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分院的转型发展

2016-04-17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规划

刘 琼

(江西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分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分院的转型发展

刘琼

(江西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分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摘要:江西服装学院为江西省首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其转型发展既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服装设计分院结合专业现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转型发展规划。

关键词: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分院;转型发展;规划

2015年初,江西服装学院获批成为江西省首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学院专门成立了专项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转型工作安排表。

一、 江西服装学院转型发展的优势

江西服装学院成立至今已有24年,有着较为扎实的办学基础。从创办以来,学院一直坚持“艺术+技术”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自2008年以来,学院实行职业经理人代理制度,由专家治校,办学机制相对灵活。民办高校的体制决定了学院在进行各种改革创新时可以做出快速反应。 多年来,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全力满足产业人才需求,同时根据岗位核心技能开设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并且注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三高”就业目标,即高标准、高薪酬、高体面就业。

二、 江西服装学院转型发展的难度

江西服装学院在成立时的现实困难导致在确定校址时存在偏差,选择了较为偏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和削弱了学生获取行业企业动态信息的敏锐度。此外,南昌及其周边的服装企业呈现单一性的特点,多为加工型企业,代工利润微薄,竞争力不强;产品结构也较为简单,没有自主品牌,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企业少之又少。

江西省服装产业发展也较为滞后,与服装加工配套的纺织服装原辅料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包装业等产业链不完整。当地服装企业所需的服装设备、面辅料、包装材料等基本上在周边省市采购,或直接从国外进口,也有用低档产品替代的。这严重制约了江西省服装产业的发展。

学院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人才。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受体制限制,高职称、高学历、专业领军人物比较难引进;师资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理想,使师资队伍建设的延续性受到极大影响。虽说是一所艺术类院校,但因办学时间不长,校园中的时尚艺术气息不够浓郁,文化底蕴有待积淀与提升。

三、 服装设计分院转型发展的思路

江西服装学院设有下列教学机构:服装设计分院、服装管理分院、服装工程分院、服装商贸分院、艺术分院、传媒分院、中专部、公共教学部,共6分院2部。作为学院的基层教学单位,服装设计分院一直发挥着领军示范作用,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本科卓越设计师实验班和专科培优班的建设。

服装设计分院的本科专业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班)专业(已毕业且停止招生)35人,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已停止招生)147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13级195人、2014级318人、2015级320人。分院一直在探索转型发展的思路:办什么样的分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怎样才能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

分院院务会集思广益,制定了如下分院转型发展工作流程:

(1)召开骨干教师、教研室主任、优秀学生座谈会,讨论分院转型发展思路和学院领导关于转型发展的要求,同时查阅借鉴兄弟院校转型发展的方案。

(2)对服装产业集群区域的校企合作企业、高校进行走访,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人才需求是否接轨,专业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所需技能是否结合,搜集、整理国内外各大院校专业建设资料,为分院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3)制定分院转型发展规划。

分院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的资料。包括江西省内目前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九江学院、赣南师范学院6所公办院校,江西科技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南昌工学院3所民办院校,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1所独立学院;以及国内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闽江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通过分类整理资料,学习、吸收借鉴其他院校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

四、 服装设计分院转型发展的规划

服装设计分院院务会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是否合拍;(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是否一致;(3)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是否对接。分院结合专业现状,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等方面来制定转型发展规划。

1. 培养目标

分院坚持“勤、信、博、雅”校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原创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有较强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品牌竞争意识,掌握服装企业运作流程和服装市场流行动态,准确把握时尚潮流并能预测每一季的流行趋势,能够在服装行业领域及相关产业机构从事企划、设计、陈列、买手、管理等工作,或在服装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目标岗位有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时尚买手、服装陈列,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分院设定培养的人才除具有“专业硬功夫”外,还应具有“软能力”,使这些人才 “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

