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

2015-11-17何大为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何大为

摘要: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教学内容应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教学趋势相结合。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四个原则进行解释,然后试着提出一个可行的实行模式,并对该实行模式作出解释,期望抛砖引玉,以填补现阶段各小学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知识的匮乏与填补相关的研究空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原则 模式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在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据此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左右,国际教育界开始探索和尝试两者的整合,谋求两者的共同发展。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更是公开发表强调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论文。当前,许多学校以及老师也在尝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获取了一定经验,但实践中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根源通常是教师不了解相关基本理论,导致走了不少不必要的弯路。

因此,有必要在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中普及数学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知识。下文将一一提出该“整合工程”的四个原则,并试着提出和解释“整合模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当具有明确而清晰的目的,即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和把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培养对数学的良好价值观和态度。没有信息技术的参与的传统数学课堂虽然可以令学生实现上述要求和愿望,但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则能使该愿望和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能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开辟更大的空间。相反地,对信息技术的不科学、不恰当的使用则会导致相反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信息技术展示了过分花俏的情景,原本是出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初衷,可是却起到了反作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听课的专心程度。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教师和课堂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二)全员全程性原则

所谓全员,是指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参与到信息技术背景之下的课堂当中。全员性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和课堂的融合中获得提升和发展。所谓全程,是指信息技术的出现应该涵盖所有学习领域,包括教师在备课阶段的课堂设计、教师在教学演说阶段的课堂演示以及学生在课外作业阶段的课外学习。全程性可以确保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发挥最大化效益。全员性和全程性必须两者兼有,才能确保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三)简单性原则

所谓简单性原则,是指保障教学最大化效益的前提条件下,舍弃复杂的信息技术,尽量选择较为简单的信息技术。该原则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技术运用的简便性。小学数学中可用于教学的信息技术有以下两种:第一,一般信息技术,如ppt,excel和flash等通用的办公室软件;第二,数学教学专用的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等数学教学软件、计算器及相关网络资源。在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简单性原则,摒弃纷繁复杂的信息技术形式,选取最简便最简洁的技术形式。例如在讲述运算规律时,为了进行演算,选择使用计算器则比使用计算机更符合简单性原则的要求。

(四)和谐性原则

所谓和谐性原则,是指当教学的内容已经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时,所蕴含的两层含义:一方面,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前准备、课堂教育和课外学习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从单纯的教学演化成至关重要的教学成分了;另一方面,对于使用技术时间的确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最大化的优化和保证。和谐性原则所体现出来的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极大和谐状态,两者自然地融为一体,缺一不可。

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了关于两者的整合模式,下文将详细讲解。

根据技术应用的阶段性,该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一)教学设计

这是教师负责的工作,首先教师应当研究教学内容并对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重难点所在等等进行探究和深入了解。其次,应当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较清楚的了解,包括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数学思维养成情况、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等。然后结合上述所了解的情况,充分考虑简单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合理选择技术形式。

(二)教学过程

首先老师要预设一个小学生熟悉的情景,例如超市、游乐园、菜市场等等。并将关于数学概念或数学命题的提问寓于情境中,促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致。预设情境和发问时可以使用ppt形式展示情境和问题,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或网络传输的形式实现。接着就要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问题探究,可以通过excel等一般信息技术形式,也可以使用计算机、几何画板等数学专用技术。最后,则是师生共同对课程作出总结,由教师给学生留下进一步的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和研究,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接触到日常生活场景时也能联想起数学上的相关知识点,学以致用的同时也帮助巩固课堂知识。此外,教师留下的课后问题通常与下一课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也有利于为下一堂课做铺垫,并由教师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如网页内容和课外书籍等。

(三)课外学习

这是课堂部分的延伸,对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保证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部分既包括学生解决老师在课堂上留下的进一步的问题,也包括学生对学习资料的自学,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和论坛等进行高强度的、密切的交流。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形式完成课外学习的过程,比如利用计算器进行演算、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浏览相关网页、浏览课堂演示过的ppt,观看相关课堂视频等等。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紧密整合,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要完成两者间的紧密结合,必须充分把握其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结合模式,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便利性、高效率性和有效性,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晓贵,郭世平,方明华.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与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猜你喜欢

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永续债券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