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灾难医学报道的思考

2016-04-23吴卫红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

吴卫红



关于灾难医学报道的思考

吴卫红

【摘要】灾难医学报道不过是灾难报道中的一个很小分支或曰一部分内容,单独拿出来研究并论述,是希望理清其定义和内涵,展示其发展特点和轨迹,阐述其带来的价值,强调其应该报道的内容和特点。鉴于灾难医学报道未见有专门文章论述,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灾难报道研究论文后,利用在健康类媒体工作的优势,针对灾难医学报道的定义、发展轨迹、作用、内容和规律,记录了一点粗浅认识,权当学习笔记。

【关键词】灾难报道;灾难医学;灾难医学报道;健康传播

【中国图书分类号】 G212

作者单位: 100027 北京,健康报社医学科技编辑中心

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国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灾难事件的预警及发生后的处置,以期使灾难造成的损失最小。医学救治、公卫防疫等,在灾难发生过程中、发生后,自始至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渐渐地,当医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时,当这种作用显现的特点与传统医学学科既交叉又独立时,“灾难医学”这一新名词便诞生了。以现代媒体人的视角看,灾难本身就是重大新闻;自然而然,灾难医学报道在灾难新闻报道日趋成熟和灾难医学学科日渐活跃的双重推动下,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笔者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几次重大灾难事件医学报道事例,从灾难医学报道的发展现状,灾难医学报道的传播意义、报道内容和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阐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定 义

什么是灾难医学报道?要想阐述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几个相关问题:什么是灾难,何谓灾难医学,灾难报道指什么,健康传播的定义,灾难医学报道与灾难报道、健康传播的关系。

什么是灾难?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毫无疑问,灾难属于突发事件的范畴,根据类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社会、科技与环境之间互动的灾难。自然与环境间的灾害是客观的、自然作用下发生的灾难,是自然界力量作用下的不可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洪水、地震、海啸等;社会与环境间作用的灾难是主观的、人为造成的,如恐怖袭击、战争等;而科技与环境造成的灾难,常有“人祸”成分,如核泄漏、火灾爆炸等。灾难事件的主要类型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共同特点是:突然发生、破坏性强、影响力大、关注度高。

灾难新闻就是对那些给正常社会系统造成灾难的事件进行报道(图1),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新闻,因其意外爆发,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持久,具有社会性。

图1 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常常占据报纸的头版

什么是灾难医学?根据2015年出版的《灾难医学与人道救援词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灾难医学是研究灾难的预防、响应、健康康复和各种灾难引发的人道问题的医学,具有与各健康相关学科协作作用,如与儿科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急诊外科、社会医学、军事医学、社区护理、国际卫生等,以及其他与灾难综合管理相关学科的合作。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刘中民认为,灾难医学简单说就是研究如何减少灾难所引起的负面健康效应的科学。灾难医学涉及的学科很多,既需要与核医学、放射医学、化学、生物学、公共卫生学、医学心理学、重症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医学等医学内部学科协作,还要与灾难学、管理学、心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天文学、水文学、建筑等医学以外学科协作。

何谓灾难报道?灾难报道内容应该包括公共卫生、环境、生态、群体救治、政治危机等。而灾难医学报道的内容应该涵盖灾难医学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即不仅包括群体救治、公共卫生等医学内容,还应包括环境、生态、水文、地质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但非医学范畴的内容。

近年来,新闻理论研究领域从西方引进了健康传播的概念,并有多篇研究文章。在张自力的《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1]一文中提到,根据健康传播研究者关注度的差异,提出了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重要方向,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列在第9项。作者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恐慌。研究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危机发生后的有效传播和应急预案不仅有很强的学术价值,更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灾难医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有一定区别,又有交叉之处,比如同样是传染病流行,H1N1流行只造成局部暴发,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破坏力、震撼性都比较弱,未被列为灾难事件;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流行却是一起极为典型的灾难事件。既然有学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健康传播研究的一个方向,因此,笔者认为,灾难医学报道也应是健康传播的一个特殊分支。

灾难医学报道又和灾难报道交叉,还和健康传播交集,既有灾难的特点,又可以借鉴健康传播报道思路。笔者归纳认为:灾难医学报道是一门交叉学科,是涉及灾难事件的健康传播,因此要尊重两个规律——灾难报道的规律和健康传播的规律,而前者更突出、更重要。这是因为健康传播主要是指健康信息传递和分享的行为与过程。

有学者认为,由于学科起源、研究方法、缺少跨学科合作等原因,使得我国新闻传播学者尚未大规模介入健康传播研究,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灾难医学报道了。不过,笔者却认为,灾难医学报道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多学科合作开展研究,并根据灾难医学满足受灾人群的需求制订传播策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2 灾难报道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2.1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历程 很久以前,我国就开始管制灾难新闻报道。下面以时间为节点,列出国内灾难新闻研究学者进行的总结。

