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2016-03-01廖伟书龚晓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

廖伟书 龚晓兵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d口服,连用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脂、Hcy和hs-CRP水平。结果: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血清TC、TG、LDL-C、Hcy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HDL-C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Hcy及h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ACS患者血脂、Hcy及hs-CRP水平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91-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其病理特征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和出血,进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人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发现,Hcy水平升高是ACS、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1]。近年来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具有前体炎症因子的作用,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成分的炎症过程,在斑块不稳定性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2]。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用较敏感的方法检测出血清中较低浓度的CRP,其检测敏感度可低至0.15mg/L,主要适合于低活动度全身炎症性疾病。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3]。本研究对ACS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同时在用药前后采血检测Hcy和hs-CRP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ACS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确诊。除外脑卒中、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及1个月内服用过调脂药物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2.8±13.2)岁,急性心肌梗死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2.8±13.7)岁,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吗啡和地西泮镇痛和镇静,阿司匹林和肝素等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服药4周。

1.3 标本采集及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及治疗4 周后抽取静脉血3ml,用离心机3500r/min离心7min后分离血清置于-80℃冰箱中冷冻待测。Hcy测定采用荧光生化法,所用仪器为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hs-CRP测定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CO-PA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则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及氧化物酶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的血脂四项、Hcy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血清TC、TG、LDL-C、Hcy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HDL-C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血脂四项、Hcy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ACS的基本发病机制为易损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表面血小板聚集,并发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心肌供氧量减少和心肌缺血加重[4]。Hcy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为人体内的一种反映血管损伤的含硫氨基酸,正常人体内的含量很少。现有研究证实[5],血清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Hcy导致ACS的病理机制有[5-6]:①Hcy对血管内皮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②高Hcy影响凝血系统。Hcy通过激活血小板,增强其黏附与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并最终导致ACS的发生。③Hcy产生的自由基和过氧化氢能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自身氧化,而修饰氧化的LDL不仅能影响一氧化碳(NO)的合成及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活性,而且能加重内皮功能的受损。④Hcy还能影响炎症因子及黏附分子的表达,介导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

有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脱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合成,外周血淋巴细胞也可少量产生。研究表明CRP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7]。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作用包括[8]:激活补体系统,增加分子粘附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吞噬作用,刺激NO的生成,增强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和活性等。有学者研究表明[9],ACS患者血浆中hs-CRP、Hcy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会随心肌缺血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联合检测三者水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阿托伐他汀为新一代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阻断胆固醇的生成,而上调细胞表面的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除具有降血脂作用外,还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活性,抗凝及抗血栓形成等多重作用[10]。闫伟等[11]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Hcy和白介素-6水平,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戴志江等[12]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且阿托伐他汀用量40mg较10mg的降脂及抗炎作用更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TC、TG、LDL-C、Hcy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而HDL-C则明显升高,且Hcy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学者[10-11]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ACS患者的Hcy、hs-CRP及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内皮作用,同时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从而防止ACS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Zylberstein DE, Bengtsson C, Bjorkelund C, et al. Serum homocysteine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from coronary: a 24-year follow-up of the population study of women in Gothenburg[J]. Circulation, 2004, 109 (5):601-606.

[2] 朱润秀,袁军,李攀,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ox-LDL、hs-CRP、Hcy、IMT 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医学,2015,37(5):441-444.

[3] 高娟,苏立凯,王德超,等.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研究[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4):87-89.

[4]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6-255.

[5] 吕璘琳,孙芹敏,宋明慧,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6):707-709.

[6] Joseph J, Joseph L.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vascular disease: new mechanisms beyond atherosclerosis[J]. Metab Syndr Relat Disor, 2003, 1(2): 97-104.

[7] Gacho O, Legrand V, Biessaux Y, 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significanc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before and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J]. Am J Cardiol, 2007, 99: 31-35.

[8] 马依彤,霍勇. 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3-404.

[9] 李文军,李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研究[J]. 北京医学,2015,37(1):72-73.

[10] 罗晓丽,邓仁生,申源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207-3209.

[11] 闫伟,王有恒,冯军鹏,等.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和白介素-6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02-1003.

[12] 戴志江,徐艳秋.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33-1334.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