2. 培养模式

分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思路,探索“3+1+3+1”,即“分段+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第1~3学期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及认知实习;第4学期进行专业基础综合实习;第5~7学期学生自行选择女装、男装、童装、针织服装任一模块学习;第8学期进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以往的培养模式有所不同。在第4学期将学生分组派到不同的校企合作单位,由企业指派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基础综合实习。前3个学期,学生学习的都是公共基础课及少量的专业基础课,还没有接触到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此时将他们安排到企业能做什么呢?有些教师对这一安排提出了质疑。而分院认为,分院设定的预期目标是让学生在企业相关的岗位上经过专业基础综合实习,了解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它并不是以往进行的岗位实习,而是对服装行业企业的整体认识。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综合实习后,会对第5学期及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有更多的思考,有利于结合自身兴趣与爱好,规划个人未来发展,在项目方向、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也会更加理性。

3. 课程设置

分院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拓宽实训课。修订了2015级本科、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地图”,使学生对课程开设时间、各门课程的连贯性有较为直观的认识。新增多门选修课,如童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民服结构设计与工艺、流行趋势预测与分析、服装消费者行为学、摄影、表演、女德等。

课程设置体现了“专业硬功夫+软能力”的要求。“软能力”主要体现在审美能力和对时尚的敏锐感知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大时装周及博览会,参观国际品牌旗舰店,购买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的服装资讯,并做好课外调研。“软能力”的培养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设计灵感。

分院还将出台《服装设计分院学生课外调研管理办法》,使学生课外调研有计划、有监控、有反馈、有考核,并纳入学分计算成绩。

4. 师资队伍建设

分院现有的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共有专职教师39人,行政兼课教师7人,同时外聘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业师5人。在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5人,“双师型”教师14人。他们绝大多数是高校毕业的“校对校”式教师, 因此缺少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分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与矛盾,如虽然有14名“双师型”教师,但大多数教师的技能与职称、学历不匹配,且与企业生产运作所需的技能尚存在差距。

未来几年,分院将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大力引进学科领军人物,在原有师资队伍中培养课程负责人,淘汰绩效考核末位教师,吸纳本专业高学历或行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版型师、工艺师;同时利用假期委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或进入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

5. 产教融合

多年来,校企合作是江西服装学院办学的一大亮点[1]。服装设计分院认为,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目标是“教”,即在真实生产实践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把产业活动与学校教学密切结合,学生接触的是企业生产任务,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产教融合是企业和学校互惠合作的平台,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降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2]。同时,产教融合也有利于拓展办学途径,实施多元发展,强化专业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的“三源整合”。

分院以往更倾向于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与地方的中小型企业联系不多,在人才培养上也更注重于大公司的职业要求,这一方面与学校所处区域的企业情况相背离,另一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不到促进作用。从产教合作的对象来讲,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一般拥有较为完善的独立研发机构,而中小型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大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其发展恰恰更需要我们这类职业院校的支持,所以更适合作为产教合作的对象。

2015年,分院领导与福建省石狮市政府商议,决定利用石狮市的服装产业链集群及鹏山工贸学校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和建设校外教学基地。分院聘请了一批石狮市服装行业的企业老总、设计总监担任兼职教师,为在校外教学基地学习的学生授课,他们将最前沿的服装资讯与技能融入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系列讲座、实地考察服装企业等多种形式开展,也可以项目驱动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再以服装行业现行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优秀学生及作业可进入公司的研发项目中。

6. 科研方面

服装设计分院以转型发展、创新创业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程团队为单位,由课程负责人组织探究转型发展中课程间的重组、合并和增减问题。同时,分院还将科研项目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中,所占权重逐渐加大,并结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将课程教学与产业合作相结合,除发表相关论文外,还应尽力做好配套的横向课题研究与专利申报项目。

7. 学生管理

鼓励学生在加强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赛事活动,如润华奖服装设计大赛、华服设计大赛、创意饰品设计大赛等,还计划举办创客大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参加各项大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做到了在学中研、学中创,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分院将拟定《各类学生奖学金评定标准补充规定》,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包括横向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红衣坊项目开发等。分院还将不定期举办“创业帮——我身边的榜样”系列校友讲座等,引领、规划学生开展创业,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王维坤,温涛.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7):80-83.

[2] 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30-31.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JXJG-15-26-4)

作者简介:刘琼(1972—),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企业管理。E-mail:136189357@qq.co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3-0179-03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十三五规划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