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式试卷评析课

2016-05-14叶爱娇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

叶爱娇

摘 要:本文通过复习课试卷评析中几个主要环节的处理,来提高它的效率。通过试卷析评,使教师对当前教学的盲点得到及时补救;使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强化并重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解题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试卷评析课;课前准备;对话课堂;对话的延伸;解题思路和方法

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试卷评析课对强化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呆板,更多时候仅仅是走过场,造成教学有效性不高,甚至低效、无效。那么怎样针对试卷评析的主要环节,通过试卷析评,使教师对当前教学的盲点得到及时补救?使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强化并重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解题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1 课前准备

考试结束后,应尽快批阅试卷,让试卷快点与学生见面,及早进行反馈补偿教学,避免错误的放大作用。教师课前应着重做好答题情况记录和统计分析。

统计学生每题的得分失分情况,记录各题产生错误的情况,以确定课堂讲评的重点。错误率高的问题一般是教学中的弱点和盲点,是学生的易混、易错、易忘的知识;是学生答题易存在思维障碍的;是缺乏解题思路方法的;也有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重点评析,及时进行补偿矫正。而那些错误率低的问题进行课外辅导,把握课堂详略得当,通常需要找出错解原因,将问题归类。作如表1统计。

教师对统计情况进行教学诊断,查找老师教的原因,同时分析学生学的原因,通过找一些学生代表当面交流座谈,让学生自己诊断,分析错因,以获得确切、具体的反馈信息。将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确定讲评顺序,将需要讲解的同一类型的试题归在一起,理清此类考题考查的知识点,讲解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设计好针对性的变式训练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生试卷中好的解法进行整理,并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提高。

2 对话课堂

2.1 正确看待测试成绩

每次考试后,学生都比较关注所得的成绩和名次,此时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们对答错试题或者成绩不理想已感到着急甚至郁闷。这时很需要教师的理解和鼓励,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建议在讲评开始时对于成绩优秀的予以表扬,那些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形成使其再接再厉,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氛围。

2.2 课堂评析务必有所侧重

讲评只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才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不懂不会的变成既懂又会的,才能真正的进步和提高。

2.2.1 针对错因进行课堂对话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查找失误的原因,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课堂上可将学生几种典型错解的过程展示出来,让大家来讨论,分析错处错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利用这一“错解”和变式练习,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避免今后类似错误的发生,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巩固。

例1 已知一种c(H+)=1×10-2mol/L的酸和一种c(OH-) =1×10-2mol/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统计结果显示,有不少学生选择C或D,什么原因呢?学生很直接地认为混合后呈酸性是因为生成了强酸弱碱盐溶液,但是,这样的情况下,酸碱恰好反应吗?哪个过量?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因此,我设计如下对话。

对话1:题设中的“酸/碱” 是几元的?

对话2:若“酸”为强酸/弱酸,c(H+)与c(酸)有何关系?若“碱”为强碱/弱碱,c(OH-)与c(碱)有何关系?

对话3:酸碱恰好反应吗?

通过以上的对话,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参与讨论互动,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题目迎刃而解。(限于中学学生知识水平,不讨论分析浓强酸溶液不完全电离,以及弱酸与弱碱之间反应)

同时为了强化教学成果,设计变式练习题:

在常温下10mlpH=12的KOH溶液中加入pH=2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K+) B.c(H+)=c(OH-)

C.V总 ≥20ml D.V总≤20ml

2.2.2 把思维方法的建立作为课堂对话的重点

学生化学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头脑中缺乏知识和方法的“网络” [1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丢三落四的现象,他们只能形式的、孤立的、片面的来理解化学中知识点,一旦题设条件做出增强或弱化等方式的改变,就不能应用类比、归纳、建立模型、等价转换等使问题简化,无法有效利用题设条件,常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方法的网络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根本,而化学试卷析评是完善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的契机。教师要通过评析考题,进行适当延伸、拓展,把教学中分散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片断,构建成知识体系,同类问题规律化,基本方法类型化,真正掌握其原理,得其方法,通其变化。

例2 分子式为C5H12且其一氯代物仅有一种结构。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

对话1:C5H12是戊烷,它有3种同分异构体,把它们结构简式逐一写出来,分析一下就知道是新戊烷了。这个方法行不行?好不好?具体来说该怎么分析?

