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

2016-03-01胡嘉威刘嘉杰霍志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穴位埋线痛症研究进展

胡嘉威 刘嘉杰 霍志豪

【摘要】查阅整理近十年来穴位埋线治疗痛症的相关文献,对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治疗痛症配穴处方和临床疗效进行综述,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穴位埋线;痛症;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5.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35-04

疼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临床症状或疾病[1],然而疼痛常被医生漠视。1970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无疑这是身体局部状态或整体的感觉,而且也总是令人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上的感受[2]。中医学在疼痛病因病机与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等的相互关系上,认为阴阳盛衰、气滞血瘀等均可产生疼痛,具体将其病因上划分有内因、外因与不内外因。外因包括风寒暑湿及疫疠等因素,内因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不内外因如跌仆损伤等。中医学对疾病疼痛的治则,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进行治疗。参照不同的病机采取“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等治疗原则。对具体疾病的疼痛分别采取解表、清热、理气和肝、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等治则,并配合各种外治法如针灸、按摩、推拿等进行综合治疗。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发展,也是中西医相结合的丰硕成果。埋线疗法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表达,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疏其气血”、“令其条达”[3]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埋线疗法使临床针灸从反复多次的镇痛治疗模式发展到一次长效的镇痛模式[4],不仅提高了针刺治疗疼痛的效果,而且仅需每周1次,因此方便了患者就诊治疗。埋线疗法在材料器械和临床各科运用上的进步也成为了针灸治疗痛症的发展新方向。

1 穴位埋线治疗痛症的材料及器械

目前穴位埋线常用的材料有羊肠线、胶原蛋白线、化学合成线、生物蛋白线(PGLA)。注线用的羊肠线有0号、1号、2号、3号、4号等不同规格,长度视穴位情况而定,0.5、1、2、3cm不等。穴位埋线所使用的器材可分为一次性埋线针具和其他器具,包括一次性普通注射针头、50mm毫针(剪去针头)、2%碘酒、75%乙醇、注射器、无菌棉球、纱布等。传统的埋线方式和器械例如切口法、穿线法和U线法由于创伤较大,目前很少使用。一次性埋线针具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临床应用,既解决了传统埋线技术创伤大易感染的问题,防止了针具反复使用导致二次感染,又提高了埋线时效和埋线质量,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痛症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2 穴位埋线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穴位埋线由于操作方便、疗效持久,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痛症的治疗。笔者查阅近十年埋线治疗痛症的相关文献,从疾病分类大致可分为妇科、骨科、内科、神经科、肿瘤科等,其中尤以骨科与内科疾病运用较多居多。

2.1 妇科相关疾病 孙氏[5]取关元、肾俞、足三里、中极、三阴交等穴PGLA微创埋线治疗痛经,多次治疗后行经痛止,随访一年未复发。陈氏等[6]以三阴交、次髎、关元穴为主,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并与针刺治疗、西药治疗互相参照,共计埋线组49例、针刺组40例,西药组43例,发现埋线治疗后症状均优于其他两组。陆氏[7]用针刺配合埋线治疗法与口服药物对比治疗原发性痛经,埋线取穴为次髎和十七椎,治疗三个疗程后,针刺埋线组疼痛明显降低。王氏[8]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关元、肾俞、气海、神门等穴埋线治疗经行身痛患者29例,治愈25例,好转4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李氏[9]取三阴交埋线用于分娩镇痛,并与正常分娩做对照,发现疼痛级别在治疗后有显著性改善。李氏等[10]取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膈俞等穴治疗初产妇,分穴位埋线组与常规护理组共110例,结论为穴位埋线组埋线后不同时段宫缩痛明显降低,宫缩痛停止时间也明显缩短。赵氏等[11]取肾俞、天枢、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气海、足三里、关元、血海、水道、归来等穴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50例,临床治愈40例,显效与有效共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肖氏[12]取关元、气海、太冲、次髎、三阴交等穴埋线,配合耳穴,治疗急性盆腔炎后遗症中慢性盆腔痛,治疗100例,治愈62例,好转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