1949—1980年,“党本位”的单向度闭合报道模式,突发事故灾难报道处于“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势,灾难新闻报道长期处于自上而下的严密控制状态,所以有“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的说法[2]。

1980—2003年,“事本位”的多向度客观报道模式,突发事故灾难报道控制逐步放松。1989年1月28日中宣部《关于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通知》规定:“为了争取新闻报道的时效,对于不同性质确定在不同范围公开报道的突发事件,可分阶段发稿。新闻发布单位在获得中央或地方有关部门提供的或记者自行采访到的确切消息后,应尽快发出快讯。先是对最基本的事实作出客观、简明、准确的报道,然后再视情况的发展做出后续报道。”这说明这一阶段开始努力追求灾难新闻的时效性,重视读者的知情权。

2003年至今,“人本位”的全息开放报道模式。2003年SARS疫情早期“禁报迟报”的严重后果使党和政府警醒,确立了及时公开报道疫情的全新机制。随后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打开了灾难新闻报道的空间,强化了专业精神,逐步走向制度化。

沈正赋认为,建国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对于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大体经历了从“不报”到“少报”到“如何报道”三个发展阶段,报道特征上长期保持着“三多三少”的倾向,即:多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多报道领导,少报道群众;多关注群众,少关注个体[3]。

2.2新闻专业主义在灾难医学报道中的实践 目前,新闻专业主义被媒体认可并强调。虽然这个概念源自西方,但对新闻从业者职业精神的要求是不分国籍的,其代表了新闻工作发展的方向。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表述新闻专业主义的功能时用了3个名词:监视者、论坛和教师。这3个名词清楚阐释了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和表达形式。灾难医学报道特别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因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最核心思想就是要以独立的身份、负责的态度,用客观优秀的新闻为广大读者服务。对灾难医学的报道,无疑是检验新闻专业主义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未来由专业人士引导、把关也会成为主流,这也是提升灾难报道质量的必备条件。现以1998年夏天长江洪水泛滥报道与2003年SARS肆虐全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对国内医疗行业龙头报纸——《健康报》在这几起灾难事件中的报道进行对比,说明灾难医学报道在体现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方面经历的一个逐渐成熟、进步的过程。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全流域及嫩江干支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健康报》从8月1日起至26日,相继派出17名记者奔赴灾区,他们与驻地记者一起从抗洪第一线发来报道,对灾区军民和白衣战士抗洪救灾防病的事迹作了比较全面的报道(图2)。但是,这次报道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报道内容不够丰富。经统计,主要文章共6篇,其中3篇文章分别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卫生部、中央军委发布的文件;另外3篇为通讯,分别刊登在8月6日、8月25日和8月30日。8月30日掀起一个高潮,共有13位该报记者从长江沿线受灾最严重的不同地方发回稿件,在一版形成一篇组合式报道。而以受灾群众为主体的报道仅一篇,是在次年冬天由驻地记者投来的——《灾区的相亲们还好吗》。能够派出如此多的记者赶赴受灾现场进行采访报道,足见《健康报》领导的新闻敏感性之强、责任心之重,但遗憾的是报道的篇幅仍显不足,也没有冷静客观地揭示洪水发生的人为原因——过度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破坏生态平衡等内容,缺乏全景策划的思路,这些在其他综合媒体均有体现。

图2 《健康报》在1998年我国特大洪灾的报道中,不仅注重引导正确舆论、凝聚人心,还关注了救援人员的营养问题(图《健康报》1998年8月30日报纸)

再看SARS报道情况。其一,从报道时间看非常充足,从2003年2月11日到2004年,一直有报道,文章数量多达近4000篇,报道频度相当充分,可谓不遗余力。其二,报道内容也非常丰富,从科普、科技到人物通讯、医护自由来稿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渴望。其三,持续深入报道增多,且体裁呈现多种形式。其四,新闻导向正确。有明确的主题、充足的时间、丰富的内容、正确的导向,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渴求。美中不足的是反思、深层次文章较少。

2008年汶川大地震,除具有上述SARS报道时展现出来的特点外,反思内容明显增多。例如,灾难医学、科学救援等概念在这时多次见诸报端,有多名记者刊发了大手笔文章。2009年9月15日《健康报》记者发表了《新中国卫生60年记忆 SARS促生一个新体系》,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应运而生的过程。同年,该报记者写的《抗灾催生灾难医学救治体系》刊发,之后呼吁开展灾难医学研究、加强灾难医学学科建设的文章陆续见报。