答:把三种同分异构体中一个氢原子用氯原子取代,看看各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对话2:烃结构的对称程度与一氯取代物数目有关系吗?你怎么理解结构对称性?告诉学生课本上介绍3种同分异构体中,新戊烷的分子结构是高度对称的,所以它只有一种一氯代物。问题在于怎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分子结构才算是高度对称的,还有,高度对称的结构,一氯取代物都只有一种结构吗?正戊烷结构算高度对称吗?它的一氯取代物不只有一种吧!

通过对话帮助学生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从中总结经验。

对话3:能逆向考虑吗?即帮助学生分析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的烃,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一定有相同的化学环境。C5H12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化学环境要完全相同,是否只能4个—CH3?。学生疑问是:有机物中怎样的氢原子才算是化学环境完全相同的?当学生了解了氢核磁共振图谱的概念,会很容易做判断的。氢核磁共振图谱的概念是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起来也不难。

课堂对话总结:三种解答方法,需要的知识量、思考量不同,费时不同。三种指导方法对该题的解答说明都有效。

对话4:那么这些方法的代表性、典型性在哪里?

对话5: 2010年高考全国理综题30的第6小题:“C是炔烃C5H8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引导学生用上述三种方法解答,把这个问题再扩大些:在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分析烃的一氯取代物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和结构?应该帮助学生从哪里入手进行分析才科学?

教师突出课堂对话的重点,才能提高解题指导的效率,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方法与能力。

2.2.3 课堂对话中关注解题思路的优化

在讲评试卷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审题方法的指导,善于寻找审题“突破口”,寻求解题最优方案,提高解题速度。

例3 4.6 g铜镁合金和浓硝酸完全反应,若浓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0.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指导解题按常规方法分析,由4.6 g 铜和镁在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数=生成4480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所用硝酸得到电子数,求出合金中铜和镁的物质的量,并进一步算出生成沉淀的质量。

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案的对比,抓住教学时机,优化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2.4 课堂对话中必须重视解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有些问题,学生似懂非懂,要从哪里入手呢?如实验题中有关实验操作和实验错误原因的描述,往往用词不当,层次不清,有的冗长繁琐。为了逐步纠正这种现象,试卷评析时要挑选典型应用化学语言试题,给出简练、规范、完整的描述,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读题、审题、规范答题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抓住题意关键,寻找答题突破口,按要求规范答题,从而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2.3 营造学生人人参与的对话气氛

讲评课不能因为时间紧和量大而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它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给他们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教师要根据问题的类型和讲评的目标,采取适当的对话方式。师生双方共同营造友好和谐、积极主动的对话氛围。通过现身说法,既解决问题又教育了全体学生。对话不能单纯理解成语言形式,还可以通过教学辅助手段来展示。

3 对话的延伸

一堂讲评课的结束,并不是试卷评讲的终结,也不是师生“对话”的结束 [2 ]。教师应扩大“战果”,要针对测试中暴露出的“教学问题”,通过重组、设计、改编来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最好是对某些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多角度的改造,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审题能力。

在专用《错题本》或试卷旁边订正错题,错题备注不能满足于写正确答案,关键要写错因的体会和感悟 [3 ]。分析导致错解的非智力原因,整理解题思路,查找知识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困惑。

当然,由于这种试卷评析课不是面面俱到,因而少数基础薄弱的学生,对部分试题未弄懂,他们自卑心理较严重,不愿意参与讨论,听课跟不上节奏,长此以往就会对化学产生厌倦感。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通过单独辅导来解决,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们真心感到教师的爱,树立学习信心和兴趣。当然对话的设计也应该充分关注这些群体。

试卷评析虽然不像通常的复习课那样引起教师的注意,但它有独特的作用。全体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不断改进讲评课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必富.高三化学复习课练习讲评的有效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41.

[2]杨军.运用化学习题构建常态课课堂问题的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22-23.

[3]毕晓昀.谈高中化学“错题备注”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2(12):31-32.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
浅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微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建议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打准备充分的仗,上胸有成竹的课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点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