2.2 内科相关疾病 彭氏[13]选取额旁2线(MS2)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病人中治愈50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于氏等[14]以郄穴为主埋线治疗胃溃疡27例,痊愈22例,显效4例,有效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孙氏[15]以脾俞、胃俞、足三里为主埋线治疗胃脘痛,1次治疗后有明显缓解,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复发。许氏[16]选取脾俞、胃俞、肝俞、胆俞、三焦俞、上脘、中脘、粱门、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穿刺埋线治疗胃脘痛300例,治愈175例,好转93例,未愈32例,总有效率89.33%。冯氏[17]以经络辩证穴位埋线治疗胃脘痛383例,发现肝胃不和型胃脘痛埋线有效率在97%以上,脾胃湿热型有效率在95%以上,脾胃虚寒型有效率在96%以上,肝胃阴虚型有效率在96%以上,瘀血阻络型有效率在93%以上。李氏等[18]取下脘、中脘、上脘、粱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等穴位埋线治疗胃脘痛35例,显效2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李氏[19]固定取穴中脘透上脘、双胃俞透脾俞埋线,治疗胃脘痛245例,痊愈167例,有效6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6.32%。王氏等[20]取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赤医主穴、T5-8椎旁敏感筋结点等穴位治疗胃脘痛801例,痊愈600例,好转128例,无变化73例,总有效率91%。

2.3 神经科相关疾病 申氏等[21]取痛点埋线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8例,埋线后一个月VAS评分,结果优10例,良7例,中1例,效果明显。胡氏等[22]取痛点埋线治疗顽固性神经痛141例,治愈107例,好转25例,无效9例,有效率93.6%。段氏[23]取阿是穴、神经节段夹脊穴等穴位埋线治疗带状泡疹后遗症神经痛26例,埋线1次痊愈者8例,埋线2次者13例,埋线3次者5例,1例埋线2次疼痛消失,半月后复发,但疼痛减小,再次埋线,痊愈。林氏[24]以夹脊穴、痛点为主取穴埋线,治疗带状泡疹后遗症神经痛32例,与口服药物对照,发现,穴位埋线能有效减轻疼痛,且优于口服药物组。蔡氏等[25]取太阳透阳白、阳白透鱼腰、迎香透四白等埋线治疗三叉神经痛29例,治愈19例,显效8例,无效2例。

2.4 骨科相关疾病 李氏[26]取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患者25例,治愈11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李氏[27]取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患者60例痊愈32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例。李氏[28]取阿是穴、大肠俞、委中为主穴,埋线治疗腰痛患者1例。治疗6次后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未复发。林氏等[29]用腹穴埋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穴根据薄氏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协定处方:水分、气海、关元、气穴、气旁、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等,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郑氏[30]取颈夹脊穴埋线治疗中学生颈痛型颈椎病40例,治愈3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钟氏[31]以腰阳关、命门、长强、腰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八髎等为主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36例,治愈392例,好转130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97.39%。罗氏等[32]取颈穴、夹脊穴、压痛点等穴位埋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0例,痊愈42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罗氏[33]取压痛点、委中、昆仑、阳陵泉、悬钟等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痊愈69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李氏[34]取主穴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等埋线,配合中成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痊愈40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蒋氏[35]取患侧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关元俞、环跳、承浮、殷门、风市、阳陵泉为主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治愈3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沈氏[36]小针刀进针后痛点埋线,治疗跟痛症208例,治愈185例,显效21例,好转2例。甄氏等[37]取风池、颈夹脊穴、肩井等穴,埋线配合复方丹参痛点封闭治疗颈肩综合症,其中神经挤压期患者63例,痊愈56例,明显有效7例;神经压迫期患者,痊愈26例,明显有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李氏[38]取病变节段夹脊穴、肝俞、肾俞、膈俞等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并与牵引、推拿、电针组29例对照,埋线组治愈2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陈氏[39]取阿是穴、大杼、大椎等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阿是穴组治愈1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92%;阿是穴加大杼组治愈3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64%;阿是穴加大椎组治愈3例,好转1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古氏[40]取相应夹脊穴、肾俞为主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痊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何氏等[41]取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治愈26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徐氏等[42]取肩髃、肩贞、肩髎、极泉、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穴治疗偏瘫肩痛30例,对照组针刺治疗30例,研究发现,埋线组效果远优于对照组。郭氏等[43]以压痛点为主穴,埋线治疗肌纤维痛综合征患者30例,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魏氏等[44]取椎间盘所在夹脊穴、足三里等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其中治愈41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84%。苏氏等[45]取激痛点所在经脉的输穴针刺后埋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治愈15例,显效48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李氏[46]取激痛点埋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0例,痊愈5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李氏等[47]取肩髃、肩贞、肩髎、曲池、手五里、外关、八邪等穴埋线治疗肩手综合征,并对照常规康复治疗,结果表明,埋线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肖氏[48]取肩贞、肩髃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33例中痊愈12例,有效13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郭氏[49]取阿是穴配合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10例,并与针刺配合手法治疗60例作对照,110例患者中,痊愈82例,好转2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94.54%,且埋线组疗效迅速,明显优于针刺组。

