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5-10-21张艳清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政治课堂思考教学改革

张艳清

摘 要:要想提中职学生的素质,政治教学是不可多得的渠道。我国中职政治教学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中职教育发展得更好。在全国各地课程改革启动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创新的平台,也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中职政治教学改革是顺应发展趋势的表现,该文将从我国目前终止政治课堂的现状入手,分析政治教学形成瓶颈的原因,再谈一谈对新时期对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 政治课堂 教学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05(b)-0138-02

当下,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中职教育也走是改革之路。新课改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师更多地以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参与互动等等。因此,要想通过改革来优化中职政治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改革思路,揣摩分析学生心理,并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打造高效政治课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1 中职政治课堂的瓶颈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而存在的院校,其门槛比较低,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被家长青睐。在我国教学扩招的洪流中,中职院校的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原本门槛就比较低的生源猛增,学生的思想政治。传统的政治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政治课堂亟需改革,但扩招却给教学改革提出了难题,学生数量的增多给中职教育教学造成很大的压力,政治教学也遇到了课堂发展的瓶颈期。

1.1 学生政治学习兴趣不高

中职的招生体制及招生对象是造成教学问题的症结。由于生源质量不高,且学生年龄偏小,中职学生“难管难教”成为普遍现象。对于政治课堂教学,学生更是不将其放在心上,认为课堂枯燥、无趣,与技能学习相比也没有实用价值,有些学生还会表现出对政治课堂的反感,甚至出现叛逆的行为。学生内心的排斥,学生没兴趣,教师也就失去了教学激情,从而加剧了政治课堂的形式化。

1.2 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群体已从“70后、80后”发展为“90后、00后”,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主动接受新鲜事物,不仅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也局限于课本,常常用板书的形式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罗列,而不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适当拓展。这样,知识面狭窄的政治课堂很难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苦于理解知识的概念与含义,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素质水平亟待提高,教师也应该加入到学习者的行列中,反思中职政治教学的策略、方法。

1.3 学习氛围不浓

政治学习主要围绕着思想进行,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发挥政治教学的真正意义。但是,由于中职院校95%学生来自农村,家长在外打工,不注重学生的素质教养,使得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不自信、不坚持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否定独立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合作学习更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只知道一味地埋头苦学,不把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就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从而被动地进行政治学习。因此,要想建立浓厚的政治学习氛围,不仅需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需要加强课后学生之间的交流。

1.4 网络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生开始多样化地接受信息。虽然网络信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但中职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他们处于性格形成的过渡期,因而很容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中职学生从网络上大量获取信息,由受到自由自在的虚拟世界的诱惑,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如果教师在不了解學生具体情况,没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并有针对性地化解中职生内心的矛盾,就可能使学生在网络的影响下失去自我,从而将虚拟世界的自由延生到现实中,酿成严重后果。

2 新时期对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更新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期的政治教学应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摆正角色,在课堂上多样化地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填鸭式”的政治教学。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心理,也只有符合学生的心里需求,才能激发学生对政治教学的兴趣。中职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对美好事物充满了向往,富有可爱的书生意气。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培养结合在一起,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对于极个别个性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印象,进而成为学生的朋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做好自我定位,自信、积极地迎接挑战。

2.2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学生素质培养是否成功。中职院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使课堂教学多样化。

2.2.1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政治课堂生动有趣的基础,教师只有将政治知识了然于胸的水平,才能将知识点穿插于生活点滴中,专业知识强的教师偶尔也可以在课堂上表演“脱口秀”,使学生在崇拜教师博学多识的同时,对政治教学产生好感。

2.2.2 加强课堂的语言魅力

首先,课堂要生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趣味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各种概念。由于中职思想道德主要引导的生活,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使学生有想听课的欲望,从而达到“乐于听课”的效果。

其次,语言讲解要连贯。孟子提倡教学要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打好扎实的基础。课本上单一的知识点看似独立存在,实际上却是彼此相连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入浅出,建立起知识点系统。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意识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给学生营造一种层层深入的清晰之感。

最后,利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做好课堂纪律把控。

2.3 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普遍受到好评的方法之一,多媒体集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不仅使课堂生动形象,还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拓展。

笔者就以经济体制中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例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我会以课本为基础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实际探讨我国的国民经济作用,融入网络信息中有趣的例子,适当深入和拓展知识点。比如,我首先会用几个关键词概况我国经济体制,再通过口述让学生明白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地位。其次,我会结合实际,将生活中的水果店、服装店、便利店等常见的小经营户进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进行歸类,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哪种经济形式,都应该在法律的底线内进行平等竞争,遵循市场经济相应的等价交换原则。最后,我会播放事先下载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二者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2.4 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文化

中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给政治教学的发展、创新奠定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途径,鼓励师生文明用语,并对校内外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创造一种人文环境,彼此尊重和信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个体价值的差异,创建宽容的政治学习氛围,使学习环境趋于“公平、平等、竞争、择优”,让学生在树立起正确竞争意识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团结其他同学,并在小组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做好分工与合作,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够脱颖而出。

2.5 妥善处理网络的负面影响

上文中提到,一些中职学生受网络的负面影响很深,变得沉迷网络的“问题青年”,并逐步恶化为犯罪群体。中职院校周围的网吧不乏又思想不端正、行为不磊落的青少年,而网络游戏正好成为他们扩大自己“队伍”的“平台”,他们诱惑那些家里穷、又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进行偷盗、抢劫等行为,有时甚至还伤及他人。这样的问题学校应该特别重视,并做好应对措施。

首先,利用政治课堂进行思想引导。不仅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还有引导学生合理上网、适度上网,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的“正能量”。

其次,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进行排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与当地警局取得联系,将学校周边的治安化为重点保护区域,将那些犯罪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总之,中职教育在培养、拾送实用人才等方面发挥若日益重要的作用。要想提中职学生的素质,政治教学是不可多得的渠道。我国中职政治教学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中职教育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志远.新形势下中职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256.

[2] 谢利.谈中职学校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智猪博弈”现象[J].才智,2011(31):138-139.

[3] 张旭燕.浅析中职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1(83):170-171.

[4] 吴凤舞.浅谈如何提中职政治课堂教学实效[J].新课程(下),2012(5).

猜你喜欢

政治课堂思考教学改革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