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4-17孟枫平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基础会计通识教育

王 丘,孟枫平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通识教育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丘,孟枫平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通识教育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及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要求。在分析这些新要求的基础上,以着重能力培养、兼顾特色培养、突出按需培养为导向,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成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通识教育;“基础会计”课程;能力培养;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

一、 通识教育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基础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已逐渐成为通识教育背景下各经济管理类及其他一些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通识教育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如下新要求:

1. 对教学主体提出的新要求

教学系统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教师、学生等主体要素及教学内容等客体要素。“基础会计”授课教师面对各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广博的经济管理专业能力,以及较丰富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同时,作为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但内容相对枯燥,因此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课堂调度与统筹能力,将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学生尚处于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知识积累尚未形成,对于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工作经历“双缺”的这些学生而言,学习“基础会计”课程需花费较多的时间。

2. 对教学客体提出的新要求

教学内容是师生共同实施行为的对象,主要包括课程、教材等。专业课程建设与公共课程建设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着重精、专、深的专业能力培养,而后者着重相对基础且宽泛的通识能力培养。按通识教育要求进行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它的教材需考虑基础性、综合性及全面性。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客体面临如何在综合性与专业性知识之间取得均衡的选择问题。

3. 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职会计,而是培养各行业从业者的基本经济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能力。“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大量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学习者的管理技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学教学的硬件配置不合理,尤其缺乏必备的会计学的实践教学手段和设施。通识教育对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基础会计”课程必须打破固有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二、 通识教育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1. 着重能力培养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和实用意识的养成。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基础上,将管理的知识、方法、能力与已经具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渗透、互补,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重构、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2. 兼顾特色培养

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不同知识重构需求,在着重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特色培养。例如,为学习纺织工程的学生定制纺织服装产业链资金运作教学实例,在实践教学中模拟纺织企业业务流程和会计业务等。

3. 突出按需培养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应该为学生着想,为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也为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提供更扎实的综合能力提升平台。

三、 通识教育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1. 教学主体的改革实践

我校(安徽农业大学)“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主体改革主要是推行师生“教学共同体”制度,即在基础理论教学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对会计基本假设前提、会计要素的理解与掌握,先由教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与总结,再由教师答疑解惑;对于必须掌握的会计基本技能,在理论教学时先进行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讲解,然后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通过亲手操作,逐渐地由生到熟,最后运用自如。例如根据背景业务反复进行会计分录编制实训,在多次实训后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的正确率显著提高。我校会计学方向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三年先后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3人,同时盘活存量教师资源,支持和鼓励具有会计从业经验的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授课,从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学习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我校对全校开放“基础会计”课程的选修,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年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遍布全校各学院各专业,且对教学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2. 教学客体的改革实践

教学客体的改革难点在于,课程内容与教材如何构建均衡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知识体系,为此教学团队在大纲制定、教材选取、辅助教学资料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对会计学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原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将教学重点放在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基础会计报表内容构成等,要求学生掌握并应用会计信息。同时组织编写了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如《农业会计学》等,但在授课时并不指定教材,而是列出较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参考书目,将阅读选择权也交给学生。将“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为全校各专业学生量身定制了各种综合情境案例,编制了与理论教学同步的辅助教学资料,如《案例集》《实训手册》等,学生可根据未来专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辅助学习内容。

3. 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何让枯燥的基本原理变得生动,让繁琐的业务处理便于理解,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我校实施“支架式教学”[1],即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便于理解的概念框架。其首要环节为搭脚手架,教学团队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主题,建立概念框架。第二个环节为创设情境,即将主题细化为若干个节点,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第三个环节是依托问题情境设置几个任务,让学生独立探索。第四个环节是由学生自由组团, 进行团队协商和讨论。最后一个环节是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和团队成员互评。 在情境创设上[2],围绕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 实施有趣性生活化创设。例如用家庭与婚姻关系解析资产和负债的概念, 以口诀简化借贷记账法中不

同性质账户记账方向的规律。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结合。对信息化实验室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购置符合发展现状的会计实践教学软件并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只要通过身份认证即可在校园网覆盖的任何区域进行会计实践操作。课堂理论教学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微课视频与实物演示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师生互进式探究相结合。课程考评采用多种形式,如闭卷笔试、机试、课程论文等。

参考文献:

[1] 陈丽.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249-250.

[2] 卞媛媛.中职“基础会计”课程实施情境教学的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5(15):58-60.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zjjh008);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12zs02zd)

作者简介:王丘(1971—),女,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化。E-mail:qiuwang@ahau.edu.c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3-0254-02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基础会计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