2.5 肿瘤科相关疾病 林氏[50]在三阶梯止痛法基础上增加穴位埋线治疗癌性疼痛,取穴以俞募配穴及夹脊穴为主辨证加减,治疗31例患者,对照三阶梯止痛组29例患者,研究发现两组均能使疼痛指数降低,但是“埋线+三阶梯”组对癌痛的治疗效果优于三阶梯组,且不良反应少于三阶梯组。邱氏等[51]以足三里、背俞穴为主,辨证配穴,埋线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患者30例,治疗后疼痛降低,生活质量积分明显改善。程氏[52]用穴位埋线配合双柏散治疗癌痛,取穴以足三里、背俞穴为主,治疗患者40例,疼痛指数明显降低。蒋氏[53]取足三里、大杼、悬钟、阿是穴等埋线治疗骨转移性癌痛,治疗后疼痛指数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李氏等[54]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等穴位埋线,治疗对轻度癌痛的缓解情况达93.33%,中度癌痛可达82.35%,重度癌痛有效率达62.5%。邱氏[55]取足三里、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肝癌、肺癌等症的癌痛,治疗后,疼痛水平降低,生存质量升高。史氏[56]埋线加三阶梯疗法治疗癌痛患者50例,对照组用三阶梯疗法治疗40例,结果治疗组对轻度癌痛缓解情况效果最好大95.2%,中度癌痛可达83.3%,重度可达63.6%,效果优于对照组。韩氏[57]运用中药药线埋线治疗癌痛,辨证取穴,如肝癌以期门、肝俞、胆俞为主;肺癌以肺俞、云门为主,治疗后研究表明中药药线埋线未见明显副作用,对三阶梯第2、3级癌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6 其他疾病 李氏等[58]选取痛点,治疗急性与慢性痛症共164例,急性疼痛患者治愈26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慢性疼痛患者治愈86例,好转42例,无效0例。杜氏[59]取关元、中极、曲骨、会阴等穴埋线治疗非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52例,痊愈2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王氏[60]取长强、大肠俞、承山等穴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对照组口服曲马多常规治疗,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对术后疼痛有明显改善作用,尤其是术后2~5d能明显减轻疼痛强度。

3 总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对治疗多种痛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十年来的研究与应用涉及妇科、内科、骨科、神经科、肿瘤科、泌尿科、肛肠科等,其优势病种目前主要在骨科与内科,尤其是与脊柱相关的疾病和与内脏相关的疾病。穴位埋线是一种基于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刺激强、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用长效的针感弥补了针刺刺激时间短的缺点,同时也延长了治疗间隔,减少治疗次数,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3.1 镇痛机制 埋线作为一种融多种疗法、效应于一体的复合型疗法,其镇痛机制是多种刺激的同时作用。首先,作为传统针灸的一种,针刺的作用可刺激经络、穴位,循经感传,以达到通经脉、调气血的作用,符合中医学对“不通则痛”、“不荣则通”的论治方法。其次,配合羊肠线埋入人体相对持久的刺激作用,符合《灵枢》中“刺此病者,深刺而久留之”的治法。另一方面,羊肠线入穴后能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促进局部病灶血液流量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加快炎症的吸收,减少渗出和黏连[26]。

3.2 取穴特色 如中药处方一样,合适的腧穴相配形成埋线处方在痛症治疗中可以有协调作用。临床上,治疗疼痛的穴位选择大致可以分为: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经验取穴、阿是穴与特定穴及神经节段取穴。辨证取穴一般分两种,一是按症状取穴,二是按病因病机取穴,从标本两方面考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循经取穴是指某一经脉发生病变,就在病变所属经络上取穴,如急性腰扭伤可以“腰背委中求”论治。局部取穴即在受病部位就近取穴埋线,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发的痛症可用附近夹脊穴治疗。经验取穴是指选取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的穴位。阿是穴即选取痛症的体表反应点进行埋线,通过刺激反应点以反作用于相关病所。特定穴取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如五输穴中的郄穴等。神经节段取穴是按神经学说,依脊神经及其形成的神经丛、神经干分布区域,选取相应阶段的穴位和某些分布在躯干神经干通路上的穴位来埋线,如按坐骨神经走行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等。

随着穴位埋线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痛症这一领域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笔者认为,埋线治疗痛症想要疗效更显著,运用更广泛,除了要重视针灸理论,严格选穴配穴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充分发挥埋线镇痛的优势。另外原料选取上羊肠线既方便了临床又局限了临床,药线的运用也是一个发展方向。本次研究只是从不同疾病痛症的取穴配穴、疗效等方面初步探讨埋线治疗痛症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谭冠先,傅志俭,马正良,等.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

[2]赵俊,张立生.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

[3]岳增辉.埋线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5.