通过以上对比发现,《健康报》记者对灾难医学的报道一次比一次全面、深入,从偏重一点、一面到全程追踪式的连续报道转变,打破了“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的思维惯性,在报道理念和方法上都有极大的突破。同时,灾难医学报道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也逐渐体现出来。不过,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灾难医学报道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报道重点有偏差。对医务人员的报道多,对受灾主体的报道少;科普知识报道多,灾难发生的原因报道少,尤其一些环境、生态、地质等大健康概念报道少。二是报道手段相对落后。如1998年还很少依赖发邮件传送稿件,发稿效率比较低,所以信息不够充分也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等形式可以及时、快速地对灾难事件进行报道。三是报道的客观性还不够。如对于灾情的报道正面描述多,问题报道少。比如在天津港特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治中,由于医务人员经验缺乏,在救治环节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果能加强二次检伤或首诊就多科会诊,可以及时正确分流伤员。这些信息如果能及时报道出来,可以指导参与救治的医院和医务人员,避免走弯路。

在阅读了大量灾难新闻研究文章后,笔者发现,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如何第一时间把真相报道出去,灾难对社会、经济、百姓带来哪些影响、影响有多大,灾难事件发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问责等,而涉及医学领域的关注比较少,报道文章零散。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SARS期间,综合媒体的报道非常出色。SARS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转折点,大大推动了中国疾病控制事业的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这一大进步与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密不可分。只是灾难医学报道不能完全涵盖SARS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

3 传播意义

3.1发挥正面宣传作用 灾难本身只能给人民群众带来伤痛,但融入了人文关怀思想的灾难新闻报道却可以从支离破碎的灾难现场迅速凝聚人心。灾难新闻报道不仅要报道灾难的惨痛,更要报道灾区人民群众英勇抗灾、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现人性的真、善、美,鼓励人们振作精神、自强不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勇敢面对眼前的困难。杨保军认为,“新闻媒体在突发事故灾难中应该扮演以下四种角色:准确信息的报道者、正确舆论的引导者、不当言行的监督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盛蓉认为,社会预警是媒体在突发事故灾难中的主要社会责任,它可以促使突发事故灾难广为人知,引导公众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的态度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减少公众的恐慌心理,从而促使政府和社会采取相应行动,减少灾难的破坏性[4]。比如SARS期间,广大媒体用大量篇幅歌颂了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患者、救死扶伤,在社会树立了崇高形象,建立了不朽功勋。医务界的正面形象通过媒体传播后,感动了社会,让广大群众理解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也极大地鼓舞斗志,坚定了战胜SARS的信心。据统计,《健康报》在SARS期间发稿量近4000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弘扬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样的正面宣传非常必要。

3.2普及科学知识 灾难医学报道往往是灾难报道中的先行者。医学报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一旦有灾难发生,一定有伤者,需要进行救治,所以医务人员常常是除了受灾群众以外最早接触灾难的人。而客观、科学的报道,不过分渲染灾难危机,可以避免社会产生恐慌情绪。例如,2002年11月16日,广东发现首例SARS患者,当综合媒体还未关注SARS疫情时,作为医疗行业的最大媒体——《健康报》,已经在不断刊登关于SARS的报道。如2003年2月11日该报一版刊登了本报记者采写的《广东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并开始陆续在专版刊登科普文章,宣传如何防治,避免在群众中造成恐慌。从2月11日至4月1日,该报共刊登22篇相关文章,且多数在要闻版,这比其他媒体要早报道了很多。如果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这种优势无疑将异常明显地显露出来,科普知识的传播也会更及时、更广泛。再如,《健康报》于2011年3月18日刊登《关注日本大地震冷眼看待核恐慌》,简单明了地说明周围无处不在的核辐射,对稳定人心、科学冷静面对核辐射起到了正面引导作用[5]。

3.3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一个灾难频发的时代,一次灾难就是一次危机,如何化解危机需要众志成城,而媒体在化解危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沈正赋指出,在现代社会,媒体在危机处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媒体所从事的大众传播活动是社会结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远不止“环境监测”一项,还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答疑解惑、协调社会、传承知识等众多功能。通过对灾难的正确报道,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消除恐慌,培养理性参与意识;引导社会舆论,唤起社会良知;维护政府形象,促进政府决策等[3]。

4 内容及特点

灾难医学报道要突出灾难的特点,灾难发生后,以救命为主,那么开始要先报道什么?灾后救援进展如何?灾难发生过了几天,做哪些跟踪报道?地震的报道包括哪些内容?大的爆炸事故要怎么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怎么报道?

