课程的考核方式,重视记忆的课程设为考试课,重视实践的课程设为考查课。平时表现在最终成绩中也应占有一定比重,如到课率、平时作业的提交情况与完成效果、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成绩等。传统的评价机制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学习过程即平时表现,导致期末考试前几周或前几天才进入学习状态成临时抱佛脚甚至做小抄等不良行为。学习过程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实际应用程度,应加大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的比重。教师应考查学生的出勤率、上课积极提问与发言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上台展示情况等,严格按规定对学生平时表现打分,计入最终成绩,引起学生重视,避免出现重学习成绩、轻学习过程的现象。

总之,学校应加大对教师与学生多样化考核的支持力度,从执行机制和奖惩机制等方面鼓励师生积极进行研究型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EB/OL].(2012-09-14)[2015-12-28].http://www.moe.edu.cn/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210/xxgk_143152.html.

[2]林海,李虹,袁建美,等.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4-99.

[3]边洁,施宙.略谈研究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成才之路,2010(11):24-25.

[4]王冰.论研究型教学的内涵和组织形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6):104-105.

[5]胡淑红.会计教学中研究式教学模式体系构建及其运用[J].财会通讯,2011(13):36-38.

[6]米德超,徐玖平,李小平,等.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四川大学商学院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11-215.

[7]梁志民,熊龙彪.研究式教学模式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3):95-96.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for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pecialties

WANG Li, REN Dan-ni, ZHANG Yu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31, 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that setting up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special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globalization vision, developing foresight and spirit of reform.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at.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oriented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specialtie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trinity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with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luding execution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The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wo mechanism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e en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ossible problems that appear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ystem.

Key Words: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specialties;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6X(2016)01-0044-06

DOI编码:10.13782/j.cnki. 2095-106X.2016.01.011

[收稿日期]2016-01-22

[基金项目]山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109)

[作者简介]王莉(1975-),女,山西翼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组织治理。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