[4]孙文善.微创埋线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4):3-5.

[5]孙文善.PGLA微创埋线治疗痛经[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79.

[6]陈文,俞海虹,刘世红,等.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8):924-926.

[7]陆霞.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8]王淑敏.穴位蛋白埋线治疗经行身痛58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4):747-749.

[9]李辉霞.改良穴位埋线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29-2530.

[10]李丽萍,庄爱文,包烨华,等.穴位埋线防治气血亏虚型产褥期妇女宫缩痛[J].中国针灸,2014,34(1):34-36.

[11]赵文,赵绛波.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女性经前期乳痛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77-79.

[12]肖辉琴.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急性盆腔炎后盆腔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25-926.

[13]彭祥建.额旁2线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5):19-20.

[14]于冬冬,滕迎春,范家英,等.郄穴为主埋线治疗胃溃疡27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3:594.

[15]孙文善.PGLA微创埋线治疗胃脘痛[J].上海针灸杂志,2010,10,680.

[16]许幸.穿刺埋线治疗胃脘痛30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5):406.

[17]冯永玲.经络穴位辨证埋线治疗胃脘痛38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1):34-35.

[18]李运平,李景彩.穴位埋线治疗胃痛35例[J].中医民间疗法,2014,22(3):17-18.

[19]李霞.穴位埋线治疗胃痛245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5):282.

[20]王宗田,丁自力.穴位埋线治疗胃痛801例[C].传统医学针灸学术论坛暨全国针灸临床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2007.

[21]申文,马正良,郭继龙.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630-631.

[22]胡正礼,胡娟.切开强刺激加埋线治疗顽固性神经痛141例[J].中国针灸,2007,27(7):499.

[23]段俊英.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例[J].中国针灸,2006,26(8):577.

[24]林诗雨.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5]蔡丽娜,曾伟.穴位埋线治疗三叉神经痛29例[J].福建中医药,2007,38(4):63.

[26]李瑾.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25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5):45.

[27]李虹.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87.

[28]李振.PGLA微创埋线治疗腰痛[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2):201.

[29]林育辉,陈丹姗,徐韶山,等.腹穴埋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胫、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24.

[30]郑雪梅.埋线加枕疗治疗中学生颈痛型颈椎病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30-131.

[31]钟思冰.埋线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6例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0,5(5):347-348.

[32]罗占君,罗迪,王随新.微创埋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11:854.

[33]罗占君,罗迪,王随新.微创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210.

[34]李东,黄洪波,景桂芳.微创穴位埋线配合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J].贵阳中医院学报,2012,34(4).

[35]蒋庆科.微创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1):759.

[36]沈仲远.小针刀结合埋线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J].中医民间疗法,2012,20(12):24-25.

[37]甄国鹏,唐景礼,李金儒.穴位埋线合用复方丹参痛点封闭治疗颈肩综合症98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2:108.

[38]李平.穴位埋线和皮下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9:46-48.

[39]陈维.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40]古惠宁.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41]何鹏宇,齐峰.穴位埋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J].中医正骨,2009,21(4):63-64.

[42]徐向阳,尹海荣,李少敏.穴位埋线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偏瘫肩痛30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26-1227.

[43]郭爱松,李爱红,陈鑫,等.穴位埋线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3):380-381.

[44]魏芳,何勇,张迎春.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35:374.

[45]苏敏,何希俊.针刺并埋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774-4775.

[46]李怡贞.针刺合并埋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47]李文,李寅如,杨志刚.针刺配合埋线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2):1348-1349.

[48]肖青云.针刺配合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12):31:33.

[49]郭崇秋.针灸埋线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1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6):350-351.

[50]林洁涛.穴位埋线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法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51]邱富华,龙军.穴位埋线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法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9):873-875.

[52]程玲.穴位埋线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53]蒋云峰.穴位埋线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54]李斌,张霄峰,那立岩.穴位埋线配合以痛为腧针刺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17-1418.

[55]邱富华.穴位埋线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56]史清华.穴位埋线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38-40.

[57]韩照予.中药药线穴位埋植治疗癌痛与可待因的对比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06.

[58]李素荷,吴艳艳.阿是穴埋线治疗痛症164例[J].中医研究,2013,26(3):59-60.

[59]杜杰.埋线治疗非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5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29.

[60]王熙龙.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欢

穴位埋线痛症研究进展
王培民教授辨治跟痛症经验浅析
中医治疗跟痛症的研究概述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泡脚加点药,跟痛症拜拜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融合中医时间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概述
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