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温晓盈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运用能力初中农村

温晓盈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本文结合一线课堂教学实际,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对于如何提高其运用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出几点课堂实施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简单接受,更大的意义在于点燃火焰,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在课堂之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 ]。信息技术课就是要根据其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集合一体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获取信息快捷、量多、无序等实际情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1 现阶段乡村中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相对弱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已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这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推进,特别是对资金、设备等需求更紧迫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一大利好。但是笔者也注意到,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和条件的不均衡性,部分乡村中学在教育的软硬件环境、教师的教学观念、教材的使用和教法的运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落后与不足,导致一些乡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运用能力相对弱化。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和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文化”到“工具论”的演变。目前,绝大多数老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黑箱处理,偏重强调操作与使用,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导致学生机械化地学习信息技术,这样很难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加工信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识工具的能力,影响了其在创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 [2 ]。比如:

1.1 不明白所学到的技能可以运用在哪些实际的生活场景中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的《图像处理》章节为例,教材中介绍了有关于像素和分辨率的知识概念,学生也听了相关的课程,应对照本宣科的考试问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实践中,笔者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若是让你冲印一张R5尺寸的相片,原始数码照片的分辨率要多大为妥?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云里雾里面面相觑。

其实这个问题,只需要把打印机的分辨率结合R5尺寸相纸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乘法,再对应到数码相片的分辨率中就可以了。教材上教了么?当然并没有。但是相关的知识点学过了么?当然都学过了。可是学生们为什么不会呢?一方面,他们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就是缺乏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貌似未知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欠缺。

1.2 不能够将所学到的相关技能综合灵活运用

八年级的学生学过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之后,就只把知识和技能局限在教材介绍的那些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制作海报的时候,需要画一个虚线箭头,学生就遇到困难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大多数学生只懂得手工用画笔来徒手画,既费时,又粗糙。很少有学生想到通过形状来结合线条的设定完成绘制。限于篇幅,教材上一般没有介绍这些功能,但是学生们为什么没有想过去查阅软件自带的帮助文件呢?为什么不能通过以前学习过的演示文稿的虚线箭头做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启发和迁徙呢?

笔者认为,实践运用能力上的薄弱,既反映了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改进教学的策略。教师要通过深入理解教材,改进传统教学策略,改革课堂组织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培养农村初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探索

农村的学生相对单纯和质朴,他们的视野较窄接触的新生事物较少。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但是他们却没有被引导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去观察网络上所获取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实验探讨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农村初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方法。

2.1 教师教学理念要更新换代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某种软件,打字速度提高到多快,或者能够根据要求作出指定漂亮的作品。现在的教材本身,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少能从实际情境出发归结问题,这就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想象和设计空间。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从实际的一个情境出发,发现现实的问题,归纳出自己的需求。

比如在闽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活动四《图像的合成》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习惯出发,构造了一个“开心农场”的情景,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农场中还缺少哪些平时常见的元素,然后再自然地过渡到把这些元素添加到画面中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课堂情境设计,既贴近了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容易理解课堂要求,也让学生在今后实际的生活中,也能够模拟课堂的行为方式,从实际的生活情境出发,发现问题、归纳需求,进而利用所学过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在课堂活动中,课题实验班的学生,更喜欢改进后的“开心农场”(如图2)这一类发散性强,不预设唯一正确结果的教学案例,相比之下,普通班的学生对于教材原例(如图1)的兴趣就大为弱化了。

2.2 立足学生实际的差异化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校学生的特点是学生的层次分化较大,有的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的媒介,知识的视野较广,有的学生就相对差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在笔者的这节图像合成课上,“开心农场”是一个发散性的大问题,它的最终作品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析出不同层次的需求。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素材,合成到开心农场中,完成自己的作品;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手段,画出一个自己的太阳花草等元素,让自己的作品更具个性化。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从农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场景实际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运用,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加工,而且还要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不同的、适合实际的课堂组织方法和教育手段。

2.3 因材施教的创新性教学

中学生正值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死板的课堂教学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厌倦。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课堂实际情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3 ]。笔者在图像的合成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差异较大。同样的一个图像合成讲解,有的学生只要听一次课就听懂了,有的学生可能单独辅导了三四次还是不明所以。在目前大班化的教学现实下,一味地要求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单独辅导,是没有特别意义的。

在这种局面下,微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在教学中,将一个完整的任务过程分解成了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制作了一个小型的微课,每个微课将关键的技术要点展示给学生看。针对农村学校这种学生学习能力分化严重的情况,微课技术能够比较好地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反复不断地观看特定的微课细节,在普通班(如图3)和实验班(如图4)的对比观测中,我们发现,有微课帮助的班级,整体任务的完成率比较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高。

2.4 团结协作的研究性学习

如果说微课是学生获得教师帮助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将学习目标简化成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就是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手段。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这种分组讨论和互助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个人总是要在一个团队中间完成相应的工作和任务的,活动的过程也需要和外界交换信息表达想法。所以这种分组探究活动组织方式,就很适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笔者的这节图像合成课上,实验班的学生被分为6

个人一小组,相比于微课而言,外向的学生更喜欢在小组 合作中,在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获得技能和经验。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是多方面的,它既包 含了学生自身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也包括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外界帮助,同时针对信息技术相关问题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为了达到提高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目标,需要教师课前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情境预设和问题假定,根据实际的操作难点,提供富有层次的各种类的帮助资源,最后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和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任煜炜,任美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J].电化教育研究,2008(3).

[2]姜昌国,丁建玲.浅析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3]利英珍.浅谈信息技术课上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3(11).

猜你喜欢

运用能力初中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方言在幼儿民间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利息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