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成为历史课堂的催化剂

2016-01-04张建荣

文教资料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张建荣

摘    要: 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长、背诵识记量大而受到部分学生的排斥,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对此也是苦不堪言。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历史,既是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培养

在教育心理学中,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对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促进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有了它,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对教师而言,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更加积极,进而很好地配合教师推动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缺陷和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不足,加之许多教师个人知识量储备不足,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布置大量作业,使部分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把“死”教材变成“活”课堂,是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提问设疑,创设教学最佳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应善于巧妙地提问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让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激发。如在讲授《贵姓何来?透过百家姓看历史》这一课时,我先在课前展示环节让学生背诵了非常熟悉的《百家姓》,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姓是如何来的吗?少数民族的姓氏和汉族的姓氏有区别吗?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学生产生了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和相关故事的念头。这时,我乘势引入本节内容,先讲了姓和氏在上古时期各有分别,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各氏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女祖,成员皆为其后代,各氏族的标志称姓,而“氏”是代表家族并分辨贵贱的。总之,古代的姓、氏或姓氏,就是今天的姓。然后我小结了姓氏的十种主要来源,有的以担任的官衔为姓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寇等;有的以分封的国名为姓氏,如齐、鲁、宋、卫等;有的以赏赐的爵位为姓氏,如王、公、伯、侯,等等。接着布置了学习任务,根据所学,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自己的姓氏属于上面的类型吗?如果是,应属于哪一类呢?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知道了自己姓氏的来源,个别同学还高兴地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祖先原来都是王公贵族呢。这时,也有个别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我的姓氏怎么不在这十种来源当中?”我说:“没有属于上面情况的同学也不要着急,我们看看下面的情况有没有你们想要的答案。”

接着我讲到了姓氏的变迁,让学生知道古人认为改姓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但还是有许多原因使很多人不得不改名换姓,有时甚至连地名都得改。如皇帝赐姓,如民族英雄郑成功,原名郑森,南明赐他朱姓,但因为这个姓不能直接称呼,所以被人称为国姓爷;皇帝赐姓也有不好的,因为得罪皇帝而被罚,还有的因为避讳,如敬姓,因为要避五代的晋皇帝石敬瑭,改姓文,后改回。还有我们家乡临泽县,汉代叫昭武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避司马昭讳改昭武县为临泽县;还有的因为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的人为了与汉人更好地融合改用了汉姓。如蒙古族原无姓,只称什么部(土尔扈特部),改为包、鲍、白、博等;回民为什么马姓的多?信奉伊斯兰教,穆罕默德,音译过来为:马哈麻德,所以回民以马姓为多。这样,全班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姓氏的来源,本来需要两节课时间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轻松完成了,学生一下子感到历史课这么好学,而且十分有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措并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就是大量的故事和史料资料的集合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媒体,以听录音、看视频、做微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如《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课,为了介绍敦煌莫高窟丰富的艺术宝藏,我收集了唐代有关乐舞图片和《丝路花雨》中的舞蹈视频片断,精心制作课件,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唐朝乐舞的独特艺术魅力。很多学生看完视频后,自然就联想到了我们引以为豪的甘肃敦煌莫高窟。随着另一段介绍莫高窟的视频,那一幅幅精美的佛教壁画,特别是被喻为“满壁风动”的飞天壁画更让学生大呼壮美。此时,我及时进行归纳和点拨,学生既轻松掌握了知识点,又感受了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针对历史学科存在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识记的现状,在学习过程中,我用联系想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识记过程由“死记硬背”变为“灵活串联”。我根据学生喜欢读金庸武侠小说的爱好,让他们联系讨论,从北宋王朝灭亡的标志性历史事件“靖康之变”中,学生自然想到了《射雕英雄传》的主人公郭靖和杨康。当讲到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开始了明王朝的统治时,学生又想到了《倚天屠龙记》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这样,既为小说故事找到了背景依据,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更是兴趣盎然。

三、改进教法,知识生活相互融合

单一式、灌输式、填压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因不能充分地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而早已成为过去,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捷径。在学习《开放与交流》一课时,我先播放一段深受学生喜欢的《西游记》视频片断,然后提出“唐僧的原型是谁?历史上真正有唐僧取经这回事吗?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玄奘西游时真有孙悟空帮忙吗”等问题。学生看完视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踊跃发言,课堂上充满着激情飞扬的气氛,很快,各探究小组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讲到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我先从当前同学们非常关注的中日关系讲起,逐步引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展示古丝绸之路和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让学生知道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上唐政府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那时,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日本,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唐风洋溢奈良城”。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中国人由此被称为唐人,中国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还了解了“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重要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四、注重参与,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演讲比赛、辩论会、诗歌朗诵等多种活动吸引学生,还可辅之以一些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一课中,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文天祥抗元两部分重要知识。刚好语文课上学生正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两首诗,我借此机会,组织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会,把一节历史课上成了精彩的历史与语文的整合课。通过朗诵,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吉思汗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场辩论会,提出了“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辩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辩论中,正方同学列举史实,证明了清政府占据了众多有利因素,更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反方同学则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文化专制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加上英国的鸦片贸易,清朝军队的战斗力涣散,国库亏空,进而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在讲述《侵华战争》时,我紧密围绕“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相关内容设计了一场演讲比赛。通过同学们精彩的演讲,让学生们认识到当前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和企图篡改教科书等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世界和平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当今青少年一代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建设和保卫祖国。小小的演讲辩论会,由于形式新颖,学生参与面广,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能力得到了增强。

五、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随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联系,鼓励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形成独特见解。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涉及科举制度的知识内容时,我从现实生活入手,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了中考、高考、官员违纪被处理等几组图片,让学生联系熟悉的现实生活,通过自己熟悉的考试场景和当下流行的反腐败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此调动学生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在之前讨论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以往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学生能够说出“科举制突破门第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上层”,从而分析得出科举制的诞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通过由现实生活图片资料引发的讨论,再配合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使本节课教学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课堂中的讨论,既培养了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分析、归纳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课是一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科,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给学生创设乐学的情境,历史就一定能学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