4.1内容宽广 灾难发生后,灾难医学报道的核心内容应是灾难基本知识、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基本急救技术、不同伤紧急处理原则和办法(比如核化生灾难、化学事故、火灾爆炸、交通运输化学事故、地震、战争等)、灾难伤员检伤分类后送、灾难管理及灾后心理救援,再有就是医疗救援设备、方舱医院、方舱车等,空中救援,移动医疗救援设备配置、相关物流等。例如,2011年在日本发生9级地震和海啸后,发生了福岛核泄漏。日本《朝日新闻》关于针对地震震级、强度、起源等内容作了大量科学分析类报道[6]。《纽约时报》不仅关注地震海啸后因为地震导致的核泄漏本身,而且从科学、技术、环境等角度,对核电站的发展历史、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及救援的难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度解读,让受众对核电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7]。

4.2三个层面 以日本大地震、核辐射报道为例,其具体可以分三个层面: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观念。核辐射的健康知识包括核辐射的专业知识,如分级、扩散途径等;健康技能指如何防止核辐射的技能措施,如通过什么方式规避核辐射;健康观念指如何看待核辐射的问题,观念包含在具体传播内容中。此外,还应包括如何避免发生核辐射,防治政策和办法有哪些,对环境可能发生的近期影响和远期效应等。后者虽然与健康无直接关系,更着眼于宏观层面,但其实是影响公众生命安全的更核心内容,所以应在灾难医学报道范畴内。由此可见,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观念是灾难医学报道的主要内容。

灾难医学报道需要积累。当媒体特别是像《健康报》这样的行业媒体,加强在灾难医学报道方面的积累,不仅将对灾难医学有着日益敏锐的触角,而且涉及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强量、强效的报道将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贯穿灾难报道的全部过程。

4.3重视人文关怀 仅仅传播知识和观念还不够,还要有关于人的报道,即救援者和被救的伤者也是灾难医学报道的主体。人们迫切关注的焦点不仅是灾难的破坏程度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关注灾区人民群众的受灾情况和现实状态。新闻媒体只有重视人文关怀才能获得公信力和生命力,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否则将只是冷冰冰的说教,缺少温度和人情味。人文关怀是挖掘理性的、具有社会学视角和批评意识的、深入人心的人文关怀,而不是简单、表面、形式上、哗众取宠的人文关怀。通过人性化的灾难报道,把受灾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及时向社会传递,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实施救助,引导受灾群众辨证、理性地认识所遭受的灾难,处理好面临的问题。

5 小 结

由于活动范围和精力有限,人们越来越依靠传媒所提供的信息来实现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正如居延安所说:“我们看不到世界本身,看到的是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因此,态度科学、精神理性、尺度客观,这些原则都是媒体报道突发事件中必须首先确立的。在每一条新闻报道背后,新闻事实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要做到真实地还原现实,除了对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真相科学地探求之外,还要对新闻事实相关的科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具体的报道中真实客观地呈现事件本貌,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在灾害性突发事件面前,用及时准确的报道消除受众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安,更好地处理负面事件,将国家和人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灾难医学报道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1)科学性是灾难医学报道的最主要特点。灾难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灾难对人体损伤的规律,制订合理的卫生保障方案,动员必要的医疗卫生力量组成严密的救援网络,充分发挥医学科学技术能力;同时控制灾后疾病或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灾区群众健康。灾难医学的报道内容应该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内容,涉及的是科学领域,必须体现科学性。(2)要体现出客观性、理性、克制,避免因报道而引起人群恐慌,误导读者。(3)应激性是灾难医学报道的突出特点。报道的正面效能体现在第一时间传递真实信息。灾难事件的共同特征是:反常性、破坏性、紧迫性和关注性,因此,能否第一时间发出权威、正确、全面的关于灾难的真实情况,是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5, 12(3): 42-48.

[2]董天策, 蔡 慧, 于小雪.当代中国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演变[J].探索经纬, 2010(6): 21-24.

[3]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M].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0: 10-36.

[4]谢耘耕, 曹慎慎, 王 婷.突发事件报道[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27-42.

[5]冯俊霞.健康传播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6]裴昱.中日报纸灾难新闻报道比较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7]黄禹铭.《 中国青年报》、《纽约时报》灾难新闻报道对比分析[D].西安: 西北大学, 2012.

(2015-11-06 收稿 2016-03-03 修回)

(责任编辑 郭 晓)

• 论著| ORIGINAL ARTICLES •

Ponder over disaster medicine reports

WU Weihong.Department of Medicine Science Editorial Center, Jian Kang Bao, Beijing 100027, China

【Abstract】Disaster medicine reports are only a small branch or a part of disaster reports.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and discussed it with a hope of clarifying its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showing its development feature and pathway, stating its value, and stressing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that it should cover.In light of no special paper discussed this theme befor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health media,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definition, development path, effect, contents and rules regarding disaster medicine news reports, which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a large number of papers on disaster medicine reports.

【Key words】disaster reports;disaster medine;disaster medicine reports;health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吴卫红,本科学历,主任编辑,E-mail:jkb342@126.com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3.001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
对马拉松运动“媒体奇观”现象的探析
医院健康传播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措施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问题探析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浅析自媒体时代我国健康传播的发展
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燕赵都市报》做好健康类新闻的认识与实践
新疆乡镇居民健康信息传播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